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较劲 台湾要摆脱选边

(图/大陆外交部)

在赖清德就职总统前,习近平与拜登通了电话,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罗森柏格也访问台湾,加上马前总统访问中国大陆,并将与习近平会晤。三个新闻事件同时发生,就算不是事先安排,这样的巧合反映出在台湾问题上,美中对未来新局有所疑虑,决定采取更主动的方式共同控管台海局势。就在台湾缺乏具有实质沟通功能的两岸交流管道之下,前总统马英九是否可能搭起避险桥梁,而华府又是如何看待两岸交流,值得台湾人民跳脱蓝绿来思考!

根据拜习通话后释出的官方文件,双方都对外表示有坦诚互动,但了解外交辞令者应不难解读,所谓坦诚对话背后的意思就是各说各话。北京虽然再次提及台湾是美中之间不可跨越的红线,但同时也强调美方应该停止打压中国高科技。

对北京来说,潜台词说明了北京对赖清德没有信任,但在以经济复苏为主要目标的前提下,不排除跟美国合作管理台海问题,而美方所提的其他议题也都可以谈判。

就在华府和台湾不少政治人物都抱持抗中思维的情况下,马前总统访问北京不难想像引来的质疑恐怕远大于支持。但从台湾自身利益来看,人民该思考的是,既然民调显示有近9成民众希望两岸维持现状,为何多数民意选出的政治人物一面强调两岸应该沟通,另一面却又不积极寻求重启交流管道?只有选举考量,真的对台湾比较好?

再者,如果根据美方建议,强化军备就可吓阻北京,那在国家安全准备上就不该把重点放在纸上谈兵的认知作战,而是真正砸下国家预算说服民众推动全民皆兵,以强大军事实力增加吓阻效果,并通盘检讨国家安全战略做好对抗准备。但既不沟通,又不想因为强化军事而流失选票,什么都不想要的结果,就不难理解为何台湾在美中共同控管台海风险之下,会落居被动的处境。

拜习通话后,美国财政部长叶伦随即访问北京,国务卿布林肯也将随后访中,在抗中氛围下,美方仍积极保持沟通避免失控,因此,华府对马前总统访问北京虽难有太正面的评价,实际上却会暗自观察北京的安排;从马前总统在大陆的发言空间、媒体报导方式,到接待过程中的称谓跟过往是否有所不同等细节,试着揣摩北京的和平统一论述究竟是对台核心方针,还是经济状况不佳时的缓兵之计?

在美中对抗间,台湾想要摆脱被动选边站的处境,恐怕仍须借由沟通,让美中了解维持和平对双方甚至全球经济稳定有多重要。至于如何建立沟通管道?就看政治人物们是否愿意少一点政治,多一点智慧,以苍生为念了!

(作者为美国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