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海基会:从两岸桥梁到台独绊脚石(欧阳圣恩)
1993年04月29日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三天会谈后签署双边协定。(美联社摄)
1990年10月2日上午,厦门飞往广州的厦门航空8301号班机被劫持要求前往台湾,因燃油不足在广州白云机场降落。飞机着陆后因劫机者夺取飞机控制权以致偏离跑道,先后撞上在地面的西南航空和南方航空班机,造成3机共128人遇难。
被劫持的厦门航空8301号班机罹难人数最多,包括劫机者在内有75名乘客和7名机组人员死亡,18人受伤,机上有一个20名游客的台湾旅游团,只有导游一人生还。最后被撞上的南航班机上,共有46人遇难,机上也有一个台湾旅游团,10名游客全部罹难,这次空难导致30名台湾旅客死亡。
1987年11月政府已开放大陆探亲,但「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并未改变,政府在官方不接触立场下只能请台北市旅行同业公会理事长陈瑶池代为协商处理广州空难善后赔偿事宜。
1986年5月3日华航货机驾驶王锡爵在广州降落投共,原来拒绝和中共接触的国营华航,5月17-20日被迫宣布基于人道立场出面与中国民航在香港展开4次「两航谈判」,王依愿留在大陆,货机则经香港飞返台湾。总而言之,台胞在大陆发生任何事情纠纷,政府自陷于「三不」不能介入。两岸交流所衍生的事务性问题,只能由政府委托民间机构执行公权力。
行政院大陆工作会报在1990年初就有设立「中介机构」的计划,郝柏村在当年6月接替李焕担任行政院长后,这项构想更迅速化为实际行动,在经过半年筹备与行政院大陆工作会报多次会议讨论,海基会应势成立;对内是准行政机构,对外则是以民间团体财团法人身分,充当政府认证的「白手套」与中共打交道,来解决两岸间的纠纷。
三不政策催生白手套
1990年11月21日由政府捐助新台币5亿2千万元成立的海基会,举行首次经征询获同意的民间捐助人会议,因为只靠政府基金尚无法提供运作,捐助人就是海基会的当然董事;有人只捐100万元但与李登辉关系良好就成为董事,也有少数董事食言并未捐助;张荣发捐助500万元却不愿曝光,成为唯一没有担任董事的捐助人。事实上董事会并无实权,只扮演橡皮图章的角色,陆委会才握有掌控海基会的实权。
在捐助人会议之后紧接着召开第一届第一次董监事会议,傍晚并在新闻局举行成立记者会。国民党中常委、台泥董事长辜振甫被李登辉、郝柏村及陈长文共同推举为创会董事长,中华民国红十字总会秘书长、理律法律事务所执行合伙人陈长文为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由郝柏村任命),笔者是第一位参与筹办会务的人员,当时还没有办公场所,就借用理律法律事务所办公室上班。
但海基会宣布成立后却找不到主管单位,内政部与经济部都说两岸事务不是他们的业务,因此由行政院捐助的5亿2千万元无法动支,陈长文乃以私人名义向台北市银行借款作为办公大楼租金、装潢及开办费用、薪资支出,因为陆委会在次年元月才成立。小鸡呱呱落地,母鸡妳在何方?因此海基会当了3个多月孤儿,隔年3月9日才正式开张运作。江春男(笔名司马文武)在《自立晚报》说:「海基会的诞生一开始就胎位不正,后来又发现父母不详,从此注定其灾难的一生」,既幽默又切中要点。
辜汪会谈盛况不复见
英国文豪狄更斯的《双城记》开章明义写出:「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光明的时代,也是黑暗的时代」(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海基会受政府委托肩负两岸和平沟通交流的使命与重任,却处处受立法院和陆委会制肘动辄得咎,在创会初期让有鸿鹄之志的前3位秘书长成为一道彩虹快速消失,不可承受之重就是《双城记》叙述的景象。
海基会成立9个月后,中国大陆也成立对口机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基会成立之初的讲习会,行政院长郝柏村、党秘书长宋楚瑜、国安局长宋心濂都到会勉励;创会的47位人员咸认为两岸未来是否统一或和平共存,他们都怀着创造历史的使命。
1993年4月的「辜汪会谈」是海基会「最光明的时代」,象征两岸走向「谈判代替对抗」。这中间有一段只有几人得知的秘闻,辜振甫在出席辜汪会谈一周前在家跌倒,脚部受伤肿胀不能穿鞋行走,幸由精通中西医的某医学健康组织陈姓总会长治疗才能如期与会,否则主角缺席,辜汪会谈势必延期、取消甚至引起猜忌误会。
但辜汪会谈后秘书长邱进益却表示后方(陆委会)朝令夕改处处约束,授权范围全部公开,既无尊严又没有回旋空间和底牌怎么谈判?结果陆委会罕见在夜里10:30举行临时记者会严厉谴责邱进益。在官场里上级以记者会形式抨击下属机关当家主管绝无仅有,此举置大老辜振甫于何地?
