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白起杀人如麻 死后受轮回之苦(欧阳圣恩)
长平之战遗址(照片:作者欧阳圣恩提供)
南朝梁武帝时期,周兴嗣编写的《千字文》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战国四大名将的顺序,此四人为秦国的白起与王翦、赵国的廉颇与李牧。《史记》将白起、王翦合并在第13篇「白起与王翦列传」叙述。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战国四大名将以白起居首,是继春秋末期孙武、战国初期吴起之后又一杰出军事家,声名最大也最受非议,由于其战功皆属大量屠杀敌军,而有战神、杀神之称。《史记》对于白起的军事才能给予极高评价,称白起用兵「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南拔鄢郢,北摧长平,遂围邯郸,武安为率」,杜甫在《入衡州》诗中称白起「门阑苏生在,勇锐白起强」。
《战国策》称其公孙起,出自芈姓;诗人白居易记载白起的先祖是楚国公族(西周始置,朝廷大臣)白公胜,他谋反失败被杀,其子逃往秦国,白起是其后代。秦昭王是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后贯彻商鞅的变法政策,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顺应时势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白起在40岁前的历史没有任何记载,他在秦国担任将领30多年,被封为武安君(喻以武安民),攻掠城池70余座,歼敌百万未有败战。
白起五大辉煌战役成就其成为战神,包括击杀24万韩魏联军的「伊阙之战」(白起一战成名的首部曲);攻陷楚国都城鄢郢的「鄢郢之战」,把楚国历代先王陵墓烧毁(屈原撰文「哀郢」哀悼);以闪电战术击杀15万魏赵联军的「华阳之战」;斩杀韩军5万的「陉城之战」,以及丧尽人性坑杀赵卒45万的「长平之战」。
白起善于用兵,史书记载他「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一生征战37年,未有败战,六国无人敢挂帅迎敌,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不世之功。本文主要叙述白起绝灭人性的长平之战,史籍和佛经都记载白起因此大屠杀,死后轮回三恶道永不得翻身。
●长平之战缘起
《资治通鉴》和《史记》对长平战役都有详细记载。公元前260年秦昭王派左庶长(中将)王龁攻韩国上党郡,当地百姓逃往赵国,赵在长平驻军收容难民由老将廉颇固守营垒;秦军屡战屡胜,赵兵只好采守势与秦军对峙。赵王多次指责廉颇胆怯不与秦军交战,廉颇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而且知道毫无胜算乃拒绝迎战,准备以持久战拖垮秦国。
秦相范睢深悉持久战对进攻方不利,不但补给困难,而且后方空虚易遭他国袭击。因此派人潜入赵国以重金24万两施行反间计,发动耳语攻势宣传:「秦国最畏惧赵奢儿子赵括担任将领,廉颇老矣,不久就要投降」。赵王早已恼怒廉颇屡次战败不敢出战,又听到许多谣言,误信为真,于是阵前换将派赵括取代廉颇反击秦军。
●纸上谈兵祸国殃民
蔺相如当时警告赵王:大王因赵括稍有名气而让他取代廉颇,乃「胶柱鼓瑟」(黏住调弦的琴柱而弹琴),是不智之举。赵括的母亲更上书赵王说:当初王上给赵奢的赏赐,他全部分发给将士,而且自受命领军之日起就不再理会家事;赵括却将大王赏赐的金银绸缎收为己有,并随时注意有什么良田美宅可以取得。她的儿子只会「纸上谈兵」,「徒读父书,不知变通,非将才,愿王勿遣」。
赵王说他已决定由赵括到长平代廉颇抗秦,赵母说:如果赵括出了差错,请大王不要治她的罪,赵王同意其请求。秦王得知赵括接任新统帅,立刻密派上将白起取代王龁,并下令泄露白起出任最高统帅一律格杀(因各国皆畏「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杀神),赵括新官上任三把火换掉亲廉颇的老将,同时为求战功改变战略,以攻代守进击秦军。
