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华丽的黑暗时代:课纲消失的三国(欧阳圣恩)

益州与荆州齿唇相依(图:作者欧阳圣恩提供)

东汉末年祸乱纷起,当时魏蜀吴三国是集「结盟对抗、盟内互打、交叉征伐,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如同台湾蓝绿白三党博弈模式)的诡异乱世。一般以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展开三国序幕;但多以公元220年曹丕篡汉,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229年孙权于南京称帝,正式展开「三国鼎立」,一直到280年司马炎灭东吴,三国时代结束,汉朝灭亡,晋朝正式登台。

●正史影响力不若小说《三国演义》

若以公元220~280年来盖棺论定三国时代(因是分裂分治,在史上不能列为一个朝代),短短60年的风云际变出了多少英雄枭雄,此起彼落各显神通,「华丽的黑暗时代」是这时期最贴切的叙述。公元前437年韩赵魏三家分晋进入战国时代,717年后魏蜀吴三国归晋朝,此乃《三国演义》起首所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必会重演的写照!

教育部于2011年5月公布的新高中历史课纲,取消引发争议的「台湾史上溯三国」内容,改为「探讨台澎早期历史的文件纪录」,中学生打电玩所得三国资讯远比课本所学的多,新课纲更以「略古详今」不提三国时代。观诸正史,西汉成书的《史记》无法预测东汉之后的三国鼎立;《三国志》与《资治通鉴》的叙述繁杂琐碎,文言深奥,除非专研三国史,无须钻进枝微末节。

《三国演义》是依据《三国志》及斐松之对《三国志》补缺而创作的褒蜀、抑魏、贬吴的生动小说,75万字篇幅塑造出400多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却又虚构出「既生瑜何生亮」、「孔明借东风」等诸多典故,许多精彩情节乃杜撰而非事实;但此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家喻户晓,影响三国史观极深。而后世对三国的论述诠释众多又各有观点见解,让读者愈感混淆、真假难分;笔者借此摘述当时部分史实及重要典故供作参考。

有关东汉末年群雄盗贼并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使汉朝分裂,上篇已提及,本篇接谈后续发展。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以《隆中对》向刘备说明三分天下之计;208年秋曹操率军攻击荆州,当时驻守荆州的刘表才病殁一个月,其子刘琮怯战投降。

依附刘表7年屯兵樊城的刘备缺乏情报,获悉曹军即将兵临城下,才带着少数兵马与眷属逃往江陵,在长阪坡被拦截。刘备在乱军中妻离子散,幸亏妻儿被赵云单骑拼命救回,张飞则率20骑在长阪坡据水断桥,声势吓人,曹军不敢逼近,刘备遂仓皇逃离。

●草船借箭与赤壁之战

鲁肃藉祭吊刘表拜会刘备,并与诸葛亮一起前往驻守在柴桑的孙权。诸葛亮指出曹操虽然实力强大,但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方军队不习水战,若联合抗曹必有胜算。于是双方结盟,孙刘联军约五万,以周瑜为都督(最高指挥官),鲁肃为赞军校尉(负责情报与后勤补给)对抗20万曹军。

周瑜对诸葛亮才华深感威胁,于是刁难说:「水战以弓箭为重,先生能否在十日内监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表示「只需3天」,遂向鲁肃借用20艘船,用稻草人假扮士兵,在大雾中驶向曹操的水寨大营;曹军不敢冒进而以箭雨攻击敌船,诸葛亮获得十万余支箭后立刻返航,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诸葛亮草船借箭」,并衍生出歇后语「草船借箭,有借无还」。《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确有其事,但史学家却指出并非诸葛亮计谋,而是出自孙权。

联军与南下的曹军在今日湖北长江的赤壁相遇,曹营北方士兵不惯南方水土,爆发瘟疫,士兵又晕船,战斗力降低,遂将铁索连接所有战船,减少摇晃,将士晕船症大为降低。而黄盖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向周瑜献计诈降,以数十艘战船满载薪草,浇以膏油用赤幔伪装,接近2里时点燃冲击曹舰,每艘船后栓着3艘发动火攻后作为撤退的「走舸」(船夫多兵少的快艇)。

