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史达林格勒之战重现?(欧阳圣恩)

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许多城市的军民为了保卫家园与德国法西斯进行了殊死的斗争。为了表彰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和英雄事迹,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特授予这些城市英雄城市的称号。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史达林格勒军民浴血奋战了200多个日日夜夜,瓦解了德国法西斯的进攻并将德军歼灭。史达林格勒的胜利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捩点,扭转了二次大战的战局。如今,史达林格勒已改名为伏尔加格勒。图为在史达林格勒拍摄的士兵巴甫洛夫与巴甫洛夫大楼的合成资料照片。巴甫洛夫曾带领20多人在大楼与数倍于己的德军浴血奋战,最终获得了胜利。大楼因此被命名为巴甫洛夫大楼。下图是2015年4月23日拍摄的巴甫洛夫大楼。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一处民宅,但仍保留一处断墙作为遗址并留有纪念的铭文。(图文:新华社)

1943年2月史达林格勒之战德军战败,苏联趁胜加入欧战,减轻盟军负担,被认为是二战的转捩点。美国有苏联助阵则将兵力分散到太平洋战场对付日军,日本受美国强大军力牵制,使中国对日抗战逐渐扭转劣势,因此史达林格勒之战对我国八年抗战有重大影响。

苏联战神晚景凄凉

史达林格勒之战的苏联英雄是总指挥官朱可夫(Georgy Chuikov),二战时期十大将领之一,有苏联战神之称;他在苏德战争爆发前两年曾给日军重大打击,打消日本北上攻苏的野心。

日军在1904年12月为争夺旅顺的203高地,俾能居高临下砲轰旅顺港内的帝俄舰队,完歼高地的6000帝俄驻军和舰队;次年5月又在对马海峡让帝俄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因此日军于1939年5至9月二战前夕,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边界的诺门罕地区发动两次战役,企图借由侵华攻打昔日手下败军,进军苏俄。

未料朱可夫指挥苏蒙联军大胜日本关东军,日本始知历经30年,军力已不如苏联,于是放弃攻击苏联(1922年成立)的「北进战略」而采取「南进计划」。1941年4月并和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日本在投降前一周始终和欧亚大陆这只北极熊保持互不侵犯关系(苏联取巧于1945年8月8日对日宣战)。

朱可夫于1940年晋升上将,旋被任命为苏军参谋总长,在莫斯科保卫战和史达林格勒战役中立下大功。但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二战结束后他因为功高震主,被史达林和继任者赫鲁雪夫两次免职,晚景凄凉。

焦土之战历史重现?

本文主要告诉读者史达林格勒之战的惨烈犹如人间炼狱,现代化的战争取决于尖端高科技武器给予敌方致命一击,不会有上述的焦土之战,但美国若介入干预两岸战争,战场在台湾,则焦土之战历史可能重现。

民进党政府以侏儒对巨人,小虾米对鲸鱼,明知和中共兵戎相见毫无胜算,却坚持台独理念反中抗中;宣称不畏战,不避战,这是倚美、狐假虎威产生的自我感觉良好,天真地高估自己实力。台湾的年轻人多不懂历史,而且受政府与网军带风向影响,根本不知战争的无情与恐怖残忍,看了血腥战史之后,他们还想上战场吗?

连让人痛心疾首的反莱猪都被宣传为反美猪与反美而在公投中遭否决,所以英人Guy Fawkes很早就说「一群骗子和傻子组成的社会体系,千万不要试图叫醒傻子和指责骗子,否则这两伙人会一块儿对付你」实乃当今社会最贴切的写照。

美国历史学家 Dr. Will Durant 在历经40年完成的巨作《世界文明史》(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中指出:「历史只是浩瀚宇宙的一粒沙子,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戒慎恐惧〉」。对日抗战与国共内战造成多少人间悲剧,牺牲上千万军民,台湾简化偏颇的历史教科书完全无法提供这一代年轻人战争无情的概念,而且深信有美国做后盾,中共只是虚张声势的纸老虎。