赵括初期数战皆胜乃亲自率兵追击,秦将王贲伪败而逃却布署埋伏。冯亭谏曰「秦人多诈,其败不可信也,元帅勿追」,赵括气焰正盛仍乘胜追击到秦军营垒受阻。此时秦军2万5千人伏兵绕到赵军百里石长城后面,切断赵军与邯郸以及上党的联系。
另一支伏兵由蒙骜、王翦率5千骑兵渡过丹河冲入赵军营垒之间,赵军被一分为二,战力分散,连运粮通道也被切断。就在赵军攻撤之际,秦军已经对赵军完成包围,赵军被限制在白里石长城、丹河、小东仓河谷的三角区当中,进退不得。
赵军与大粮山的屯粮点失去联络,要打通粮道必须控制住小东仓河谷。小东仓河谷河水虽不深,但两岸悬崖峭壁,毫无遮蔽,要在小东仓河谷运送粮草极为困难。赵括令部分赵军分别向百里石长城和丹河方向突围吸引秦军注意力,一队精兵前往大粮山强运粮草。
赵军抢运粮食,秦军拚命阻击,两军在小东仓河谷展开激战,河谷中尸积河道,血流成渠,少数赵军血盈袍铠,也只能扛数袋粮草到达长平营区,根本不够大军食用,赵军败象已露。
白起与王龁在后方大本营运筹帷幄,又派出轻装精锐攻击已居劣势的赵军,《东周列国志》曰「此乃安排天罗地网计,待捉龙争虎斗人」。由于赵军突围将付出惨重代价,而且30余万人撤退势必大乱,因此赵括决定就地安营,构筑壁垒防线等待援兵。冯亭又谏曰「在此安营腹背受困,将来不可复出」,赵括仍漠视之。秦王知赵括兵困长平,立刻徵调15岁以上青壮年前往战场,拦截赵国后援。
赵括在追击秦军时并未携带很多粮草,粮道又被阻断,赵军被围困46天后断粮,暗中相互残杀以人肉充饥。因为援军被阻挡,被困的赵军分成四队突围多次都失败,赵括只好挑选敢死队5千骑兵身穿重铠,亲自率兵突围,结果身中数箭而亡。赵军群龙无首,剩余40万军队皆弃甲投降。
●白起使诈坑杀赵卒
由于秦军也面临粮食不足,无法顾及降卒,凶狠的白起以「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为由,先骗降兵缴械予以酒肉安抚,并昭告「明日武安君将汰选赵军,凡上等精锐能战,给予器械带回秦国随征听用。老弱不堪或力怯者俱发回赵」,赵军大喜而失戒心。
当天夜里,白起将降卒分为十营,令十位秦将与20万秦军分别看管。半夜秦军奉令以白布裹首,无白布者即赵人,尽杀之。45万赵军在一夜之间全被屠杀,只释放240名年幼赵兵。只见血流成河,鬼哭神嚎,杨谷之水皆呈红色,后称丹水。秦军将所有头颅聚集堆成一座高台,嵬嵬杰起,号称「白起台」。后来唐玄宗巡幸至此,凄然长叹,令高僧设水陆七昼夜超渡亡魂,名其谷为「省冤谷」。
1995年5月山西省东南部的高平市永录乡永录村,村民在自家田里犁地翻土却意外刨出人体尸骨,而且越挖越多。消息传开后,考古人员立即到现场展开发掘保护工作。随着挖掘面积不断扩大,坑中尸骨层层叠叠,还发现大量箭镞、刀剑,专家判定这里就是白起坑杀赵军遗址。
长平之战时赵国人口约300~400万,10%人口都押注到长平决战。而秦国也不断增兵,到后期估计也有50万人在前线,亦为秦国10%人口。开弓没有回头箭,秦军欲速战速决,赵括年轻气盛欲立战功;站在历史的后端视之,此战势不可免,但菜鸟对上足智多谋的杀神,胜负已可预见。
赵军尽被屠杀,国内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弟哭其兄,祖哭其孙,妻哭其夫,全国号痛之声不绝。惟赵括母不哭,曰:「自括为将时,老妾已不看作生人矣」!此乃知子莫如母,赵王以赵母前已明言阻止,不加诛,反赐粟帛慰之。
●范睢为权位交恶白起
秦赵因争夺韩国上党郡而爆发大规模战争,长平之战持续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赵国正惊惶失措之际,又传来最新军情「秦兵攻下上党郡,17城皆降,白起亲率大军扬言拿下邯郸」,赵王问群臣谁能阻止秦兵,无人回答。此时苏代(东周的纵横家,苏秦族弟)在平原君作客,闻之,自称到咸阳必能阻止秦兵不攻赵。
赵王大喜给予万金作后盾,苏代到秦国献上厚礼劝说丞相范睢: 「武安君为秦国攻占夺取城邑有70多座,南边平定楚国的鄢、郢及汉中地区,北边歼灭赵军45万,即使周公、召公和吕望的功劳也不过如此。如果赵国亡,秦王君临天下,武安君必然位居三公(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您能屈居其下吗」?
