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两岸2022险局 非一日之寒(欧阳圣恩)

1990年10月07日制定国统纲领的国统会,于宣布成立并召开首次会议后留影。(沈明杰摄)

2021年11月中旬和12月6日,国防部长邱国正两度指称当前局势是「从军40年来最严峻,一旦发生状况就是生死存亡」,外交部长吴钊燮在接受瑞士媒体专访时也指出,「两岸情势从未像现在如此紧张,必须就最坏的情况作好战备防御」。现在不是处于大选期间,政府高层不会乱抛芒果干来震慑百姓赢取选票,若非收到真实紧急的国安情报和感受到迫切的危机,两位高官不会做以上类似穷途末路的发言。

两岸关系的日升日落与统独不两立之争,终将掀锅摊牌。

两岸已失避战彩虹桥

李登辉于1991年3月提出主张「一个中国」的《国统纲领》,国民党持续坚持《九二共识》的「一个中国,各自表述」,1986年9月民进党成立到4次执政不断高喊「台湾独立」,都是隔空喊话、说给外人听的;表述的真正目的是权力春药的延续或取得,以及领导人的政治生命,这就是「丑陋的政治」与「无奈的现实」。

《国统纲领》是李登辉执政时最大的骗局,海基会是跑龙套的道具,而国民党讲了30年的「九二共识」就是马英九主张「不统、不独、不武」的「维持现状」(独台的同义词);2020年9月国民党中常会通过两岸关系的新论述,虽仍延续「九二共识」,但强调的是共识的后半段「一中各表」。中共则强硬表示目前只有共识的前半段「一个中国」,国共的「共识」表象没有了,「创造性的模糊」议题终于不再模棱两可,两岸寄以避战的彩虹桥消失了。

再谈民进党的台独建国主张以及消除「一个中国」的分段切香肠作法,2000年7月陈水扁提出以「九二精神」替代「九二共识」,精神的位阶和层次都低于共识,迎独已迈出新的一步;但为了降低民众对其台独的疑虑,2001年元旦陈水扁变戏法似的抛出「统和论」和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宪法一中」。

时任陆委会主委的蔡英文在同年2月19日的年终记者会上却说「台湾内部目前关于统一、独立或维持现状没有必然相互排斥的关系,以后是否成为一个独立的选项,也有可运作的空间」,形同打脸陈水扁。当年11月4日陈水扁终于将「九二共识」与「卖台」画上等号,强调「如果接受九二共识就是消灭中华民国,就是亡国」。

陈水扁于2002年8月2日提出「一边一国」论,彻底否定「九二共识」后,中共外长唐家璇在9月的第57届联合国大会上就强调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实现国家统一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立场和不懈奋斗的目标」。陈水扁于星期五抛出「一边一国」论,两天后的星期一,台股重挫284.22点,市值损失近5000亿元新台币。

2002年中共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再度为「一个中国」发表明确定义:「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其实这就是《国统纲领》所讲的「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的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提出《国统纲领》的李登辉在卸任之后却说:这是讲给国民党和共产党听的(也讲给美国听的)。

在李扁分别提出两国论与一边一国后,中共内部对「统一」做有效规范的声浪不断升高;同时陈水扁在2004年将「防御性公投」置入当年 3 月总统大选,欲借助民意挑战一个中国原则,陈水扁任内最后一位陆委会主委陈明通更直接抛出「中华民国第二共和宪法草案」的法理台独主张。

中共见民进党对台独政策极尽推波助澜,终于在2005年3月14日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确定从法理上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受任何外国势力干涉,但也添加两岸冲突的不稳定因素。

《反分裂国家法》中共译称《Anti-secession Law》具有高度政治意涵。用secession而非 separation是因为secession显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能「分离」出去;就像纽约州反对「脱离」联邦的决议称之〈Anti-Secession Resolutions of the New York legislature〉;而Separation 凸显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内战时南方11州欲「脱离」联邦政府「独立」建国,美国史学家仍称南北战争为Secession Movement而不是Separation Movement。