邱终于和李登辉心腹、陆委会主委黄昆辉决裂后辞职。也是和陆委会理念不合而离职的第二任秘书长陈荣杰,获悉陆委会深夜发表紧急声明以为是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后来讽刺地说原来是陆委会在「残害同僚」。邱进益离职的最后一句话「海基会是没有明天的机构」,在民进党执政时一语成谶。
海基会在初期的「海陆内哄」中让多位秘书长、副秘书长、处长不如归去,后来更是换党执政就换董事长、正副秘书长和处长级主管(有一名副秘书长和处长蓝绿关系良好反而不断升官),也有被董事长请来前朝的蓝营干部回任副秘书长,第二年就被秘书长冷冻而离职。
员工必须忽蓝忽绿,颜色正确去适应意识形态不同的新主管和新政策;由于机构长年空转功能萎缩,当初满怀报效国家理想的青年,平均年龄不到40岁,硕士以上学历占60%的年轻人在失望中几乎全部离职。现在的职员早就不知30年前荜路蓝缕艰苦任事的创会人员了!
民进党去中两会断线
李登辉于1995年6月访美,副总统兼行政院长连战密赴奥地利、捷克访问曝光,中共立即拿两岸沟通桥梁海基会开刀,禁止海基、海协两会互动,第二次辜汪会谈成泡影,李登辉提出两国论至陈水扁2008年执政结束总计12年,两岸协商从辜汪会谈的双赢又恢复为昔日的零和局面。
2008年5月国民党重返执政,马英九抛出橄榄枝两岸两会才恢复交往协商。2008年6月至2015年8月两会负责人江丙坤、陈云林,以及继任的林中森与陈德铭共举行了15次会谈,包括两岸直航、大陆游客来台、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经济合作架构协议、核电安全合作协议、开放陆生来台就读、两岸投资保障和促进协议、服贸协议等。双方看似互动热络,朝正面发展,其实会谈都局限于经济面与事务面,并未向前踏进一步迈向两岸前途的政治谈判。
民进党的「台独」主张不敢付诸实施,而1991年3月正式运作的海基会到2021年12月的30多年,其实也是变相的「独台」(维持现状)。「两岸关系除了表面的往来,其他作为上都寸步难行」,国安会前秘书长苏起分析说。
笔者认为中共愿意和我们蘑菇30年,不排斥创造性的模糊「九二共识」,除了对美国的顾忌之外,其实是深谋远虑,利用和平的假象借机加强发展经济、科技与武力,若我方重踩大陆《反分裂国家法》红线或宣布独立时,才能爆发「地动山摇」,武统台湾和对抗可能协防的美国。而蔡英文2016年5月上任后绝口不提「九二共识」,转为仇中反中去中国化、倚美谋独,配合美国的以台制中,海基、海协从此彻底断绝往来,形同陌路。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爆发期间,有关武汉台胞返台问题悉由陆委会和国台办直接交涉联络,形成「政府对政府接触」。海基会试图和海协会联络,对方就像隐形单位不再回应(1996年3月台海飞弹危机时,海基会传真海协会试图沟通却石沉大海,热线也中断),海基会没有对口单位只能协助陆委会联络统计滞留武汉的台胞。
陆委会直接与大陆对话
两会高层异动更可看出端倪,以前这位置德高望重,大家抢着干,现在海基会董事长已经可有可无。老蓝男李大维在2020年5月接掌董事长,两个月后就转任总统府秘书长,形同儿戏,遗职由海基会无党籍副董事长许胜雄(金仁宝集团董事长)代理至今,成了维持机构的象征。
