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紧张能抗气候变迁?两国争第一反有助益

(右)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主席尼柯尔斯(Mary Nichols)、(左)加州州长葛文纽森(Gavin Newsom)。(图/美联社)

全球对抗气候变迁能量满满,但若少了中国与美国参与,也是枉然。美中温室气体排放量合计占全球一半以上,但两国相处却不融洽。

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COP 26)即将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专家认为,美中合作若有突破,或能催化历史性的气候变迁协议达成,但美中关系冰冷,其实也不是世界末日。

美中加紧努力减排,但分析家认为两国行动都太过温和,远远无法达成联合国控制全球升温在摄氏1.5度以下、避免气候变迁最惨影响的目标。

领导大型气候行动的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主席尼柯尔斯(Mary Nichols)表示:「即使美中政府不能就任何事情达成实质协议,我觉得或许还是有很多空间采取认真作为,因为两国都可以、也愿意自己做很多事。」

「但那不代表协议就无关紧要,没有明确的协议,其他国家会不愿意行动。」

美国总统拜登政府形容北京是美国最大的长期挑战,拜登政府虽升高了针对人权、台湾、贸易等关切事项的压力,仍寻求就气候议题与中国接触。

美国气候特使凯瑞(John Kerry)最近在演讲中表示:「美中意见不合本来就不是秘密,但在气候议题方面,合作是挣脱现今世界共同自杀协议的唯一方法。」

凯瑞曾两度前往中国,但他最近一次造访时,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发出了警告。

王毅说:「中美气候合作不可能脱离两国关系大环境。」

此言让华府担心拜登与凯瑞的作法可能适得其反,反让中国得以拿气候议题为杠杆。

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后来做出重要一步,他告诉联合国,北京将停止在海外建设燃煤发电厂。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环境与气候变迁研究所(Emmett Institute o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 UCLA)教授王立德(Alex Wang)表示,美中会开始「争第一」,争着看谁做得更多。

「如果中国领导人觉得落于人后,应该会带来一些压力,让他们采取进一步行动,而这也会是漠视国内化石燃料业或煤矿业声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