李扁执政最大的骗局

2004年陈水扁借着「两颗子弹」的悲情连任总统,2005年3月陈水扁与欧洲议会议员进行视讯会议时却说出真心话:「我必需要坦诚,我不能骗自己也不能骗别人。我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在我任期之内要把国号改为台湾共和国,我做不到。我也相信李登辉在他12年总统任期内也没有做到;纵使今天总统给他做,他也做不到」。陈水扁对改国号是「不可能的任务」有自知之明,实话实说,和蔡英文的「绵里针」暗度陈仓的作法不同。

政党轮替之后上任的陈水扁从未召开国统会议,而国统会每年的预算则象征性编列新台币1000元(根本是一种侮辱);由于李登辉在卸任后承认《国统纲领》是说给国民党、中共听的,2006年1月29 日陈水扁干脆宣布终止该纲领,以回应中共于2005年3月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并表示考虑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

陈水扁2006年1月终止《国统纲领》后,美国副国务卿Robert Zoellick 在 5 月众议院的听证会中指出,美国希望支持台湾,但不鼓励推动台湾独立,「因为独立意味战争」,美国可能要卷入战争。Zoellick 并说「四不一没有」是以中国不动武为前提,但是中国并未对台动武,如果台湾不断挑战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台湾就是一直在撞墙(I think it's going to keep hitting into a wall.)。

一个中国的文字魔术

「一个中国」的真正含意是什么?在英文里就是China,但在中文里却是诠释最多的文字魔术,比翻译文言文还困难。中华民国的英文「Republic」of China就是「共和」的中国,主体是中国,没有中国就没有中华民国。汉唐明清都是属于中国的一个朝代,1895年马关条约里9款涉及领土与主权时都是以中、日两国互称,而不称日、清两国;开罗宣言里也指明要日本把台湾归还给「中国」。

中华民国是孙中山于1905年8月2日成立同盟会时提出,主体还是中国;孙中山在临终时还念念不忘「和平奋斗救中国」。中国是中华民国的血液,不能被取代;承认中华民国等于承认中国,但现在被分割为两个政治实体。

2000年8月蔡英文曾以陆委会主委身分公开说「未来一中是台湾人唯一选择,《国统纲领》的终极目标就是迈向未来的一个中国」,完全师出李登辉「是说给别人听的」。

2016年蔡英文掌权后正式推翻过去的说法,直接推动「去中国化」进行脱离中国行动;她将「中国大陆」改称「中国」就是「两国论」的延续。电子媒体除TVBS、中天、中视仍称「中国大陆」,其他电视台从新闻到政论谈话节目瞬间都改称「中国」。

「一个中国」的涵义或分身就像电影「秋菊打官司」一样,各有各的说法。我方从蒋经国的「一国良制」、「国统纲领」的「一中原则」、「九二共识」的「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一国两区」、「一国两府」到「维持现状,台湾早已是主权独立国家」,说法虽不断改变,所显示的真义就是「一中一台」。法学专家陈长文善意的提出「良制一国」(先有良制才有一个中国)来改善两岸关系,国、民两党却漠视之。

去中改变了国族认同

1997年李登辉执政末期,李远哲「强调台湾意识和本土化的路线」的教改就开始逐步去中国化,陈水扁上台后下令将驻外单位的牌子、宴客请柬、座位牌上中华民国国徽改为代表台湾的梅花图案,新闻局每年发行的中华民国年鉴封面增加「台湾」字样,陈水扁在2001年几乎全以「台湾」代替中华民国,也不用李登辉时期的「中华民国在台湾」,2003年9月起中华民国新版护照加注「台湾」字样。

蔡英文执政时决定「改变国族认同必须从去中国化开始」,2019年教育部的中学课纲则将中国历史澈底改头换面变成东亚史。

唐朝及之前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三国鼎立、魏晋南北朝等,新课本几乎避而不谈;《史记》、《汉书》也省略。不谈三国,台湾各地约30多个关圣帝君庙宇,如台北行天宫、新北三峡广行宫、北投的关渡忠义庙、宜兰礁溪协天庙、日月潭文武庙、台南盐水武庙、高雄苓雅关帝庙祭拜的武圣关公,年轻人从何得知?

