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蒋介石决定对共军动武──马歇尔调停之15(蒋世安)

南韩「中央日报」2015年11月7日在头版头条配上「蒋介石和毛泽东出席1945年国共重庆会谈」的历史图片,以「拍了这帧照片后分道扬镳的毛泽东和蒋介石」为标题,报导马英九总统和中国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召开两岸峰会。(中央社记者姜远珍首尔传真)

蒋之不再接受马歇尔的妥协主张,决定在东北对共军动武,似在4月下旬。在此之前,蒋仍寄望于美马之调停。

据徐永昌之记述:蒋于3月23日在曾家岩官邸会报对中共协商事,「再表示宁失地不失信之决心」29日会报时,再度表示此一决心。其原因显然是由于接到驻美大使魏道明和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商震的来电,说是由于马歇尔等报告,美方完全明了我政府对共党无可再让之态度。美决以财力、物力、人力助我建一伟大之中国。

蒋以为「美方一切对我都好,我们何必予共党以口实,予美方以不良印象。盖我们必做到如妥协不成功,责在共党而后已。前已决定之宁失地不失信,非做到不可。」

惟上项令人振奋的消息,迅即发生变化,4月12日,魏自华盛顿来电,谓借款事遭遇困难,8日与马歇尔商讨甚久,无结果。默察马之原意,似有改变,当与中共最近捣乱情形有关,闻周恩来及民主同盟均有来电从事破坏。

马既空手而回,其对蒋之影响力,已非昔比。但仍极力主张对共迁就,而共方条件愈苛,同时对蒋施压,以求妥协。蒋自记曰:「本周(4月21日至27日)局势严重,内外夹攻,不仅俄与共协以谋我,而美马且用最大压力,使我对共屈服。」决定「坚持自我主张,不受其(马)威胁所摇撼也。」

这是说,蒋要自行其道了。早在4月21日在林园官邸举行会报,商讨对共战略问题,由参谋次长刘斐报告东北情形,拟一举攻占四平街;如攻占顺利,并追占长春,然后转移有力一部南下,消灭张学诗部(注:因我精锐麇集,共军虽得苏助,尚非我敌。)军令部长徐永昌不同意刘的意见。认为国军运输既受限制,更防苏联破脸助共,我孤军深入,今已为甚,奈何再进。以为政治尽可前进,军事力量仅能以锦洲为主,沈阳左近为最大限度。但须保有营口、秦皇岛等口岸,并得美方谅解协助。蒋亦首肯徐之意见。

但其下达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的命令,主要仍是采纳刘的意见。令曰:

第一,四平街会战,国军应彻底集中兵力,一举击破共军之主力。第二,四平街会战后,视战果及甲军(按:应指苏军)情况,乘势收复公主岭、长春。

至于共方的反应,周恩来4月29日同马歇尔会谈,马转达蒋坚持必须占领长春的态度。周说:蒋介石不愿承认中共已有的地区,凡能用武力则用武力,只有不得已时才能谈判,一切要听他的命令。民盟提出解决东北的问题的方案,中共军队退出长春,国方只派行政人员和平接收长春,不得派军队进入;同时重开政治谈判。周表示可以考虑,将请示延安做最后决定。马歇尔表示接受。但蒋坚持要打长春。蒋对徐永昌说:「共党如不退出长春,交国军接防,则一切问题皆可不谈。」

毛泽东对东北林彪的指示:

东北战争,中外瞩目,蒋介石已拒绝马歇尔、民盟和我党三方同意之停战方案,坚持要打到长春。因此,我们必须在四平、本溪两处坚持奋战。

四平街激烈之战,是在5月5日国军攻克辽东本溪之后,新六军之新33师及第71军之88师,迅即移师北进,于14日集结开原,协同原在四平街周围地区的新一、新六及第71军各师,展开对四平街的林彪共军激战。国方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将军亲临前线指挥,于19日击败共军而收复四平街。白自前线归来述及林彪之作战科长王继芳来降供称:

1.林为东北共军总指挥,约35万人,其中为黄克诚之新四军8万,来自山东(由龙口上船,于营口之田庄台登陆),战斗力最强。3万6千为八路军林彪之一、二师及某某旅,战斗力次之。其次为周保忠(中)部几个旅,战斗力又次之。再为万毅部5个旅,直无战斗力。总之,今日作战全凭黄、林关内11、12万而已。

2.一般共军情绪不甚佳,原因在国际不予承认,尤其知识较高之青年,以为如此从苏联做下去,颇似卖国。其所以尚能作战者,实多畏法严及监视密。

3.因畏美关系,队伍中无苏联人。

4.林原令死守四平街,后渐不支,19日下令退却。渠(林)下令后率亲近避民舍。

王,川人,中学毕业后,投入陕北之抗大。

国军占领四平街后,蒋对收复长春之意,又有改变。电令杜聿明转白崇禧、熊式辉,指示「我军如已收复公主岭,应暂就原地停止候命,如共军已退出长春,则我军只可指派少数军队入城,维持秩序,不准各部队擅自进驻。如有违者,以抗命论处。」原因为何?可能顾虑苏军(甲军)之助共。但杜等似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说是「我军已迫近长春」,似有欲罢不能之势,

迨蒋听取熊式辉、王叔铭报告后,则以为「此次长春收复,与共军主力溃败之惨,实出望外。」而视为「奇迹」。认为「此为收复东北最大之关键;且其胜利之速,出于愿外。」因此,认为马歇尔「对我军进占长春,甚不赞同。此乃其一贯之错误政策。」因令杜聿明长官部「向哈尔滨兼程挺进,必先占领该战略据点,东北军事方得告一段落。」

林彪之共军退出四平街后,中共东北局向其中央报告,谓坚守长春困难。毛泽东决定放弃长春,指示周恩来即与国方谈判:「让出长春有三种方案,第一种如中央(中共)上次所提,双方不驻兵,中间派任市长;第二种如马歇尔所提,执行小组先去,一切谈好后蒋军再去;第三种蒋军无条件即进长春,这种情况最坏,结果恐谈不好,仍是要打。」民盟人士张君劢等也提议:共军撤出长春,政府军和平接收。现有东北政务委员会移驻长春,委员人选由各方面人士加入。

蒋介石所采取的方式,即是毛泽东的所谓「情况最坏」的第三种,拿下长春。

5月23日,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飞临沈阳,以为可以达成以战逼和了。因手书行政院长宋子文,嘱其向马歇尔说明,拿下长春,可以「和平统一」了。书曰:

照目前情势,我军进入长春,实于和平统一只有效益,而毫无阻碍。请其(马)放心,只要东北之共军主力溃败,则关内之军事必易处理,不必顾虑共方之刁难与叛乱也。……不久彼 (共)不能不请求马特使出而调解,此乃中(正)确有把握之事,万勿有所疑虑:而且中自信此为和平统一唯一之道路也。

这是蒋氏认为以战逼和成功了。但马歇尔不以为然,他要宋子文转告蒋氏说:

此次共军死伤1万2千,俘虏仅400余人,如是共党主力并未击散。共军现在避战,如国军跟踪而进,则必延长战线,予共军以处处可以截击之机会。

毛泽东的态度是:

东北方面,我们让到长春双方不驻兵为止,此外再不能有任何让步。美蒋要打,让他们打去:要占地,让他们占去,我们绝不能在法律上承认他们的打与占为合法。

总之,东北是未了之局。我党须准备长期斗争,最后总是要胜利的。

看来,蒋之以战逼和,难了!

【未完待续,蒋世安专栏每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