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为陈刚支付法律费用,女儿正在为父发起筹款

应受访者要求,李萍、洪明为化名。

美国当地时间 1 月 14 日,华人教授陈刚因遭到刑事指控被捕,罪名是“涉嫌电汇欺诈、未提交他国银行和财务账户报告、以及在纳税申报中作出虚假陈述”。

图 | 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陈刚教授(照片于 2017 年由陈刚教授提供)

截至发稿,陈刚女儿 Karen Chen 已经在美国众筹平台 GoFundMe 为陈刚发起筹款,筹集目标为 250000 美元,目前已筹到 103875 美元。

Karen Chen 在募集中表示,“尽管麻省理工学院已同意支付我父亲的法律费用,但毫无疑问,我们家庭将承担超出此协议范围的其他费用。”

图 | 陈刚女儿 Karen Chen 发起筹款的页面截图

1 月 14日,美国麻萨诸塞州检察官办公室称:“自 2013 年以来,陈刚帮助 MIT 筹集募资了约 2900 万美元的外国资金,其中 1900 万美元来自某中国院校。”

上述机构还称,“陈刚在 2016 年 2 月曾用 MIT 的电子邮箱给自己发了一封邮件,部分内容详细描述了他为促进中国科技发展所做的努力。他在邮件中写道:(中国的)环保和发展地位同等,环保甚至更重要,用清洁能源(即使)成本更高,减少钢铁和水泥。我们必须依靠技术,不能像过去那样发展。”

该机构继续指出:“至少在 2017 年到 2019 年间,他为中国政府和多个中国企业担任技术顾问职务。同时,他申请并获得了美国能源部的拨款,资助他在 MIT 的部分研究。陈刚在此期间没有按照能源部的要求披露他与中国的关系。”

1 月 15 日,MIT 校友石岚告诉 DeepTech,据她了解,在跟某中国院校的合作中,陈刚只是作为 MIT 的代表,去跟某市以及某中国院校谈合作,MIT 校方对于合作全程知情。

就指控中陈刚 “拿了中国 1900 万美元经费” 来说,国外一位不愿具名的华人教授李萍(化名)认为,这不是 100% 的事实,因为这并非陈刚一个人支配所有经费。这可以理解为,某市就 MIT 和某中国院校的合作投了很多经费,而这些经费并非只给陈刚一个人,MIT 的其他教授也参与使用了这笔经费。李萍分析称,陈刚也许只分到了其中一小部分,而起诉书有故意误导的嫌疑,可能只写了部分事实,亦或做了模棱两可的描述。

对于指控中陈刚没有在 2018 年申报海外账号的报税问题,李萍表示,美国的税法非常复杂,要求公民在海外银行有银行账号,并且账号里有超过 1 万美元存款就必须申报。但美国政府想抓一个人,就会把他的所有事情放在显微镜逐条查看。其认为,当美国动用国家机器来针对个体时,个体几乎没有任何反抗能力。

与此同时,李萍认为美国政府手上应该有关于虚假报税的证据,但即使虚假报税的罪名成立,陈刚也不一定会被重判。

对此,陈刚的同事、同为华人教授的 MIT 斯隆管理学院教授黄亚生表示:“关于电信诈骗,实际指的是陈刚没有就和某中国院校的合作项目和其他活动进行披露。但该项目是 MIT 和某中国院校的官方合作项目,不是只和他本人的实验室合作。而且这个合作项目都是在 MIT 的网站上公布的。我(实在)想不出来你怎么去隐瞒一个公开的信息。”

一位曾在中国科技管理部门工作过的退休人员洪明(化名)告诉 DeepTech:“我不知道具体指控的内容是否有证据,(但是)感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第一,所有谈的问题都是常识,网上很容易找到。第二,陈刚一直站在美国和 MIT 立场上,去宣传美国以及 MIT 的政策利好。第三,陈刚还帮助 MIT 从中国获得了很多科研经费,促进学术合作,这更体现出是为了美国和 MIT 的利益。第四,环境和雾霾是全世界全人类面临的公共问题,各国都有此类问题,放在 20 年前也不是‘新鲜事’,属于一般政策的泛泛议论,没有学术内容,以此为依据指控陈刚实在没有道理。”

当下,美国情报机构非常关注这类事情,这也是由于宏观政策改变、而带来的改变。黄亚生对 DeepTech 说:“这是美国学术界现在面临的非常大的问题,政策收紧了,但是学术合作都是多年积累的和建立的,有一定的持续性。美国是个民主和法制的国家,它不可能以政策变化本身作为工具,所以要用披露这些规定来实现政策目标。”

MIT 校友、《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 得主 Cheryl Cui 的看法,佐证了黄亚生的观点。

她回忆此前在 MIT 的求学经历时表示:“我当时读书时的教授也都在全球各国做教育支援与交流,MIT 一直鼓励国际学术合作,也鼓励来自各地的学生学者将有益的技术与知识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我也代表 MIT 去过印度,并和当地大学合作和学术交流。而陈刚教授,作为机械系主任跟中国的交流,其实很多程度上是校方的官方交流,这在几年前是被提倡的。”