勉强提到的宋、元时期是指这两个朝代在东亚地区(而非中国)逐步进入世界;将明清时期列入东亚世界的延续与变迁,完全切割中华民族一贯血脉。事实上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不管是玩桌游「三国杀」、迪士尼电影《花木兰》、求神问卜、布袋戏,饮食文化和节日都脱离不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海基会首任秘书长陈长文指出去中国化最大的盲点是「去掉中国,剩下的也不是台湾,因为台湾在历史流脉上就是一条下游的河,要把上游的水全部沥去是傻话和笑话。要建立台湾的历史、文化主体性反而更要自信地保留中国元素,因为真正的台湾文化和历史,本来就包含中国文化和历史,是不可分的融合体。

国际现实是比武力和经济实力,如今习近平明确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一个中国,蔡政府则不提一个中国,称大陆为「中国」而非「中国大陆」,只说「台湾」、「中华民国台湾」和「这个国家」,意味中华民国只能是台湾不是中国;持续30年的「一个中国」至此显然没有灰色地带,文字魔术也变不出把戏了!

重视形式而非实质外交

在外交方面,2016年蔡英文上任正值习近平成为中共第五代中央领导集团的核心人物,习虽未实现让台湾地动山摇,却压缩台湾的国际空间,让蔡英文上任5年半内丢掉8个邦交国,打破陈水扁8年断交6国的纪录。

2018年4月2日,中国民航局发函各国际航空公司,以限制航权等手段要求各家国际航空公司2018年7月25 日前将台湾机场名称去除「台湾」改为「中国」,不得将台湾与中国并列;出现台湾名称时只能使用「中国台湾」或「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地图必须包括台湾,台湾地图标示颜色要与中国相同。在中共将台湾视为中国的一部分后,华航若以台航名称将飞不出国境。

2018年月25日共有44家国际航空更改台湾航站名称,包括美国航空、达美航空、联合航空、夏威夷航空,日本航空、全日空、韩亚航空、新加坡航空与酷航、加拿大航空、英国航空、法国航空、德国汉莎航空、阿联酋航空、土耳其航空等。《苹果日报》调查37家国际航空官网,19家航空公司更改为「中国台湾台北」,10家航空公司仅列出「台北」,荷兰航空等6家航空公司列出「中国台北」,印度航空则列「中华台北」。

但蔡政府也不是省油的灯,2020年7月1日外交部长吴钊燮宣布政府终于做到外交突破,与索马利兰(Republic of Somaliland)互设代表处,2021年11月18日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设立,是目前唯二以「台湾」为名的代表处(Taiwan presentative Office),其用意在凸显台湾意识和去中国化。

但位于非洲的索马利兰在全世界并无邦交国,不为任何国际组织所承认,被称为「虚拟的国家」,中华民国虽承认在案,外交部网站仍只称邦交国为15个。

尼加拉瓜政府于2021年12月10日无预警宣布与台湾断交,并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台湾邦交国仅剩14国。《纽约时报》同日报导:Nicaragua has broken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Taiwan in favor of China, further reducing the number of countries that still recognize the self-governing island as a sovereign nation. 对这种两头蛇的独裁国家断交并不婉惜,只是在邦交国数字上难看而已。

根据维基百科列表指出目前全球195个国家中,邦交国低于(包括)14国的国家有18国,多属位于东欧、西亚与非洲的小国以及2021年8月新成立的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原称阿富汗)。至于太平洋中南部岛国,距离纽西兰2400公里的纽埃(Niuē),面积仅260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人,虽只有6个邦交国,但纽埃人同时是纽西兰公民,因此未被列入少于14邦交国的国家。