笔者特别要强调,统独之争乃意识形态之争,人民有选择的自由,没有是非对错的问题,但敌强我弱是现实。美国陆军战争学院2021年12月16日发行的《参数》(Parameters)冬季刊认为现行的美国策略不足以有效吓阻中共武统,因此荒唐的建议台湾应实施焦土战略,不惜摧毁最有竞争力的护国神山半导体产业来威慑大陆侵台。

果真台湾走上自残自毁之路也不能影响大陆的民族主义放弃念兹在兹、奉为终极使命的两岸统一。低头沟通谈判求取两岸和平的最大公约数并非显示畏惧懦弱,而是为子孙后代着想,要走更远的路,建造和平安居的家园。

读者文摘在1973年史战30周年时将Craig的巨著《史达林格勒之战》(The Battle of Stalingrad)以书摘刊出,大陆和欧美也出版多本相关书籍,国家地理频道更制作纪录片《战争风云系列之史达林格勒之役》(Generals at war-The battle of Stalingrad),这些书籍和影片透过网路还是看得到买得到。

血腥如军民绞肉机

史达林格勒之战从1942年6月28日开始,8月23日德军第16装甲师架设22座浮桥强渡顿河进入伏尔加河西侧的史达林格勒,空军出动2000架次做地毯式轰炸,地面部队更高达30万人。9月13日攻入史达林格勒,9月底德军有80多个师陆续参加作战,11月初占领了史达林格勒80%地区。

在城中双方进行寸土必争的巷战,苏军在断壁残垣中继续进行顽强抵抗。到1943年2月2日战争结束,德军出动100万兵力,苏联约投入110万人。史达林格勒99%的建筑成为瓦砾废墟,80多万居民约只剩1500人存活(有些逃离,由于战役规模太大,缺乏实际伤亡数字)。

上图为1942年8月1日在史达林格勒(后改名伏尔加格勒)拍摄的巴尔马列伊喷泉。这座展示少先队员欢快舞蹈的喷泉坐落于伏尔加河畔战斗最激烈的地区,历经战火却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下图为2015年4月22日在俄罗斯伏尔加格勒拍摄的巴尔马列伊喷泉遗址。(图文:新华社)

这场「人类史上最惨烈血腥的绞肉机战役」造成200多万人死亡,德军投降9万余人。苏联恨德军入骨,让战俘活活饿死冻死,只有6万人在天寒地冻中走到西伯利亚战俘营,开始生不如死的生活,最后仅5000多人幸存返国。这场战争成为第三帝国灭亡的启端。

希特勒以消除共产党作为发动东线战事的借口,实际上是要夺取史达林格勒南部的高加索油田作为机械化部队的能源,从当地还可北上直攻莫斯科,南下切断英美对苏军的补给,染指中东和印度洋,完成德日部队会师,联合出击统一世界。

仇恨让双方都杀红了眼,变成残暴的野蛮人;德军眼看胜利在望,却因为希特勒抽调部队支援在北方溃不成军的义大利部队,错误的战略让苏军有机会在11月19日展开「天王星行动」的反击;后备部队更源源不断的从西伯利亚等地赶来支援,采取消耗战和游击战来拖垮德军。

反观德军错估苏军捍卫家国的决心与能力,以为3个月就能赢得胜利,进军莫斯科红场举行庆祝仪式;结果战事从酷热的夏季拖延到冬季,面临严冷气候仍然穿着夏季军服,在零下30度的酷寒里根本没有作战能力,战车也无法发动。

苏军最高统帅,前文提到的朱可夫对德军主力第六军团后方最脆弱的补给站展开猛攻,德国空军补给在恶劣气候下时有时无,缓不济急,废墟中的断垣残壁让德国坦克无法进入,反倒成为苏联狙击手绝佳的战场,战事转为对德军不利的巷战与肉搏战(好莱坞电影《兵临城下Stalingrad:Enemy at the Gates》就是叙述上数场景)。

朱可夫采取贴身紧逼的战术,尽量将己方的前线战士与德军贴近,使德军的炮兵部队无法发挥远程攻击,德军把这种看不到敌人的城市防御战称为「鼠战」(德语:Rattenkrieg)。

德国第六军团保罗斯将军(General Paulus)见势不妙要求撤退却获令死守阵地。《孙子兵法》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忠心耿耿的保罗斯却没有抗命,以致走上败亡之路。他被记录下来最令人难忘的话是对一位步下运输机的空官说「你我已经人鬼殊途,你是在对死人讲话,从今后我们的生命将成为历史陈迹。」

