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北的前世今生

缅北近日的局势引起了国人的极大关注。其实缅北能有今日的局面,既有其国内的矛盾,也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缅北的民族矛盾

缅甸的主体民族是缅族,缅族源于中国,属于藏缅语族部落,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迁徙到如今缅甸境内的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

如今的缅族人口约3400万,占缅甸国内总人口的69%。但在缅北,缅族却是少数民族。

缅北这里生活着若干同样来源于中国的少数民族,比如掸族(傣族)、克钦族(景颇族)、果敢族(汉族)族、佤族等等。

这些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缅族不同,语言也和缅族不同,从心里就不愿与缅族成为一家人。

一千多年来,缅族从来就没有对该区域进行过有效管理,缅北大多时候都隶属于中国的云南,和缅甸王朝也频繁发生战争。

1886年,英国占领缅甸本部(俗称下缅甸),1890年英国征服缅北,在这里设置掸联邦。

擅长管理的英国出于压制主体民族缅族的需要,给了这里的土司王较大的自主权利,该区并不受英属缅甸殖民政府统治。

自此,原本属于中国的缅北,彻底被从中国领土上分割出去了。

二战结束后,缅甸本部寻求独立,缅北的掸邦也想搭便车独立,于是在1947年2月12日,掸邦、克钦邦、钦邦及缅甸本部签订彬龙协议,决定联合向英国争取独立。

独立后,掸邦各少数民族势力拥有高度自治权。

随后,缅甸顺利实现独立,在缅甸联邦宪法中明确表示:

宪法运作十年后,掸邦各少数民族有权决定自己是否还愿意成为缅甸联邦一份子。

结果还没到10年,缅甸总司令奈温发动军事政变,政变后的军政府,不承认缅甸宪法的承诺,还以驱逐缅北的国民党残军为借口,进军掸邦。

原本掸邦的少数民族和缅族井水不犯河水,现在缅族的军队打来了,要对少数民族实现真正的统治,掸邦各少数民族土司开始组建武装,反抗缅甸军政府。

但是,掸邦本身民族非常复杂,很难团结起来与缅甸政府军作战。

此时,缅共横空出世,他们整合了缅北的部分少数民族武装,改编为缅甸人民军,建立了缅共缅北革命根据地。

2.缅共

缅甸共产党是缅甸政党之一,由缅甸德钦党内的马克思主义者于1939年8月15日建立,昂山被选为首任总书记,党的领导人还有德钦梭、德钦巴欣等、德钦把登顶等。昂山等人后来退出缅共,并建立新的政党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

1943年初,在下缅甸的缅因德达耶镇召开了缅甸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德钦梭做政治报告,提出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加强抗日活动。德钦梭被选为总书记。

1946年2月,以德钦梭为首的部分委员退出缅共,另组红旗共产党。

1948年1月4日缅甸独立后,该党被自由同盟政府宣布为非法,随即转入农村进行武装斗争。此时德钦梭登顶任缅共中央主席。

1968年,缅共建东北根据地,总部设在邦桑。该党曾多次向政府建议和谈,均未成功。

在缅共的根据地里,各个少数民族武装根据民族成分,大致被划为东北军区、101军区、中部军区、815军区四大军区。

东北军区以果敢人为主,地盘在果敢一带,有二个正规旅,兵力总数在5000人左右,首领是彭家声。

彭家声原本是果敢土司杨家的家丁,后来在国民党残军教官举办的军校上学,毕业后担任果敢联防自卫队中队长。后来缅甸军政府打着剿灭国民党残军的旗号进军缅北,彭家声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叛变投靠缅甸政府军,而是带着残余的果敢自卫队进山打游击。在接受了缅共的军事整训和物资支援之后,彭于1968年重返果敢,打跑了缅甸政府军,成为了果敢县长,同时也是缅共东北军区的司令。

中部军区以佤族为主,首领是鲍有祥。

鲍有祥1949年在云南出生,1966年他与堂叔鲍三板以及同乡一起组织昆马游击大队反抗国民党,随后接受缅共改编,鲍有祥成为中部军区副司令,统帅佤族武装。

101军区以克钦族为主,首领是丁英。

丁英是克钦族,本来是克钦独立军的一部分,1969年率部加入缅共,后来成为101军区司令员。

815军区以中国知青为主,首领是林明贤。

林明贤,外号“赛龙”,中国海南文昌人,1968年起到云南边境插队,后出国加入缅共。在拨波山伏击缅甸政府军战斗中,林明贤作战勇猛,打死缅甸军第二快速机动师副师长丹貌上校,被缅共授予缅甸人民英雄称号。

在缅甸,林明贤素有“缅甸的小林彪”“丛林林彪”之称,为创建缅甸人民军解放区立下赫赫战功,随后任815军区司令员,时年29岁。

同时,林明贤因受到了彭家声的赏识,是彭的上门女婿。

四大军区在缅共的领导下,很快把缅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声势红红火火。但是,辉煌之下,也潜藏着危机。

因为缅共主体是缅族人,而缅族人也有大缅族主义,排斥少数民族,导致缅共中央绝大部分人员都是缅族。

缅北四大军区,却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基本没几个缅族人士。

时间一长,矛盾自然也就产生了。

缅共不断从四大军区手中夺权,引发少数民族的不满,同时随着8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缅共的国际支援断绝,日益衰落,对几大军区也就缺乏控制力了。

在这种形势下,缅甸军政府找到了机会。

1989年,缅甸军政府派彭家声的军校同学、果敢人罗星汉潜入果敢,游说彭家声叛变缅共。彭家声出于前途命运的考虑,最终选择和缅甸军政府达成了协议。1989年3月11日,彭家声发动兵变,驱逐缅共,自立“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也就是现在的果敢同盟军。

紧接着,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兵变开始在缅共根据地蔓延。4月11日,中部军区副司令鲍有祥发动兵变,驱逐缅共,成立“缅甸民族联合军”。

4月19日,815军区司令林明贤宣布脱离缅共领导,建立“掸东同盟军”。

9月份,101军区司令丁英也宣布脱离缅共,建立“克钦新民主军”。

自此,仅仅半年时间,缅共几乎失去了所有部队,分崩离析。

但这四家选择兵变,并不是想投靠缅甸军政府,而是想自立为王。

兵变之后,这四家开始建立“和平民族统一战线”,联合起来和缅甸军政府讨价还价,要求“不让一寸土地,不交一支枪”。

最终经过交涉,缅甸军政府和四家达成了协议。

原来的东北军区,改编为掸邦第一特区,彭家声任主席,由此成了果敢王。

原来的101军区,改编为克钦邦第一特区,丁英任主席,由此成了板瓦王。

原来的中部军区,改编为掸邦第二特区,鲍有祥任主席,由此成了佤邦王。

鲍有祥治下的佤邦,哪像是外国?分明是中国的某省或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