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的作用有多大?周总理说:非要宣传就批评我,这是为何
“南昌起义不要宣传,要宣传也应该是批评我!”
周总理看着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剧本,紧皱眉头。
“这怎么行,总理,您当时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您有大功劳啊!”《东方红》的编剧不解道。
“不,我们应该歌颂毛主席的秋收起义。”周总理摇摇头,将剧本还给编剧,“改了吧,按我说的改。”
为什么周总理会这样说呢?南昌起义的作用到底如何?
在南昌起义之前,我党没有自己的军队。当时国共合作紧密,所有军队都属于国民革命军。
这就导致了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时,我党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没有自己的队伍就搞不成革命,毛主席深深意识到了这一点。
为了组建自己的队伍,反抗蒋介石等人。党中央经过考虑,决定发起一场武装革命。
关于革命的地点,我党寻求苏联的经验。苏联的十月革命能够成功,除了武装包围城市,暴力夺取政权外,苏联强大的军工体系也起了很大作用。
但当时我党缺乏得天独厚的条件,重工业基础几乎为零,基本上所有的兵工厂都掌握在蒋介石手里。
之所以选择南昌,也是深受苏联的影响。
南昌起义后,汪精卫迅速调兵围剿。无奈之下,党中央只好放弃南昌,指挥起义军分批转移。
由于转移得太过匆忙,加上敌人的围追堵截,起义队伍中有了较多的减员。后来经过几场连续的战斗,最后剩下的起义军大约只有800人。
在朱老总和周总理的带领下,这八百人成功到达井冈山,和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军成功会师。
“南昌起义是有点差错的,我才是最应该受到批评的人。”周总理每次回想起南昌起义,都会感叹一句。
但南昌起义,却有着深刻的意义。
我党作为一个新生的政权,在各方面都不够成熟,只能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摸索。由于苏联与我国情况相似,我党难免会多借鉴一些经验。
革命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都是在摸索中寻找自己的道路。南昌起义最后虽然失败了,但这不过是革命道路上的一次尝试。
我党在革命的道路上摸索着,最终在秋收起义中找到了正确的路。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根本方针。
朱老总后来回忆南昌起义时,也总是说到南昌起义的事情。他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是成功了的,南下广州才是重要因素。”
南昌起义之后,由于南昌的地理位置易攻难守,周总理等人决定放弃南昌,选择南下广州。
原本起义开始的目标定在广州,因为张发奎勾结汪精卫,中央无奈之下才将地点定在南昌。
由于起义准备的时间短,军队中都是刚刚加入的人,他们的革命信念还有所模糊。再加上八月的南昌天气炎热,许多人倒在了南下的路上。
这种情况进一步刺激了那些意志不坚定的人,队伍中许多人开始落在后面。
后面是汪精卫的部队死咬着不放,前面是看不到前途的革命之路。没有补给、没有援军、没有希望,巨大的绝望笼罩着起义军。
在这种情况下,起义军内部出现了成建制离队的场景。往往是整个连队一起离开,甚至有了整个营离开的现象。
朱老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革命才刚刚开始,军队的人心已经散了。一旦军心散了,革命只剩下失败这一条路了。
朱老总的部队当时刚刚和敌人打过一场,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依旧没有打消一些人的念头。队伍里的人依旧垂头丧气的。在和大部队会合的路上,还是有人在慢慢脱离队伍。
但留下来的人依旧努力地行走着,他们虽然还没有了解革命是什么,但是他们明白,这或许是救亡图存唯一的道路。
他们坚定地跟着队伍走!
在走到天心圩的时候,朱老总决定给剩下的人开个会,整顿一下军心。
“同志们,我知道,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同志们,我们还能继续战斗。想革命的跟我走,不想的也可以回家,都没关系的。”
朱老总先安慰了大家:“革命没有一次成功的,你看孙中山先生不是也失败了很多次吗?我们不要轻言放弃,要打起精神来。”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了,可在成功之前,他们也经历过很多次失败。连列宁先生都曾经逃亡国外呢,我们这一次失败不算什么。”
朱老总的话给队伍注入了强心针,保住了南昌起义的火种。
在周总理看来,如果不是朱老总,南昌起义最后的结局将不堪设想。所以在看到《东方红》的舞台剧本时,周总理才会那样说。
但无论周总理怎么推辞,南昌起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有目共睹。连毛主席都夸赞说:“八一起义了不起啊,奠定了人民军队的基础,周总理立了大功啊!”
我国革命的道路布满荆棘,一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毛主席他们顶住了艰难,用自己的智慧开辟了新中国的道路。
正是因为有毛主席的英明领导,才有新中国的最终胜利。
那段风风雨雨的日子已经度过,我们现在正在走向一条光明大道上。我们要追随党的脚步,迈向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