范睢为了权位私利岂肯让白起凌驾其上,乃向秦王进言:秦军历经数月战事俱已疲惫,不如应允韩赵割地求和让士兵们整休。秦王听从范睢意见,同意韩国割垣雍一城和赵国6座城邑议和,并召白起班师回国。白起正欲围攻邯郸,却奉诏回国,愤而告知将士:「自长平战败后,邯郸城中一夜十惊,若趁胜攻之,不过一月即可攻陷,丞相范睢却从中作祟致失良机」,从此与范睢交恶。
●白起抗命被赐死罪
秦王听说白起能攻陷邯郸灭赵,反而怪他为何不早上奏?白起返国后又令他攻赵,白起称病不能领军,秦王改派大将王陵率兵十万伐赵。赵王令廉颇抗御,廉颇以家财募死士多次夜袭秦营,王陵屡败;秦王令白起取代王陵攻赵,又以重病在身拒绝,请范睢前往游说,白起痛恨范睢和其作对,仍以有病拒之。
秦王问范睢,白起是否真的有病?范睢说:不知是否有病,但不肯为将,其志已坚。秦王怒说:岂有不能取代之将?乃以长平之战初期将领王龁率兵十万代替王陵攻赵。王龁围邯郸5个月仍与赵军僵持不下,秦王强令白起赴任,白起仍称病抗命拒绝。
秦王怒将白起贬为士兵,驱离咸阳到阴密。白起感叹说:终于体会范蠡的「狡兔死走狗烹」,他为秦国攻下70余城,故当烹矣。遂离开咸阳到杜邮暂歇。此时范睢又对秦王说:「白起离开咸阳,怏怏不服,充满怨言」。秦王就派使者到杜邮传令自杀。白起仰天长叹道:我有什么罪过竟落此下场?沉思良久又说:「长平之战,赵兵投降40多万人,我用诈术一夜尽坑之,死有余辜」,随即自刎,得年75岁。白起到最后一刻才醒悟,自刎赎罪,就像许多杀人犯面临死刑才觉悟,悔之晚矣!
白起被赐死后,六国庆贺之,而秦人同情他有功无罪而死都祭祀他,并在咸阳为其修建祠堂。秦始皇时为追念白起战功,封其子白仲于太原,白起后代子孙均为太原人。《水经注》记载渭水北岸离咸阳十七里建有杜邮亭,亭内设白起祠,因年久失修,唐宋时期白起祠已荡然无存;1990年白氏族人在遗址进行重建,成为祭祀白起的场所。
●白起死后轮回三恶道
就佛道来说这就是因果关系造成,白起为将30多年杀人近百万,业障太重,所谓「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长平之战耍诈坑赵卒45万,即使秦王和范睢放过他也不会有好下场。中国历史上残暴凶狠的君王、将军与政客无数,唯有白起的凄惨下场屡次记载于史书、稗官野史和佛经。
古代史本来就充满神话色彩,后世虽无法查证却引人警惕!20多年前笔者在澳洲昆士兰省Toowoomba市的净宗学院阅览室,首次读到一本佛经(经书名当时未记下)记载一代战神白起在地狱受苦,十分惊讶,后来研读《史记》和《资治通鉴》遂兴对白起之研究。
后人对白起的评价贬多于赞,除唐太宗所作《金镜述》中感叹「白起为秦平赵,乃被昭王所杀…乃君之过也,非臣之罪焉」之外,史书佛经多报导白起先后在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辗转轮回无数次,受到无量痛苦。摘述如下:
●白起轮回畜生道
《东周列国志》第99回称:「大唐末年,某日雷震死牛一只,牛腹有『白起』二字。论者谓白起杀人太多,故数百年后尚遭畜生被雷震之报,杀业之重如此,为将者可不戒哉」!
