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东汉灭三国起(欧阳圣恩)
党锢之祸示意图(图/百度百科)
《礼记‧中庸》曰:「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三国演义》、《洪秀全演义》均有相同记载。中国历代更替多此乱象,如今乱象再起,切莫不慎不察!
●东汉外戚宦官轮流干政
宦官祸乱在战国末期就已存在,西汉时期内廷多用宦官,东汉自第四任汉和帝刘肇开始,外戚与宦官势力此消彼涨、轮流干政。第十任汉桓帝15岁即位成为魁儡皇帝,他固为天子却行不由己,因此极痛恨外戚头子,太后兄长梁冀大将军独揽朝政,因此在公元159年利用宦官诛灭梁氏,取代外戚专权。
但是宦官比外戚更加腐败,造成民不聊生,白马县县令李云上书指责宦官干政而被逮捕下狱,官员杜众上书愿与李云同日死,桓帝不问青红皂白将两人一并处死,从此朝廷成一言堂,宦官愈形嚣张。
桓帝统治后期,一些贵族、名士和众多太学生极度不满宦官胡作非为而形成清流团体,作为如清澈的山涧水流,能激浊扬清标榜正义,不畏宦权,针贬时弊,强烈要求改革,其言论被称为「清议」。
但是他们为实现政治诉求和经济利益,批评时政的「婞直之风」盛行,所谓「婞直」即过于刚直、倔强激烈,也有沽名钓誉之嫌,犹如战国时期侠客以激烈手段表达正义的诉求。
●第一次党锢之祸
公元165年,东汉名士李膺被任命为司隶校尉(相当今日的监委),他为官清正,众人皆知,太学生称其「天下楷模」。公元166年宦官为维护既有利益,针对清流人士进行反击,在桓帝前诬告李膺与名士、太学生结党危害朝廷,昏庸的桓帝听信片面之词,将李膺与两百多名士人和太学生以「党人」名义监禁严惩。
同年太尉陈蕃与皇后窦妙父亲窦武上书陈情,表示被逮捕的党人都是饱学之士,囚禁他们将重蹈前朝宦官祸国的覆辙,秦朝赵高谋反事件又会重演。而李膺也假装屈服招供,但所供的同党都是宦官的子弟与党羽,宦官恐惹来祸患就带风向桓帝建议,为安抚朝臣减少民怨,此时该大赦天下,不宜再追究。
公元167年桓帝下诏大赦,释放被囚禁的结党名士,但终生禁止为官,此系「第一次党锢之祸」。党锢之祸只是禁锢党人,并未大肆杀戮,党人因为禁锢反而声望更高。
●第二次党锢之祸
公元168年昏庸荒唐的汉桓帝去世,由于没有子嗣,窦太后和其父窦武大将军扶植13岁的宗室子弟刘宏继任帝位,是为汉灵帝。李膺再度被任命为太尉;宦官头子曹节、王甫等人见局势不利,因此西瓜偎大边,暂时以低姿态在窦太后面前谄媚侍奉。
陈蕃、窦武等人认为宦官只是暂时屈服,日后必将继续干政对国家不利,欲尽数铲除宦官势力。但窦太后反对,且消息走漏,宦官见命危旦夕,发动宫廷政变挟持汉灵帝与窦太后,展开绝地大反攻,令禁军捉拿陈蕃与窦武,二人皆遇害,李膺也被拔官,禁锢终生。
灵帝时担任山东郡东部督邮的张俭,愤恨宦官侯览专权贪渎而逮捕其家人,没收其财产;公元169年侯览为除后患,向汉灵帝诬告张俭为等党人「欲图社稷」谋反。年仅14岁的汉灵帝被蒙骗而大兴党狱,李膺、范滂等人均遭酷刑处死,张俭逃亡返回乡里。宦官又逮捕士人豪杰600余人处以死刑、流放、罢免官职或终生监禁,不得为官,这是「第二次党锢之祸」。
●桓灵二帝昏庸 乱世妖孽生
桓、灵二帝前后共发生两次以宦官主导的党锢之祸,由于采取连坐法处罚,朝中贤良尽失,进谏消音,顺我者生,逆我者亡,为黄巾之乱与汉朝日薄西山的重要原因,此即「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作乱」。
在此顺便一提,长期在媒体界兴风作乱的女子,近来愈加狂妄嚣张,千夫所指还能鬼话连篇,不受网军攻讦挞伐;公部门出妖孽,小老百姓难与官府斗,孤臣无力可回天;前科累累血腥乱咬的媒体人竟然可以颠倒黑白是非,极尽人身毁谤污辱,有靠山就视公理正义于无物,前科技界大老亦失心疯,这不是乱世妖孽,什么是乱世妖孽?