隆冬之际江上居然刮起东南风,攻击的火势一发不可收拾并延烧到岸上曹营;曹军战船因被铁链锁在一起动弹不得,无法单独驶离火海,孙刘联军又从水陆两路攻击,曹军大败。

曹操率残部从华容道逃窜,遭遇埋伏的关羽拦截,但关羽感于曹操许多恩情与后来过五关斩六将之事而放过曹操(关羽护送刘备夫人离开曹操,《三国志》、《资治通鉴》都有记载,但「过五关斩六将」系《三国演义》虚构)。后人诗曰:「曹瞒(曹操小名阿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寡击众,以弱胜强,是三国「三大战役」最为著名的战争,另两场战役是官渡之战和夷陵之战。赤壁之战功在周瑜,刘备兵马只是聊备一格而已,但他却借机坐稳荆州南部,公元214年终于控制巴蜀,向三分天下更进一步。

●荆州之争 结盟是短利结合

孙刘联军击败曹操后,结盟利益不再,以致盟内互打。美国心理学家William A. Gamson在1961年提出「结盟理论」(Coalition Formation Theory)强调:「结盟通常是一种暂时性的联系结合,结盟的目标达到后,盟员间的差异就会明显化,很难再结合」,美国政治学家William H. Riker亦在1962年提出「政治结盟理论」(The Theory of Political Coalitions);而中国早在战国时代就已印证这理论,三国的孙刘基于政治利益各怀鬼胎,结盟,毁盟,又结盟。

赤壁之战两年后的公元210年,周瑜欲夺取蜀地(四川省)却在中途病逝,得年36岁,鲁肃接替其位。孙权欲使刘备代为挡住曹军,于是在鲁肃建议下借荆州的南郡给刘备作为看家护院,后来要求讨回却被托辞拒之,引发双方的荆州之争。

荆州位于三国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曹操得到可以攻占东吴,也可进袭刘备;对东吴而言,荆州就像咽喉,被掐住则国危;对刘备来讲荆州是夺取天下的根据地,失去则根无流离失所。诸葛亮在《隆中对》就已明确指出。

但此时曹操攻打汉中连战皆捷,刘备担忧曹操趁胜攻打其驻地益州,他难以同时兼顾荆州,被迫与孙权议和,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湘水以东的长沙等三郡归孙权,以西的南郡等三郡归刘备。

●关羽水淹七军却大意失荆州

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关羽则率兵离开荆州北伐曹操所属的樊城。曹操派左将军于禁救援,于禁将大批援军分为7支人马,号称「七军」,彼此互相支援。未料8月天降大雨,汉水猛涨,关羽因备有舟楫船只,趁势以水军猛攻,于禁投降。

关羽水淹七军后继续攻打樊城,孙权想趁关羽后方空虚时取得全部荆州,因此与曹操暗通款曲,派吕蒙突袭荆州的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吕蒙采木马屠城记,将士兵藏在商船里,甲板上的士兵则假扮商人骗过江防守军顺利攻入荆州,关羽因一时疏忽大意失荆州。

●英雄末路 关羽败走麦城

关羽见盟友叛变,后方危急,遂撤兵樊城回救;沿途获知荆州已失守,只得退至麦城。孙权劝关羽投降,关羽诈降却暗中撤退。由于孙权想娶关羽之女为儿媳,关羽竟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此话不但违背诸葛亮「东和孙权」的策略也触怒孙权,因此决心追杀置关羽于死地。

关羽父子突围后军队溃散,《三国志》记载:「兵皆解散,尚十余骑」。至章乡(今湖北荆门市西)时,被吴国偏将马忠擒获不肯投降遭斩首,孙刘同盟瓦解。叱咤风云的千古英雄遇难,明朝方孝儒《关王庙碑》曰:「(关羽死)至今千余载,穷荒遐裔,小民稚子皆知尊其名,畏其威怀其烈不忘」。纪念关羽的关帝庙又称武圣庙、恩主公庙、行天宫等,遍布中国、台港澳、日本、越南、新马、印尼、澳洲、洛杉矶等地。

孙权将关羽首级转送曹操,被以诸侯之礼厚葬于洛阳。曹操葬了关羽后,常夜梦关羽而恐惧得病,神医华佗说:大王头疼痛因患风而起,病根在脑中,风涎不能出,需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操大怒曰:脑袋安可砍开?乃将其打入大牢处死。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建立三国中最早的曹魏政权,是为魏文帝,但他在位6年就过世;221年5月刘备在成都称帝,是为汉昭烈帝,因当时仅有益州这个基地,其政权称为蜀汉。诸葛亮被封为丞相,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为五虎将,太子刘禅则陆续娶张飞两女为皇后,是典型的政治联姻。

