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韩战:中美成仇 台湾得救(欧阳圣恩)

韩战被共军俘虏的美军在北韩游街。(连慧玲翻拍摄)

2021年9月底,抗美援朝的中国电影《长津湖》在大陆高调上映,11月起陆续在美英加澳新加坡等国陆续推出,这部影片在美国「网际网路电影资料库」(IMDb)网站评分为5分(最高10分),有30%给予10分,34%只给1分,评价两极化。

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抗美援朝题材战争电影《长津湖》票房超过2017年上映的《战狼2》(56.80亿元)摘得中国影史票房榜冠军,同时成为全球影史战争题材票房冠军、全球华语电影票房冠军,并继续位居2021年全球电影票房榜榜首。图为福州一家电影院《长津湖》宣传海报。(中新社)

该片强调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克难,以小米加步枪对抗美军的机械化部队;美军在军营吃感恩节火鸡大餐,共军在冰天雪地只能啃坚硬如石的土豆,却能在严寒气候下歼灭美国陆战第一师的「北极熊团」。由于中美立场和意识型态都不同,美军在战役中又失败,影评落差自然极大。

攻台精锐部队改调抗美援朝

1949年8月5日美国务院发布《中美关系白皮书》严批蒋介石在国共内战的失败是领导问题,与美国无关,随即停止对华援助。而「麦卡锡主义」(McCarthyism)的恐共风潮更造成美国史上第二次红色恐怖,1950年1月5日杜鲁门政府发布《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表示不干涉中国内政,决定放弃中华民国。因此由国务院向各国宣称「台湾在政治与地理上均属中国,台湾对美国并无任何战略价值,台湾如被中共解放不会伤到美国和反共阵营利益」。

美国的算计就是从中国内战抽身,俟中共完全控制大陆与台湾时,即可能承认中共,化分中苏友好关系。因此「政治的永恒就是冷酷无常」,当年美国视台湾为中美关系的绊脚石,如今却视为瑰宝,围堵中共的马前卒与大前锋。

由于杜鲁门的绝情,中共认定国府后援已断,策画以60万大军在 1950年夏季解放台湾。蒋介石获得情报后派遣黄埔6期,与戴笠是同学的李次白秘密前往大陆,与陈毅密会争取「第三次国共合作」,首开两岸密使先河;结果不但未能成功,李次白还被判刑4年,复接受20多年的劳改,成为境遇最惨的密使。

美国安抚中共重于防卫台湾

1950年韩战发生前两天的6月23日晚上,美国助理国务卿David Dean Rusk在纽约广场大饭店(Plaza Hotel)和几位神秘中国人会晤,策画在台北发动政变成立新政府取代杜鲁门厌恶的蒋介石政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前所长梁敬𬭚指出,1951年3月美国防部长马歇尔仍将台湾作为与中共政治谈判的筹码。解密档案更显示「美国务院官员对安抚中共的重视,远远超过防卫台湾」。

1950年6月25日凌晨,北韩部队在苏联提供225辆坦克后越过38度停战线突袭南韩,闪电战术势如破竹,三天就拿下汉城,联合国安理会迅速通过军事协助决议。杜鲁门未和持有宣战权的国会协商立刻派遣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实施「中立台海政策」,并表明「第七舰队只为美国而战,是阻止中共借机解放台湾扩大共党势力」,但也禁止国军趁韩战反攻大陆将美国卷入两个战场。

一场韩战中美各有算计

事实上美国根据中情局情报指出中共缺乏飞机坦克,不会出兵抗美援朝,因此只担心万一台海此时也爆发生战争,美国为了要围堵中共与苏联,维护太平洋地区霸权,美军将会顾此失彼。「中立台海政策」完全是着眼美国利益,并非蓄意解救台湾,但中共的参战使华府确定与北京处于敌对立场。

为避免重蹈当年容忍希特勒入侵波兰导致二战的覆辙,美国决定重拾视如敝屣的国府牵制中共,调整对台的「袖手旁观政策」(The Hands-off Policy),台湾重新成为美国阻遏共党势力的战略据点。但在韩战期间,华府对国府的态度比较像对殖民地的制约,不像对日本一样,视之为反共伙伴。

韩战爆发后,中共主席毛泽东号召世界人民「打倒美帝」。(1950年)(中时报系档案照片)

毛泽东见美军在仁川登陆反攻一路北上,若金日成溃败残部退入东北,若不在朝鲜半岛阻挡美军,战火很可能延伸到中国领土,苏联就可依据中苏同盟条约到东北协助作战,届时无论战争输赢都很难再让苏军离开东北。

朝鲜也向中国求援,于是9月下旬毛下令正在东南沿海训练渡海攻台的第九兵团参与抗美援朝战争,10月19日从各地调来第一批约5个军的人民志愿军和一个砲兵师,在彭德怀指挥下跨过鸭绿江先投入战局,10月25日,中美正式交战。