明代倪绾所撰《群谈采余》一书记载:「吴山三茅观,有次雷电击毙一尺多长白蜈蚣,蜈蚣背上有『白起』2字」。引证儒书和佛经的《感应篇汇编》记载:「潘从先友人阮君见屠夫宰杀猪,猪皮上有『秦白起』3个字」。
●白起轮回饿鬼道
《宋高僧传》卷18记载:唐朝道英法师住在京城法海寺时,寺主慧简法师告知晨间「见二人行不践地,入英院隐焉」。道英法师说此乃秦庄襄王派来的阴间使者,希望带300人来求食。遂于隔日备了饭菜作法施食,秦王进食后说:弟子生前罪恶太重,堕落饿鬼道,已80年未得饮食,这餐吃完要再过40年才得食。并指在座两名饿鬼说:「此是白起、王翦,为杀害多,罪报未终」。
●白起轮回地狱道
《太平广记》的〈赵文昌传〉中记载:「吾尝于幽冥见周武帝后辞行,及出南门,见粪坑中有头发冒出。昌问之,获告:此是秦将白起寄禁于此,罪尤未了」。
南宋洪迈所撰《夷坚志》记载:江南陈女17岁得重病,临死前忽然说:「我是战国秦将军白起,生前杀人数十万,在地狱中受到无量痛苦,最近才投胎做人,只能世世生为薄命女子,寿命不超过20岁,现在我要死了,命该如此」,说完遂毙。
●文化差异恶人下场不同
圣经否认轮回,重视的是「复活上天堂」,没有畜生道、饿鬼道。但提到地狱167次,包括「人去地狱的时间长短取决于今生表现,地狱是一个涤罪之处,得到洁净后就能上天堂」;启示录9、11、17、20章说地狱是无底洞;马可福音记载:「黑暗的无底坑,有不死的虫和不灭的火焚烧,使人昼夜永受痛苦」,路加福音说:「最凄惨最痛苦,是世上言语无法形容的可怕地方」。耶稣也讲了33次地狱的信息,并在路加福音提到一位财主在地狱承受剧烈疼痛、酷刑刑具和炽热之火。不像佛经具体提到某些人遭受轮回之苦,这是中西文化不同之处。
●德苏日战犯下场凄惨
执行屠杀600万犹太人的纳粹杀人魔王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自知罪孽深重,在德国战败前经义大利潜逃到阿根廷藏匿17年,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仍被以色列特工机构摩萨德(Mossad)万里追凶,经绑架秘密搭机返回以色列,1962年5月被「送上绞架」结束其万恶一生。这就是西汉名将陈汤表明击退北匈奴的决心,上书汉元帝宣称「虽远必诛」的印证。
史达林在苏联科泽利斯克战俘营展开「卡廷大屠杀」,在1940年4月至5月间,杀害波兰战俘、知识分子、警察和公务员等民众2万2千余人。此外为报复德军毁掉史达林格勒,将投降的德军战俘50余万人活活饿死冻死在冰天雪地,只剩5千人到达西伯利亚监狱。战后史达林被赫鲁雪夫鞭尸,并将史达林格勒改名为「伏尔加格勒」(Volgograd)。俄国是东正教国家,属于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依圣经说法这些恶人是去了地狱。
凶狠残暴屠杀中国军民3000多万,虐待上万战俘的日军甲级战犯、第40任日本首相东条英机,1948年12月23日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这就是《汉书‧卷五一》所说「死有余辜」。日本是佛教国家,东条英机理应沦落三恶道。
多行不义必自毙,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太上感应篇》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唐初官修史书强调:「惩恶劝善,多识前古,贻鉴将来」,白起杀人如麻,死后在三恶道辗转轮回的记载,无论是后人杜撰或稗官野史,均足以为鉴!
(作者为文史工作者)
【欧阳圣恩专栏每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