外交部对台湾的擡头也多管齐下,修改脸书的logo,将外圈的中华民国外交部和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删除,中间位置的英文写成MOFA TAIWAN,事实上外交部用TAIWAN表示「台湾外交部」。华航2020年新购货机777F的机身涂装暗藏台湾图形于「C」argo之内,无非是近一步去中国化的作法,但执政党立委仍认为图形太小不明显,无法凸显台湾。

据《镜周刊》报导,华航搭载新涂装的货机,原本2021年1月6日首航飞往香港,却疑似在压力下取消,连带的使后续飞往上海、深圳、厦门、广州及郑州的行程也取消。但华航澄清表示原定班表是飞泰国曼谷、纽西兰基督城。迹象显示,新涂装的华航货机是进不了中国大陆。

台湾显然重视形式而非实质外交,是为了名义而争,西方国家则重实质意义。所以莎士比亚说:What's in a name?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名称有什么关系呢?玫瑰改称其她花名依然芳香如故)。

汉贼不两立时空易转

蒋介石时期「汉贼不两立」的政策历经时空易转、彼长我消,如今反而是中共坚持「汉贼不两立」的立场,在与新邦交国建交公报上特别注明务必承认或认知「台湾是中国一部分」(Taiwan, a part of China)的文句。

国台办和福建省政府主办的「海峡论坛」从2021年9月延到12月11日举行,这是民间交流仅剩的交流平台,陆委会却表明态度指称:海峡论坛是中共主办的大型对台统战平台,历年来借由活动拉拢及分化台湾,宣传对台统战成果,政府已经完成「国安法」修法,呼吁民众勿轻易参与,也不希望我方人员透过视讯参加。

其实论坛重点是两岸各行各业的人聚会与交流,海基会已丧失交流功能,官员早就不能去大陆,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也仅能以录影方式(非视讯)在论坛开幕大会致词,以免触犯国安五法和反渗透法;在民进党执政下,两岸面对面的善意沟通真的归零了。

2021年11月24日,美国众议员高野(Mark Takano)率跨党派的参众议员17人访台两天,共和党众议员Nancy Mace直接表示刚落地在台湾共和国(Just touched down in the Republic of Taiwan)。就事论事,美国议员的确有部分人士赞成台湾独立并以行动支持。

美国于2021年12月9-10日举行线上「民主峰会」(Summit of Democracy),并邀请台湾参加,上述两种友台行动只是抓紧台湾作为代理人战争的棋子与反中大前锋,实质上不见得对台湾有利。

民进党的「倚美谋独」若受到鼓励支持变成又说又做的真议题,依逻辑推断和内部压力,中共势被逼以《反国家分裂法》第3条「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及第8条「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台采取终极行动。

2022台海战险最高峰

今年2022年,对两岸来讲是非常关键的一年,习近平若稳定接任第三任国家主席,将有绝对说一不二的话语权与终极拍版权;蔡英文的博士论文真假案已相互追杀近尾声成为国际事件,是否引发宫廷不可测的变化?

美国继42年前抵制1980年莫斯科奥运后再次联合英、澳、纽、加等国杯葛2022北京冬奥,只有让中国更愤怒,东亚局势更脱序;中美台的诡异互动尤其动则得咎,甚至擦枪走火引发两岸冲突和战争。

Daron和James Robinson在2013年《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书中旁征博引,特别提到「当国家体系僵化或无能调整时,国家就会衰败」,值得深思警惕。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CFR)在 2021年全球各地发生潜在冲突的风险预测中,将美中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爆发严重危机列为最高风险。2022年的台湾是否达到战争风险的最高峰?

(作者为文史工作者)

【欧阳圣恩专栏每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