●刘备夷陵战败病殁白帝城

刘备称帝3个月后因曹操已于前一年220年正月病逝,北方威胁大减,为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而出兵东吴,赵云曰:「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权自服」。但刘备不顾孙权求和以及众臣劝阻,执意亲率7万大军偕张飞发动「夷陵之战」讨伐东吴。

由于张飞性情暴烈嗜酒常体罚兵士;《三国志》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已暗喻张飞霸凌下属迟早遇害。果然张飞在伐吴前因醉卧军榻被将领张达、范彊杀害,带其首级投奔孙权。

孙权斩关羽后担心刘备报仇,为避免两面作战遂向曹魏称臣结盟被封为吴王。221年刘备对东吴展开复仇者之战,孙权向曹丕求援,曹丕欲坐山观虎斗而不理会。其实孙刘实力相当,只是蜀国步兵强,东吴水军强而且以逸待劳,两军在夷陵僵持达半年之久。

222年初东吴名将陆逊发现汉军绵延的营寨均由木栅栏组成,就使用火攻并封锁江面,扼守夷陵要道,展开全面反击,汉军回归蜀汉的水路亦被截断。刘备战败带领赵云和残部逃到白帝城(今重庆奉节),除张飞出师未捷身先死之外,随行将领冯习(《三国志》称其二把手)、黄权(谋士)、马良(马谡之兄)都死于乱军,全军几尽覆没。此战东吴完控荆州,取代刘备成为三国第二大势力。

●独断专行必犯错失民心

夷陵之战失败的主因是刘备不听劝阻,「独断专行」导致决策性的错误,亲手葬送几十年辛苦打下的蜀国基业。由此观之,作为国家领导人,当权力达到顶峰后极易产生独断专行的自大与错误;因为权力的膨胀与威权形成一言堂,无人敢反对。然而独断专行、目中无人的领导者没有不犯错误,也得不到民众爱戴。从殷商纣王以降,中国历代有诸多明证!

再说东吴虽占据荆州,蜀汉受重创,但夷陵之战两国都深受其害,双方基于现实再度结盟对抗强魏。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危,临死前对诸葛亮托孤说:「若刘禅值得辅佐就辅佐,否则就取代他全权处理国事」。不久刘备过世,得年63岁。《三国志》除赞扬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善用,还说:「机权干略,不逮(及)魏武,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刘备落魄时,曹操即知其人不凡,而说「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鞠躬尽瘁 出师表展决心

诸葛亮回成都后立17岁的刘禅继为帝,史称蜀后主,他虽平庸无能却能遵守其父遗训,凡事依从诸葛亮,《三国志》曰:「事无巨细之分,都取决于他」。诸葛亮治国废寝忘食,连锁细之事都亲自为之;部属杨颙曾以西汉丞相陈平与汉文帝的对话(9月10日专栏曾提及)劝其不可太辛劳,作为丞相只要顾大局即可。但诸葛亮身负复兴汉室的重任,明知不宜仍为之。

诸葛亮的行事是赏罚分明的法家路线,民无怨声是治国的亲民现象。《三国志》曾形容其才能可与管仲、萧何并比。公元225年诸葛亮与孙权复交再度结盟后,展开南征,他七擒七纵孟获,彻底收服南人。227年冬诸葛亮无后顾之忧后展开北伐,并向刘禅提出泣鬼神的《出师表》展示决心。

南宋谢枋得《文章轨范》曰:「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至于《后出师表》并未收录于《三国志》,且内容与正史有出入,史学家多认为非出自于诸葛亮;但《后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经常为后人引用而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从公元227年冬至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殁,蜀汉共6次北伐曹魏,俗称「六出祈山」,其中攻势5次,防卫一次。由于魏将司马懿坚韧沉着,防守得当,诸葛亮始终无法取得终极目标关中;尤其与司马懿在渭水之战深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道,以人造木牛流马解决补给困难,并采取火攻封死出路,胜券在握;未料狂风大起,天降暴雨浇熄大火,司马懿得以死里逃生;诸葛亮感叹说出千古名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挥泪斩马谡 空城计属虚构