石岚认识陈刚已将近十年,在她眼中,陈刚是一位严谨、认真且无私的学者。她在担任 MIT 上海校友会主席时,曾邀请陈刚到校友会做演讲。

有次两人见面,聊到陈刚此前在美洲杯帆船赛上面向企业家的演讲,石岚表示这些数据当晚的听众可能也感兴趣,陈刚马上拿出电脑加了几页精彩的幻灯片。看得出来,即便对于年轻校友的普通演讲,陈刚也非常认真和重视。

陈刚被捕后,作为陈刚朋友的石岚收到很多人的私信,她在社交媒体做了统一回应:“他(陈刚)担任 MIT 150 年来首位华人机械系主任以来,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为系里筹款,系里所有教授,无论年轻年长,都对他非常尊重认同,这在 MIT 也是少有的。这些年也陆续有亚洲最领先的几所大学想邀请他担任校长,陈教授一并婉拒了。我想作为全球顶级的纳米能源科学家,他最爱的还是科研。”

石岚还告诉 DeepTech:“担任系主任这些年,陈刚教授奔波于世界各地帮系里募资,遇到其他教授研究经费不足时,他甚至把自己的研究经费分给他们。”

同样认识陈刚的 Cheryl 也表示:“我个人认识的陈刚教授是一个非常谦和、友善,以及关注学生发展的一个教授。同时在学术上非常严谨,鼓励跨学科的合作。”

谈及陈刚的为人,黄亚生不由自主地提高嗓音:“他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科学家!他非常平易近人,而且具有极强的人文价值观,崇尚学术自由、且重视科技创新。比如,他会为系里男女学生的比例是 1:1 而感到高兴,在他看来这也是平等民主价值的一种体现。”

陈刚被捕后,MIT 校长拉斐尔・莱夫(L. Rafael Reif)致信 MIT 全校师生并表示:“自 2001 年以来,他一直是一位广受尊敬的学者、师长,也是 MIT 的一员。对于我们所有认识陈刚的人来说,这个消息是令人惊讶,深感痛苦以及难以理解的。”

对于校长的公开信,石岚表示:“我很感谢校长能在这时站出来为陈教授和我们所有关心陈教授的人发声。Reif 校长本身也是一位移民,并非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他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教授和学生一直都有强烈的同理心。”

李萍则认为,从校长公开信来说,MIT 对于陈刚被捕可能事先并不知情,当然这只是猜测。而背后的根本原因是部分西方国家把快速发展的中国当作自己的威胁,而这是赤裸裸的麦卡锡主义。

另据悉,MIT 校方已帮陈刚寻找到律师 Robert Fisher,该律师曾担任美国检察官近十年,曾处理过当地最复杂、最引人注目的白领欺诈案(white-collar fraud cases)。

眼下,拜登登台执政,他将以何种态度对待华人学者?黄亚生表示:“我想拜登对这类事情的处理可能会更加小心谨慎。”

他还给出了两点推测:

其一,拜登是民主党,民主党对学术界比较了解,很多民主党高官都是学者出身,因此他们对学术界的行事规则也更加熟悉。学术文化和公司文化的不同之处在于,公司有商业机密、有产权、有专利等,而学术界的交流都是公开的。黄亚生自己不了解陈刚在中国做学术交流的具体内容,但如果他交流的内容是在杂志上发表过的,这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所以也不存在泄密一说。需要指出的是,现在美国政府的指控中尚未提到泄密。而泄密牵扯到出口管制,并涉及到另一部法律。但美国政府有时会加上其他指控、或改变此前指控。

其二,民主党非常重视全球变暖与环境保护。陈刚从事能源技术领域研究,他所研究的技术能解决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中美也应该在此方面合作。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应提倡和支持有利于解决全球变暖方面的科技研究。中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所以,在全球变暖的问题上,美国新一届政府应该积极寻求与中国合作。

对于本次事件的影响,李萍认为:“此次事件发生后,更多在美学者可能会减少、甚至被迫中止跟中国的正常学术交流。与此同时,接下来回国发展的海外学者也会越来越多。”以他所在的研究领域为例,在过去半年中,已经有近十位海外华人教授,回到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或去新加坡等国家发展。

而对于此次事件,是否会影响更多人赴美工作和学习。石岚表示,一方面随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以及全球地缘政治的各种不确定性,人们在做职业选择和学业选择时,肯定会做更多的考量。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最终综合影响一个人的决策,但人们不会因为一两个事件就轻易做出判断。当然,此次事件本身对有中国背景的学者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令人不安、震惊和愤怒的。

石岚补充称,越是在政治或其他因素干扰到正常学术民间交流时,民间的力量、学术的力量、科学的力量反而更加彰显。科学进步需要国际交流、需要跨国界合作,“科学属于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