史话》将领为共所俘──崩溃年代之7(蒋世安)
徐蚌会战中的国民党军队(摘自网路)
黄维兵团之被歼
黄维兵团辖4个军(第10、第14、第18、第85军),均为中央嫡系部队,编制、装备、训练、作战经验均佳,尤以第18军为最,该军是陈诚的起家部队。除第85军属汤恩伯系统外,其余3个军都是以第18军为基干扩展的。一向担负战场重要任务。
该兵团原驻防河南郾城,奉命东进驰援,目标指向安徽之固镇。唯以行程中所经路线为黄泛区,淮河支流交叉,沼泽遍布,事前缺乏架设桥梁之准备,全赖逐步搭架,逐段跋涉,遂致延误时日,固镇先为共军捷足而得,只得向东北方向进行,于11月18日抵达蒙城东北之双堆集,为共军所围。
在黄维兵团尚未抵达蒙城前,中共军委即指示刘伯承等,要他们以中野6个纵队及地方兵团之全力对付之。迨黄维兵团抵达双堆集后,黄于12月4日电蒋报告战况曰:
连日匪军掘壕,迫近阵地,缩小包围圈,入晚向我阵地猛扑,本(支)日发现其砲兵阵地,罗列于我4周,预料本晚起,恐有主要决战。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称:「黄维实力被歼已近半数,据黄维自己表示;33个团中被歼已达16个团,尚余17个团。」至16日,黄兵团全部被歼。中共中央于18日祝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大捷电曰:
自11月23日至12月17日止,你们(指中野、华野)解放了战略要地徐州;全部歼灭了国民党最精锐兵团之一的黄维匪部第12兵团4个军,10个师及1个快速纵队;生俘该兵团正副司令黄维、吴绍周;争取得了黄维兵团之110师廖运周部起义。
12月16日,蒋于朝课后,连接黄维兵团突围报告,又据空军侦察,只见双堆集火光烛天,而不见人迹,亦不见黄兵团之行动。盖黄兵团昨晚以弹尽粮绝,据点均陷,乃分途突围。除第14军军长熊绶春成仁,胡琏副司令官负伤脱险至蚌埠,及第10军突围归来官兵约3千人与各军伤患数千人外,余如兵团司令官黄维、第18军军长杨伯涛、第85军军长吴绍周、第10军军长覃道善等,均下落不明。
综计该兵团自11月24日起,于双堆集附近与共军开始战斗,至12月15日止,为时20余日,平均每日歼敌3千余人,总数不下10万人。惟我军损失亦甚重大也。
19日,蒋闻黄维兵团诸将领为共所俘,有感而记之曰:「据匪广播称:我黄维司令官与吴绍周、杨伯涛各军师长,皆已被俘云。此息果确,则腐败无能之将领,又为淘汰一部矣,其足惜乎,抑可悲乎。」盖蒋之意:「不成功,便成仁」。
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被歼
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计统辖10个军,邱兵团5个军,李兵团3个军,孙兵团2个军。
自黄伯韬兵团被歼,黄维兵团被围于双堆集后,津浦线南段已断,徐州已形孤立,后方连络中断,补给困难,国防部决定放弃徐州,向南突围,转守淮河,掩护南京。由杜聿明副总司令率领此3个兵团于11月30日撤离徐州,向西南挺进,期于永城之线与黄维、李延年的兵团会师,夹击共军。
徐蚌会战中的国民党军队(摘自网路)
杜率各兵团撤出徐州之行动,毛泽东了如指掌,当即指示刘、陈、邓说:
本日(11月30日)夜晚至次日(12月1日)凌晨,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撤离徐州,向西南逃跑。从本日夜晚起,华东野战军立即以4个纵队展开平行追击,以3个纵队尾追,以集结在宿县地区的3个纵队向西北迎头拦击,渤海纵队进入徐州守备。
杜电蒋报告部队进行情况:每日夜行军百里(华里)以上,2日晚以部队零散,停止整顿一晚。3日继续攻击前进,则四面皆敌。是日,邱、李两兵团之攻击,有空军及战车协助,经极大之努力,虽获占领数村落,然牺牲颇大,而共军之四面包围,遂以形成。至12月7日,第13兵团李弥电称:率部自11月30日起,已转战6昼夜,5日夜起,敌以6个纵队不断向我猛扑。6日午后,因孙元良兵团转移,整个战局顿行不利。
此时3个兵团被围于陈官庄地区,截至6日晨,杜召集各兵团司令会商,决定各兵团以军或师为单位,作辐射式的突围,于夜间候令行动。议甫定,忽报孙元良兵团被敌突破,已成混乱状态。
邱清泉主张拚战到底,遂罢突围之议。入晚,孙兵团未与邱、李兵团联络,迳自突围,为共军所截击。孙逃走,部队被歼。孙于次年(1949)1月3日,仅率官兵百余人逃至驻马店。孙兵团之两个军,原属其叔孙震之川军,无战斗力也。
【未完待续,蒋世安专栏每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