所以中共参战也是为了自己,毛担心麦克阿瑟的联军打过鸭绿江,美韩之战居然在中国境内开打,当时的中共已非日俄战争在旅顺爆发时的弱势清朝,当然不能容忍,同时也顾虑苏联藉派兵协助之名将军队常驻东北,因此宁可暂缓解放台湾,先撑住自己东北的国土,不让美苏军队进入。

韩战发生前7天,南韩总统李承晚和杜鲁门的外交顾问John Dulles会晤,力促美国协防并顺势北伐统一南北韩,李承晚不知金日成早在韩战前就和莫斯科达成共识在一个月内「武统」南韩。

战史专家Allan Millett指出,朝鲜自认军事实力超过韩国能迅速统一半岛,却未料到美军会远渡重洋参与和他们全球战略关系不大的战争。由于苏联不愿直接和美国对干,但又要赤化朝鲜半岛,因此韩战实际上是北韩与中共替苏联打「统一朝鲜」的代理人战争。

李承晚于1948年在美国扶植下成立大韩民国,韩战爆发三星期后李把军队指挥权交给美国以保住政权。1953年6月李承晚拒绝在《韩战停战协定》签字,同时释放2万5000名战俘,表示要打到越鸭绿江统一朝鲜半岛。美国认为李扰乱停火协议将流失谈判筹码,曾准备发动有备无患的政变(Operation Everready);在艾森豪强势主导下李承晚终于低头。

1953年7月27日,联军和中朝军队签署《停战协定》,历时3年多的韩战宣告结束。二战投降的日本因韩战间接促进战败后的经济发展,是韩战的受益者,反而成为亚洲的重要反共据点。同时在美国的积极调解下,日韩开始了邦交正常化的预备性会谈(但是到1965年才建立邦交)。

两韩部队作战能力悬殊

「一场韩战各有算计,却造成惨重的伤亡」。美国的韩国问题专家Michel指出,由于美国参战并对朝鲜实施饱和轰炸,造成「朝鲜军民死亡300万人,韩国和中国军队死亡200万,其中志愿军死45万,伤50万。美军死3万3000人,英军1000人,其它联军4000人」;美国、南北韩与中国大陆统计都不同,实际死亡人数难以查证。

韩战被遗弃在山沟边的共军尸体。(连慧玲翻拍摄)

韩战的报导多着重共军的介入改变了战局,其实两韩军队的素质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根据接替麦克阿瑟而担任联军总司令的李奇威(Matthew Ridgway)指出「南韩军队需要全方位彻底训练才能对抗朝鲜军」;一位美军上校告诉澳洲记者Philip Knightley说:韩国人和朝鲜人不是同种族吗?为何朝鲜人作战如猛虎出柙,韩国人却溃逃如绵羊?《纽约时报》1950年7月14日更报导「我们在韩国面对着一支野蛮人部队」。

北韩于1957年在平壤以东约100公里的山区建立一座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笔者在1997年5月访问北韩时曾问随行懂华语的监视员能否前往这些勇于对抗美军的铁血将士墓,我敬重的是这些踏上杀戮战场、明知在不平衡战争中将魂断异乡仍奋战到底的中国人;获告距离平壤太远而拒绝,但却安排参观距离平壤以南约150公里的板门店。

避免国际认为对美宣战

被征召抗美援朝的第九兵团司令宋时轮就读黄埔五期,后来加入共产党参与抗战、徐蚌会战、淞沪之战等多次硬战,战场经历丰富,毛泽东亲召指定为解放台湾的主力部队司令。第九兵团有4个精锐军第20、23、26与27军,各军5万人,在韩战爆发前已在大陆东南沿海部署大量部队与船只,俄制战机也进驻华东机场掌握制空权,准备趁韩战之际进攻台湾。

但在1950年9月中旬美军登陆仁川后,7万多朝鲜军有半数以上被歼灭,宋时轮接获密令要3个主力军前往协助抗美援朝。当时第七舰队已进入台海,解放军很难渡海登陆台湾。毛泽东也意会到要和强大的美军作战,势必派出自己的王牌部队应战始有胜算。

中共派军入朝作战决策形成后,最初定称是「支援军」,但避免国际认为中国对美宣战,因此改称人民志愿军,使用完全不同的番号和编制,以表示中国不是向美国宣战,是人民志愿支援朝鲜;志愿军是解放军赴朝鲜部队的总称,以解放军完整建制参加战斗,部队名称虽改变,美韩和联合国部队都心知肚明。