秘书长姚人多2020年5月辞职,到9月才由蔡英文办公室主任的老蓝男詹志宏(国民党栽培,在陆委会退休后复出)继任。由于大陆海协会目前只是聊备一格,不再扮演对口单位,海基会众多业务当机停摆,白手套如同破布,冷灶成了残灯末庙。
对口单位海协会的现任秘书长由创会时的年轻专员马国梁(曾全程陪同笔者考察大陆旅行探亲环境的友善帅哥)升任,2016年7月上任至今,和海基会哈拉哈拉做个样子罢了。一个被称为没有明天的海基会居然一再膨胀,63岁的退休官员可以转任副处长,《自由时报》报导外界质疑海基会是占高缺的「退休公务员的退辅会」!
海基会在设计时定位于《国统纲领》近程阶段的任务性机构,在进入中程阶段时裁撤,因此租用台塑大楼10楼做会所,任职不到9个月的邱进益秘书长才租下同栋12楼大会议室和11楼的资料室与记者室,继任秘书长焦仁和宁愿毁约赔钱也要搬离他认为风水不好的地方,迁租民生东路三段的宏泰世纪大楼16、17楼;原本放置在海基会入口,象征两岸桥梁与交流意义的典雅ㄇ字形高脚长桌则弃置在会议室一隅。
马英九当政时竟然同意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斥资在大直自建九层高的豪华大楼,转型为常设机构,准备成为万年海基会,符合他维持现状的政策。其中三、四两层楼686坪成了蚊子馆,闲置五年才降租金勉强租出,海基会编制只有114人,怎用得到这么大的空间?
「三不政策」从1989年财政部长郭婉容赴北京出席亚银年会已名存实亡,双方官员直接接触;2013年10月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和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在印尼峇里岛举办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会面互称官衔;2015年5月张志军与新任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在金门会谈,两岸官员再度正式接触,陆委会已从幕后走到台前直接和大陆官方对话,何需隔靴搔痒的白手套,自欺欺人?
百人机构上亿经费闲置
世事难测,国共关系在转趋缓和时,2016年民进党击败国民党而且极可能长期执政,两岸关系演变成民共博弈,从追求统一变成统独之争,海基会的桥梁角色反而成为台独的绊脚石。人生的30年无法倒退,海基会却能时光倒流30年,从光明坠落黑暗空留遗憾。
海基会于2021年9月3日举行第11届董监事第3次联席会议,海基会代理董事长许胜雄表示,未来两岸疫情舒缓,恢复交流是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这是为官不得不说的场面话,是望梅止渴、空中楼阁的话语。海基会目前的功能只剩勉强服务台商台胞,创会宗旨最重要的交流、谈判已束之高阁,扫进历史。
国民党奉为两岸和平共处的「九二共识」被视为卖台与一国两制,民进党坚称「九二共识不再有一中各表,暧昧不再能达到原定目的」,近乎摊牌。国台办则强调不回到「九二共识」就没有任何妥协余地,形同最后通牒,而且明讲只谈「九二共识」的前半段「一个中国」。潘朵拉的盒子终于掀开,没有「一中」的共识,两岸关系就是没有交集的平行线,怎么坐上谈判桌,恢复交流沟通?
