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CSIS研究报告:中国对其他国家施压与制裁策略收效甚微
中国过去对其他国家因政治原因进行经济施压的做法效果不彰,但却要付出长期的战略代价。图为禁了 3年的澳洲煤炭最近恢复进口。(图/新华社)
一项由华盛顿知名智库所做的最新研究显示,中国对被视为触犯其利益的国家实施的贸易限制和其他惩罚性措施,在取得中国政府想要的结果方面收效不佳。
《华尔街日报》引述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 ,在某些情况下,中国使用的战略多数是事与愿违,反而促使一些国家向美国靠拢,而中国现在的领导层将美国视为中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威胁。
该报告的作者之一、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雷诺兹(Matthew Reynolds)说:「中国的胁迫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效的,而且会为中国带来长期战略代价。」
报导指出,该研究考察了中国自2010年以来对8个国家使用胁迫性策略的情况,包括日本、挪威、菲律宾、蒙古国、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立陶宛,当时这些国家采取了被中国视为挑战其领土主张、安全或其他立场的行动。例如:2020年澳大利亚呼吁进行新冠溯源调查,招致中国对澳大利亚葡萄酒加征关税;2021年立陶宛和台湾加强关系,中国停止对进口立陶宛食品发放许可,并阻挠商业合 约签署。
研究显示,虽然中国的行动给这些国家的某些公司或行业带来了痛苦,但事实证明,中国政府并未成功地让这些国家改变政策,有时反而给一些国家采取更强硬对华路线的借口。例如:2016年韩国批准部署美国萨德(Thaad)导弹系统防范北韩威胁,中国关闭了韩国乐天集团(Lotte)几乎所有的门市店,并暂停使用国产电池的对韩国电动汽车补贴。
研究认为,中国施压有效性不佳,部分原因是中国政府不愿付出较高代价,例如澳州煤炭被中国禁止进口后,煤炭被销往印度、日本和韩国,澳方的损失仅相当于出口总额的0.25%。在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被拘的案子上,中国撤销加拿大植物油的输入许可证,但它仍通过阿联酋进入中国,孟晚舟换囚成功后,植物油禁令也随之取消。
尽管这份研究认为中国施压的效果有限,但CSIS的分析预测,中国政府将继续运用这些策略来达到自己的外交政策目标。因为经济胁迫的风险较低,可用于维护自身影响力,是一种重要的政策工具。
到目前为止,中国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对外国企业实施惩罚,比如通过海关官员和国有企业执行法规的方式。近年来中国推出了一些新工具,包括与美国出口黑名单类似的不可靠实体清单,可用于禁止外国公司在中国销售,但至今还没有动用这些新工具。
该报告称,为应对中国的胁迫,美国可以帮助盟友和合作伙伴加强供应链的韧性,或为遭受中国惩罚的国家提供贷款和其他支持。CSIS高级副总裁、该研究报告的其中一位作者古德曼(Matthew Goodman)表示:「这些(供应链)韧性和纾困措施是要让中国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