苏军在1月22日攻下德军仅存的补给机场,德军弹尽援绝,大势已去。但是希特勒还祭出最后一招,他下令第六军团军官个个升级,保罗斯将军被升为元帅,德国的元帅从不投降,希特勒希望保罗斯明白要「自杀殉国」。保罗斯痛心拒降将使子弟兵悉数被歼灭,1943年1月31日,他违抗元首意旨率残兵败将投降。

2月2日,最后一声炮响过后整个史达林格勒都安静下来,雪花泛着银光,城市上空回荡着男性播音员的声音:「同志们,伟大的史达林格勒市民们,我们胜利了…」。

士兵九分钟生命周期

二战史专家萨摩索诺夫悲痛地指出,「史达林格勒战斗最激烈时,一名士兵在战场上存活时间不超过9分钟,军官是3天。」,全程参与战役的老兵波波列夫幸运地在战场上活过了无数个「士兵9分钟生命周期」,因而成为劫后英雄。

2015年6月,官方在他居住的土黄色圆筒楼外墙,以黑色的大理石镌刻其名做为表彰。这位幸存老兵已经95岁,头发稀疏,脸上皱纹纵横,他对记者凄沧地说:我来到史达林格勒时,部队有7000多同袍,没有几天只剩下60多人。

市郊的马马耶夫山岗是史达林格勒最重要的制高点,双方为了争夺这座小山,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双方一天要在这座高地上拉锯十几次。为了纪念这场战役,1967年苏联在山岗上建造了高85公尺(相当30层楼高)的「祖国母亲在招唤」雕像。

史达林格勒市中心火车站对面喷泉中间有一座舞蹈雕塑,在德军的砲火轰炸中奇迹般残留下来。战地摄影师在战场所拍的照片流传至今,孩子们围绕着鳄鱼跳舞的欢乐雕像,和背景中燃烧的建筑物形成强烈讽刺的对比,如今这座雕塑已成为观光景点。

史达林格勒位于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伏尔加河(Volga River)下游。这座工业城市和农业重镇始建于16世纪,旧称Tsaritsyn,意为「沙皇之城」;1925年4月易名为史达林格勒,表彰内战时期他在此地率红军力抗白军。1961年,曾对史达林实行鞭尸制裁的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雪夫,以反对个人崇拜为由,将史达林格勒改名为「伏尔加格勒」(Volgograd)。

2013年1月伏尔加格勒市议会通过一项奇怪的决议:每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日)、2月2日(史达林格勒保卫战胜利日)、5月9日(纳粹德国投降日)、9月2日(日本举行投降仪式日)、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日)和11月19日(史达林格勒保卫战的天王星作战启动日)这6天,伏尔加格勒改称史达林格勒。

台湾忽视这场战役

1993年由德国拍摄134分钟的电影《史达林格勒》,描写4名正在度假的德军士兵临时被征召前往史达林格勒作战,随着严冬的来临和苏军的绝地大反攻,德军在冰天雪地里「想的不是如何作战,而是如何活下去」;由于希特勒坚持不能撤退,每天都有数千名德军战死,兵败如山倒,最后两位主角在幻想回乡的绝望中冻死。

俄罗斯于2013年推出首部战争场面浩大3D的IMAX电影《史达林格勒》,深切刻画出战争的残酷无情、人性的温暖、誓死捍卫家国的情操、将士和平民都沦为刀俎的悲惨命运,发人深省。

德苏以自己角度拍摄的史达林格勒之战(图文:欧阳圣恩)

这两部电影立场当然各异,相互指责,但只是叙述战役的片段,无法彰显这场血腥战争悲惨的全貌,焦土之战长达5个月,从夏天打到冬季,时空错综复杂,战况混乱,死伤惨重。两部《史达林格勒》台湾都未上映,只有从网路和YouTube上观赏。

历史与战争就像前人的遗言与呐喊,血腥狰狞的历史应视为明镜,鉴之惕之,否则可见的未来,岁月将不再静好!

(作者为文史工作者)

【未完待续,欧阳圣恩专栏每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