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化解俄乌战争 丁隆:吉达会议凸显新特征
由沙乌地阿拉伯主办的乌克兰和平会议6日在吉达落幕。图为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李辉。(中国外交部官网)
由沙乌地阿拉伯主办的乌克兰和平会议6日在吉达落幕,40多个国家的代表就乌克兰危机解决途径展开讨论。如会前大多数分析所料,这次会议仅重申了尊重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等若干基本原则,并就维护全球粮食安全等具体问题建立后续磋商机制达成一致,这些成果距离全面解决俄乌战争仍有距离。
本次会议未邀请俄罗斯代表出席,这决定了会议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然而,这次会议作为哥本哈根乌克兰和平会议的延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乏可圈可点之处。最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规模有所扩大,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大国参加了此次会议。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今天在《环球时报》撰文称,总体来看,吉达会议反映了3大新特征。
第一,这是首次由非西方国家——沙乌地阿拉伯主办的乌克兰和平会议,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俄乌战争导致全球石油供应短缺和油价暴涨,沙乌地阿拉伯国际地位提升,促使其战略自主性和自信心上升。与伊朗实现外交和解后,沙国正在卸下叶门战争的包袱,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国际舞台。无论是苏丹冲突,还是乌克兰危机,沙国正在通过扮演国际冲突调解人角色,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事务,提升国际影响力,力图实现国家强盛。
此外,土耳其、阿拉伯联合大公国、卡达等中东国家也在乌克兰危机、阿富汗和平等国际热点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东「和解潮」之后,地区冲突降温,为中东国家扮演劝和促谈提供了可能。这无疑是该地区及国际安全领域一个积极的变化。
第二,此次会议一个重要寓意是「全球南方」的崛起。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众多「全球南方」国家未选边站,也未屈从于美国的压力,加入谴责和制裁俄罗斯的阵营。这标志着多数发展中国家开始摆脱大国控制,重新定位自身国际地位和作用。发展中国家位于大国之间的中间地带,在大国博弈下获得腾挪空间,政治影响力迅速上升。「全球南方」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保持外交独立与战略自主,走出一条中间道路,作为世界政治新兴力量加速崛起。
与冷战期间许多发展中国家被大国摆布,被裹挟进大国博弈的被动局面相比,「全球南方」国家秉持俄乌冲突的是非曲直与历史经纬,从维护独立自主与国家利益出发,客观看待俄乌冲突。迄今为止,几乎所有和平解决俄乌冲突的方案均由发展中国家提出,中国、沙乌地阿拉伯、非洲国家的外交斡旋彰显「全球南方」国家和平力量的强大,获得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第三,会议在聚集和平力量、探寻止战方案、减少战争次生灾害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不可忽视主办国和参与国的变化难改美西方国家主导的外交行动的性质。
排除冲突一方俄罗斯、以乌克兰版的和平方案作为讨论蓝本,使这次会议带有一些预设立场和局限性,决定其难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国之所以推动沙乌地阿拉伯举办和平会议,其真正目的是借沙乌地阿拉伯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吸引更多「全球南方」国家参加,以此拉拢后者一同向俄罗斯施压。因此,要警惕美西方一些人试图各种手段,加剧俄罗斯的国际孤立。
中方代表参会是此次会议的重要看点。中方此次应沙乌地阿拉伯邀请参会,一则出于中沙关系的特殊性,二则中方客观看待此次会议,充分肯定其积极意义。
中方对于乌克兰危机的态度一以贯之,支持一切旨在推动乌克兰危机和平解决的外交努力。「一线希望便值得百倍努力」诠释了中方与国际社会一道劝和促谈、推动乌克兰危机早日解决的诚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方同意吉达会议的所有内容。中方支持所有真心实意的和平方案,认为包容平衡、客观务实的和平进程才是乌克兰危机解决的方向。而那些借「和平会议」为达到相反目的的「伪和平」方案,将把这场危机无限期拖延下去,这样的方案不会得到中国和其他「全球南方」国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