小布希和欧巴马执政还能喊出「欢迎中国和平崛起」,川普上台不再萧规曹随,其右翼势力采取了关税贸易战、科技战和意识形态斗争的方式遏阻中国,并将台湾作为代理人战争的棋子。
蔡政府在川普支持下将两岸关系由原有的「和平极大化,威胁极小化」快速转为「和平极小化,威胁极大化」的局势。蔡英文将「中国大陆」改称「中国」,就是「两国论」的延续;她在2021年国庆更说「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形同「新两国论」的语言和宣示,因为她认为有美国的撑腰和庞大的武器做后盾,台湾有能耐对抗中国,两岸何需终极一战,可以各走各的阳关道。
中共看起来像纸老虎,除了国台办批判「蔡英文国庆谈话是鼓吹台独、割裂历史、贩卖两国论」之外,没有强烈反应,但是逼统的行动已大幅扩张。从今年10月开始,中共军机破纪录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ADIZ),从2020年9月中旬至2021年10月,超过843架共机扰台;《纽约时报》10月14日报导:In a Surge of Military Flights, China Tests and Warns Taiwan──Record-breaking numbers of Chinese military planes probed the airspace near Taiwan.
美国卫星最近又披露新疆沙漠发现中共的「旱地行舟」行动,建造美国航母和驱逐舰模型,配合附近号称航母杀手的东风-21D飞弹试射场、东风-26远程反舰飞弹,明显是针对美国航母战斗群介入中国周遭军力的测试(China Builds Missile Targets Shaped Like U.S. Aircraft Carrier, Destroyers in Remote Desert──USNI News, Nov. 7, 2021)。
加拿大军事月刊《Kanwa Defense Review》报导指出,近期的卫星图像显示中共火箭部队位于新疆库尔勒的射击场,至少有4架疑似F-35战机的模型(First a fake US aircraft carrier and now China has models of F-35 fighter jets),可能是火箭部队东风-16和东风-21C中程导弹测试的目标。中共拿下台湾困难度不大,美国才是真正可怕的对手。
BBC News在11月也报导指出:美国研究人员在2021年上半年发现,中国正在西北地区的沙漠中建造100多个新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
习近平与拜登在2021年11月16日视讯峰会结束之后,重申「一中」即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习近平还说「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所谓「断然措施」就是「武统」的代名词。
拜登则回应美国仍秉持长久以来基于《台湾关系法》、三个联合公报和六项保证的「一个中国」政策,坚决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或破坏台海和平稳定的行为。
蔡政府随后表示:台湾的立场一贯清楚,就是「遇到压力不屈服,得到支持不冒进」。《纽约时报》也以Biden and Xi are meeting amid economic and military tensions.做出详细报导。
统一和独立是两岸领导人坚持不变的信念与目标,两岸关系究竟是「战争或和平」,系于双方当家今后的作法,根本不需要已生锈的海基会作为民共沟通的桥梁!
回顾海基会成立之初何等风光,每天上班时间有众多媒体在海基会记者室全天候守候期盼好消息,希望这白手套能改变两岸命运带来和平。但是李登辉执政末期和陈水扁、蔡英文上台,海基会变调萎缩了,和对口单位海协会沟通中断形同陌路,从最光明的时代倒退回最黑暗的时代。
海基会三大功能「协商、交流、服务」,现在只剩「服务」,由于大陆各地「公证协会」(处理两岸文书验证)也停摆,使服务功能大打折扣,但海基会整体预算反而编列更多;一个百人机构编列2亿多经费却被迫闲置,此乃现代官场的怪现象,对白手套而言,只能说美人迟暮,前景黯淡凄凉。
(作者为文史工作者)
【未完待续,欧阳圣恩专栏每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