言归正传,后来唐朝的牛李党争、宋朝新旧党争、明朝东林党都是类党锢之争。而宦官乱政到明代更超历朝,厂卫之祸,公公(太监)打着皇权旗号,恃宠而骄,盛势凌人,剥削百姓。宦官制度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而消失,但残酷的历史还残留些许遗迹让后人警惕,北京的石景山下有座特殊也是唯一的宦官博物馆,馆内没有文物器皿,只有几座宦官墓冢和十几块残缺的石碑。
而汉灵帝昏庸只顾嬉戏,国库不够挥霍竟然大肆卖官鬻爵,切断读书人晋身仕途之路。崔烈靠买官获得相当丞相职位的「司徒」,被子女视为充满铜臭而不屑之(系今日「铜臭」的来源)。加上当时地主压迫,天灾频繁,瘟疫流行,农民为生活所苦四处讨生活变成流民。
●农民与宗教结合 黄巾之乱崛起
此时在冀州巨鹿郡有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创立了道教分支「太平道」来收拢民心意图另建新政权,张角成为宗教领袖,并藉符水偶能治病广为宣传,自称「大贤良师」;又从民间搜集到「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济穷,达天下太平」为主旨的《太平经》(收录于「正统道藏」119卷)作为教义和「大内宣」,《太平经》所描述的太平世界犹如佛教所指称的极乐世界。
因此太平道被苦难的农民百姓视为天降甘露与救星,信徒达到数十万人,张角将信徒分为36方(军区),大方1万人,小方6千人,各方首领称做「渠帅」。当初朝廷并未禁止太平道,反而认为他们能在地方安抚百姓,这是地方官吏做不到的,连部分宦官和朝廷官员也入教,太平道的迅速成长茁壮几已成为东汉末年的主流正道。
公元183年气候剧变,夏季大旱,庄稼大面积枯死,秋季黄河暴涨,泛滥20余里,冬季酷寒,民不聊生。「苍天已死,皇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首寓意深远的民谣在民间广为流传,京城洛阳和地方官府的墙上不断出现白石灰涂写的「甲子」字样。
民谣的苍天指东汉,黄天指太平天下,甲子指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张角计划在这一年3月初五,也就是农历甲子年甲子日起义。未料这一年正月,太平教弟子唐周向官府告密张角将暴动,朝廷大惊随即逮捕太平道门徒,大方渠帅马元义被车裂酷刑处死,1千多名徒众遭捕杀。
张角见状就提前发动起义,他自称天公将军,张宝、张梁为地公与人公将军,信徒都头裹黄巾,自称「黄巾起义」,朝廷则称「黄巾贼作乱」。黄巾军从黄河北岸到江淮两岸、从东海之滨到河西走廊,焚烧官衙,没收官府财产,释放囚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与宗教结合的大规模暴动。
中常侍(负责寝殿侍奉的宦官)吕强告诉汉灵帝党锢使民心背离,可能和黄巾贼结合扩大叛乱。汉灵帝为解决燃眉之急,紧急取消对党人的禁锢,派国舅何进为大将军兼河南尹(洛阳市长)防卫京畿,皇甫嵩负责京城北面、卢植与朱俊负责京城南面防务。人马虽不如黄巾军众,但均属精锐部队,强过缺乏训练、兵力分散的敌军。
北军司令皇甫嵩虽因兵力单薄被困于长社,他仍亲率残军,急擂战鼓出城攻击,骑都尉(骑兵司令)曹操的援军亦适时赶到,遂大破黄巾。卢植攻击张角,连战连胜,张角退守广宗不肯出战。宦官左丰受灵帝之命到前线视察,他向卢植索贿被拒,回京后诬告卢植躲在营垒休息等张角被天打雷劈。
汉灵帝误信谗言,将卢植押解回洛阳问罪,以董卓取代卢植。公元184年8月,董卓为保存实力,未尽全力应敌而败给张角,灵帝下诏皇甫嵩讨伐张角,适逢张角病亡,士气受到重挫。10月,皇甫嵩在广宗发动拂晓决战,人公将军张梁及3万黄巾军阵亡,另有5万人投河而死;地公将军张宝于11月被击杀,战死和被俘的黄巾军达十万余人。
皇甫嵩为显耀战功将敌军尸骨堆积筑台称「京观」,黄巾军主力溃败后,其他各地叛军也逐渐被镇压而瓦解。灵霄山(今河北邢台市)突兀森郁,人迹罕至,至今仍遗留1800年前残破的黄巾军寨遗迹。
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军对抗朝廷虽然被剿灭,但残部仍持续作乱20余年,各地仍不断发生农民起义,汉灵帝将军政权下放给各地州牧(即州郡首长),造成地方官员拥兵自重的局面,最终摆脱朝廷的控制,而时势造英雄,曹操、孙坚、刘备趁机崛起。