228年春诸葛亮首次伐魏时不顾众将反对派纸上谈兵型将军马谡从祈山打到渭水,与曹魏大将张郃在汉中咽喉街亭相遇。刘备曾提醒诸葛亮「马谡常言过其实,勿重用」,果然马谡无视诸葛亮指挥调度,弃水源而以「布阵山顶」战术迎击魏军,被司马懿断水断粮与重重包围,马谡率残军冲下山突围幸免于难。

至于马谡失守街亭败退,诸葛亮缺乏兵马拒敌而安排空城计,大开城门埽地却洒,安坐城楼抚琴,让多疑的司马懿犹豫不决而退兵,这是《三国演义》虚构的情节。但却在京剧《失空斩》3个剧目《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中备受戏迷喜爱。

马谡虽是诸葛亮爱将,不判军法难以维持军纪,只得挥泪斩马谡;同时自请处分,上奏自贬3级,后主只得将诸葛亮降为右将军,但仍为丞相。229年孙权自立为中国历史上唯一谥号为「大」的吴大帝,迁都建业(南京),诸葛亮魏因继续北伐曹魏,与称帝的孙权仍保持友好关系。

●亡者余威在 死诸葛走生仲达

公元234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到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与司马懿军队相持百余天。《资治通鉴》记载:「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喻其懦弱胆小),懿怒,上表请战。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岂千里而请战邪」?

诸葛亮深悉司马懿无意作战,上表请战只是故作姿态而已。由于诸葛亮事必躬亲,234年8月在军中病逝,得年54岁。但其死讯遵遗训未公布不举哀,而将大体安置龛内,烧营撤退。司马懿判断诸葛亮已死,派兵追击。

未料蜀军突然推出诸葛亮亮木像掉头反击,司马懿大惊急忙撤退,《三国志》注引《汉晋春秋》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司马懿字仲达)」。诸葛亮病逝象征三国进入后期,前期的英雄几乎都已入土,因此120回合的《三国演义》只用了15回草草收场。

公元249年2月,魏国三朝元老,70岁的司马懿在著名的高平陵政变中,诛灭大将军曹爽三族,夺取曹家江山。公元252年冬,吴的开国皇帝孙权以69岁高龄去世,共掌权52年,是三国时代在位最久的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定都南京的皇帝,被后世尊为「六朝」(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建都南京)的开创者。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汉晋春秋》记载,魏帝曹髦在位时,大将军司马昭专权,图谋夺取帝位,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曹髦年轻气盛不知如何对付老谋深算的司马昭,就亲自率领禁卫军和侍从太监出宫讨伐司马昭,反被司马昭心腹贾充所杀。曹髦死后,15岁的曹奂被司马昭任命继任皇位,是为魏元帝。

公元263年曹魏司马昭向蜀汉发动战争,蜀军据剑阁天险与魏军僵持不下,后来魏将邓艾率精兵进逼成都城下,后主刘禅出降,蜀汉灭亡,国祚43年。司马昭接受刘禅的投降,令他全家离开成都迁往魏都洛阳,封其为安乐公。

●阿斗乐不思蜀 晋朝统一三国

刘禅到司马昭府上谢恩,宴会上表演魏国歌舞,蜀国官员备感难堪,刘禅却很高兴;接着又演出蜀国歌舞,蜀官都悲伤泪下,刘禅却嬉笑自如。司马昭对大臣?:「人之无情乃至于此!虽使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接着问刘禅「颇思蜀否」?刘禅竟然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刘禅小名阿斗,后世讥笑不争气、没出息之人就称为「阿斗」或「扶不起的阿斗」。

265年司马昭病逝,长子司马炎继位,旋即废掉魏元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是为晋武帝,建都洛阳。曹魏传5位皇帝灭亡,国祚45年。280年3月,晋武帝以水师攻破东吴京城建业,残暴的吴王孙皓投降;三国国运最长的东吴也随风而逝,国祚52年。

时势造英雄,国难出才俊,英雄主浮沉。华丽又黑暗的三国造就了「古今贤相第一奇人」诸葛亮、「古今名将第一奇人」关羽、「古今枭雄第一奇人」曹操。但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历史的长河里,三国割据时代还是走入历史,晋朝统一天下。

【欧阳圣恩专栏每周六刊出】

◎史话欢迎读者投稿,针对两岸关注之历史事实或人物撰文,体例不限,举凡传记、论文、散文、书信、日记,抚今追昔之访谈纪录或自述回忆等。来稿请寄[email protected],主旨注明「史话投稿」,请附姓名与专业背景或居住地。本版对来稿有删修权,文章仅刊载于中时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