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日军船舰实施扰乱射击──淞沪三栖大战(一)

淞沪战事期间,浦东地区一家日本纱厂我军砲火击中冒起浓烟。(王丰提供)

编者按:八一三淞沪会战,是中华民国八年对日抗战首场大规模正规会战,国军主动向驻上海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防区发动攻击,揭开了二次大战以前,在东亚地区所发生的一场空前海陆空三栖大战。 淞沪会战被当时的西方媒体称之为「德国战争」(The German War),此应指德国因素在国军中所发生的影响,本书为德国军事顾问回国后,所撰写之淞沪会战全盘经过及其经验教训的正式报告。民国27年7月,希特勒为了维持三国轴心同盟的地位,决心放弃中华民国,下令在华协助中华民国国军建军备战、并参与实际抗战业务的德国军事顾问团全员返国。他们在回到德国以后,奉德国陆军总部之命,将在华的活动与使命,更重要的是淞沪会战的全般过程,汇整各个人士的回忆与见闻,撰写成本报告。 德国顾问介入淞沪国军实质之指挥作战事宜,非常之深。德国顾问在文中对于淞沪会战的描述,更是远超越国军方面的官方记载,不但扼要详实,其涉及层面之完整,观察之敏锐与视角之独特,绝非国军当时将校素质所能体察。因此本报告是一份相当珍贵之淞沪会战战史文献,极富价值。

8月22、23日日军登陆

8月23日清晨,日军于浏河狮子林之间实施登陆,值此当下达到了纾解虹口杨树浦日军紧迫压力的目的,并使国军在上海战线攻势就其所在位置暂时停顿。中方指挥部将可资派遣的部队,投入至上海以西及西北地区,以避免在杨树浦作战的部队之后方地区及其交通线遭到威胁

长江下游一带,国军早在数年前即针对反登陆防御推行了大量的措施,在江阴地区对长江的封锁已经完成,而各砲台也已于1937年上半年完成现代化,并由高射砲提供紧密的掩护。国军在无锡-江阴线构筑了强大的防御设施,这些工事得以阻碍敌方企图陆上突破封锁线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无锡-江阴国防线之前,为苏州-常熟-福山要塞线,该线将做为无锡-江阴线的前推阵地,再往前推则是杭州乍浦浙江沿岸的海岸防务,以作为反登陆作战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