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14岁的皇子刘辩即位是为汉少帝,由何太后临朝听证,真正决策权交由其兄何进大将军负责。何进封袁绍为司隶校尉。袁绍建议一网打尽宦官,何进犹豫而问其妹何太后意见遭太后反对,于是何进密诏董卓入京助阵。董卓部队由凉州向洛阳出发时风声泄漏,宦官张让伪造何太后诏书,要何进入宫议事。
何进才踏入宫中就被埋伏的宦官们杀死,袁绍在宫外久候觉得情况有异,就令其弟袁术领兵冲入宫中,发现何进被杀,于是大开杀戒,不论是否宦官,只要没胡子者一律斩杀。张让等人趁乱劫持少帝从密门逃亡。
●董卓立魁儡汉献帝 独揽朝政
《后汉书》记载:「让等数十人劫质天子走河上。追急,让等悲哭辞曰:臣等殄灭,天下乱矣,惟陛下自爱,皆投(黄)河而死」。不久董卓部队也赶到和袁绍拥着少帝回宫。由于外戚何进被宦官所杀,多数宦官又被袁术所诛,董卓为树立威信和掌权欲废少帝,袁绍反对,但实力不如董卓,只好和袁术分别逃往冀州与南阳。
袁氏兄弟离京后,董卓立刻将才继位5个月的少帝废为弘农王(后被迫自尽),改立汉灵帝之子,汉少帝同父异母弟刘协为魁儡皇帝,即东汉最后一位皇帝献帝,董卓自封宰相独揽朝政。董卓之乱揭开三国鼎立的序幕,东汉王朝在稳定了160多年之后,终于面临覆亡的危机。
原来是何进部属的曹操见董卓胡作非为,就逃离洛阳回到家乡陈留另起炉灶;他假传皇上诏书招兵买马,讨伐董卓,各地的太守、州牧野率军响应,渤海太守袁绍最孚人望,成为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在陈留附近的酸枣会师。
董卓见反对势力来势汹汹就将京成迁到长安,坐镇关中的富庶和险要应战。但酸枣的诸侯联军只是借机扩大地盘与势力,并非为护卫汉朝而战,而且为保存实力,不愿损兵折将攻击董卓;曹操游说不成,只好以自己的5千人马独自和董卓作战,结果战败,于是带着残部投靠袁绍。
董卓义子吕布,武功高强骁勇善战,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称,听命于并州刺史丁原,却被曹操以高官厚禄收买,杀死丁原,认董卓为父。可是董卓残忍暴躁,为了和吕布争夺貂蝉用戟投掷吕布。貂蝉义父王允趁机挑拨吕布说董卓薄情寡义,重色轻友,不宜投效,吕布遂萌生叛心。
但貂蝉仅为《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吕布被曹操击败处死后,貂蝉就销声匿迹;《后汉书》的「吕布传」与「董卓传」亦未提及貂蝉,其人似为后人给董卓婢女所起的名字,应属虚构角色;其他中国三大美女除王昭君和杨玉环,史书均有记载外,西施在《史记》、《春秋》、《国语》等正史上均未提及。
●曹丕建国曹魏 东汉灭亡
公元192年,汉献帝在未央宫接见文武百官,董卓为防备暗杀,内穿铁甲衣,外披朝服,还让吕布跟随在后。董卓才进宫门就遭袭击,可是他有铁甲护身,刺客一击未成,董卓大喊「吕布救我」,吕布见机不可失,回答「臣奉诏讨贼」,用矛刺穿董卓没有铁甲护卫的咽喉并砍下脑袋,灭董卓家族。
董卓虽死,其部将李傕、郭汜却从凉州攻入长安,杀死王允,吕布不敌趁乱逃离,后来其部属叛变,吕布被俘向曹操投降仍遭缢死。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主力,两年后袁绍病死;曹操在冀州消灭袁绍残部并占据山东兖州,把汉献帝接到今日河南的许昌,以皇帝之名号令诸侯,此即「挟天子以令诸侯」,许昌也成为东汉末年名义上的京城。
从党锢之祸到黄巾之乱、北宫伯玉之乱(青海羌族民变)、黑山军起义(黄巾之乱后,黑山等人势力崛起叛乱),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汉献帝禅让称帝,国号「魏」,至此立国195年的东汉灭亡,三国鼎立时代正式来临。
【欧阳圣恩专栏每周六刊出】
◎史话欢迎读者投稿,针对两岸关注之历史事实或人物撰文,体例不限,举凡传记、论文、散文、书信、日记,抚今追昔之访谈纪录或自述回忆等。来稿请寄[email protected],主旨注明「史话投稿」,请附姓名与专业背景或居住地。本版对来稿有删修权,文章仅刊载于中时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