韩战结束后的2万1300名人民志愿军战俘中,有9500余人是在国共内战期间被俘虏的国军,其中1万4000多人从1954年1月23日至27日选择到台湾,被称为「韩战反共义士」;1月23日则订定为「一二三自由日」,1993年改为「世界自由日」。

宋时轮当然知道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而且负责西线战事,与东线第二次入朝作战的彭德怀同时攻击长津湖的美军;毛的话暗示两人有相互竞争之意,宋时轮心知肚明,因此藉易地整训之名,下令兵团迅速动员于10月1日北上(长途火车需一个多月才能到达东北)。

士兵们则浑然不知移师东北真正目的,立刻赶搭火车前往山东兖州等地准备整训3个月,匆匆出发不但未准备冬装,又犯了兵家大忌「大军已动,粮草未先行」,延迟的补给线后来进入朝鲜被美空军炸毁,无法提供军粮弹药和冬衣,以致后来在高寒凛冬的战场上出现两个保持战斗型态的「冰雕连」,冻饿死亡上千人。

解放军犯了两大错

解放军犯了两个大错,一是在国共内战时,后勤补给即使被国军的空军切断,战役仍可进行,因此误判后勤的重要性。但是美空军实力百倍国军,投下炸弹和燃烧弹让所有补给荡然无存,而且在异国作战,穷乡僻壤的百姓根本无法提供任何援助。

二是15万部队的冬装不是短期可制作完成,第九兵团原定在山东停留3个月,因韩战告急,只拿到5万套冬装就提前赶赴战场。在《长津湖》影片中有民众在车站抛送棉衣给正在驶离的火车镜头,进入高山又遭到零下30~40度的酷寒,在缺粮缺冬装情况下,不需要敌人,自己就冻死了。

宋时轮的第九军团于1950年11月中旬秘密进入朝鲜,与重装备的美军交战死伤惨重,但训练有素的残余剩部仍然前仆后继赢得长津湖战役,将部队推进到38度线。这种强悍部队展现的战斗力量,连美军都畏惧,当时如果渡海进攻台湾,后果堪忧。

两岸博弈延续至今

人民志愿军多从丹东(昔日的安东)穿过鸭绿江桥进入朝鲜作战,当地几成为抗美援朝的圣地,现在则是热闹的旅游景点,笔者也特地从沈阳搭车4小时前往观览。

中国境内鸭绿江断桥(图文:欧阳圣恩)

鸭绿江断桥(图文:欧阳圣恩)

丹东市本意为红色东方之城,昔称安东,位于辽宁省东南部鸭绿江与黄海交汇处,与朝鲜第四大城市新义州隔江相望。由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是最前线的基地,被称为英雄城市,也是大陆最大的边境城市。这里居民多是朝鲜族,满街都是朝鲜餐馆与商店,连「新华书店」都标明只卖朝鲜文书,走在街上恍若置身韩国(大陆称北韩为朝鲜,南韩为韩国,但朝鲜绝对没有这里热闹发达)。

唐代史学家杜佑所撰《通典》称「鸭绿江源出(长)白山,水色似鸭头,故俗名之」,游船时观察江水呈现灰绿色,名副其实。由于中朝有邦交,因此鸭绿江不像台海有海峡中线,不得相互穿越;在鸭绿江只要游船旅客不踏上北韩领土就没问题。游江后才登上断桥见证韩战历史。

美国为了阻断中朝的通道,出动百余架次B-29轰炸机炸断北韩端的铁桥(因为华府禁止轰炸中国端的铁桥,避免扩大战事与苏联介入),这座扭曲的断桥不但是中国抗美援朝最显著的遗址,也成为游览丹东的必到景点,断桥上挂了许多抗美援朝的战争照片。

断桥是由日本的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1911年10月开始通车;距离断桥约100公尺旁另有一座铁桥,1937年日军侵略中国东北后,开始兴建这座大桥,1943年启用,韩战期间并未被炸毁。目前是往返丹东和新义州的火车及汽车通道,由于桥龄久远,只能单向通车,此桥现在称为中朝友谊桥。

蒋介石在韩战第5天,6月29日就要求派两个师3万3000人协助美军,其目的在通过参战来维持其日益下坠的国际地位,索取更多美援,更希望借机从鸭绿江进入东北,进行反攻大陆之战;杜鲁门却认为台湾派兵介入韩战将使中共有理由参战而拒绝。1950年8月、1952年5月蒋又相继要求与联军一起作战,都被华府拒绝。

一场没有预警的韩战让中美成仇,朝鲜半岛依旧分裂;物价飞涨、百废待兴的台湾阴错阳差避过重大危机的国共决战,并与美国成为盟友;解放军则元气重伤,到1958年才发动台海第二次大规模的八二三炮战,两岸博弈也从1950年延续至今。

(作者为文史工作者)

【欧阳圣恩专栏每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