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衝突 陸學者:美菲兩國裡應外合 製造南海「黑洞」

图为菲律宾总统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欧新社)

今年以来,中菲在黄岩岛及仁爱礁的紧张对峙态势不降反升。3月5日,南海仁爱礁邻近海域再传双方船只碰撞,且大陆海警朝菲补给船发射水砲,导致菲方四人受伤。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世界海军研究中心主任陈相秒表示,菲律宾和美国里应外合,正在制造南海「黑洞」,而「南海争议」将是菲国未来定义中菲关系的首要考量因素。

陈相秒近日在大陆网路媒体《观察者网》发表的文章指出,黄岩岛和仁爱礁仅是中菲南海有关争议的一部份,同时,只是错综复杂的南海争端的冰山一角。但目前正是这个局部牵动中菲关系、南海情势,乃至中国与美国关系的发展,「似乎正在坠入一个肉眼虽不可见但却真实存在的南海『黑洞』。」

陈相秒称,自2023年1月以来,这个南海「黑洞」不断扩大。不仅吞噬中菲关系根据,更是以强大引力将整个南海安全情势和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吸入其中,「牵一发而动全身」。他认为,南海「黑洞」有二特征:一是矛盾密度高;二是争议焦点不断扩大。

陈相秒解释,自2023年来,菲律宾彻底露出试图以「坐滩」的形式将仁爱礁和黄岩岛「占为己有」的真面目。同时,由于领土主张、资源开发、人道补给等因素的叠加作用,以及新闻机构和自媒体平台的大力渲染和传播,使得中菲对于仁爱礁和黄岩岛的民族情绪一时居高不下。

陈相秒指,黄岩岛向北邻近「三巴海峡」(巴布延海峡、巴林塘海峡、巴士海峡),向东距离重要战略要地菲律宾苏比克湾仅100海里,向西直面中国西沙群岛和海南岛,被美国视为守住第一岛链和遏制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塞。而黄岩岛和仁爱礁南北呼应,领土主张冲突、民族情绪对立、地缘政治竞争这三者叠加形成极高矛盾密度的南海「黑洞」。

陈相秒进一步说,南海「黑洞」不断向涉及南海有关争议的其他方面扩张,并且越来越多的域外国家包括澳洲、德国、加拿大等都已介入其中。中国和菲律宾围绕黄岩岛和仁爱礁纠纷的本质是岛礁领土主权主张的冲突,但自2023年以来两国在这两地的矛盾焦点逐步向环保、岛礁建设、资源开发、海域管控等其余领域扩大。

他表示,南海「黑洞」并非从来就有,而是在菲律宾和美国里应外合的「杰作」。南海相关争议始于1960年代70年代初,本质是周边部分国家围绕南沙群岛部分岛礁领土主权及海域管辖权主张的冲突。而菲律宾是第一个以武力手段「非法占领」中国南海岛礁的国家。

陈相秒称,中菲在黄岩岛「同样曾有默契」,中方从人道角度出发允许菲方渔民在附近海域进行渔业活动,双方保持黄岩岛控制现状。马可仕政府却以「重新控制黄岩岛」为目标的海上行动打破这一默契,这是双方矛盾升温主要因素。

他指称,菲律宾透过在黄岩岛和仁爱礁的行动得到美国的外交、情报和威慑支持的「打气撑腰」。这也导致围绕黄岩岛和仁爱礁「三种结构性矛盾」的累积和叠加作用,最终形成当前肉眼可见的南海「黑洞」。「中国的拉力与菲美推力合力之间存在严重不平衡性,占据绝对优势的美菲使得南海『黑洞』逐步扩大,直至今日一发不可收拾。」

谈到南海「黑洞」效应,陈相秒认为,「黑洞」最大的效应就是不断吞噬,中菲在黄岩岛和仁爱礁的较量也不例外。南海「黑洞」不仅使得中菲围绕海上争议的分歧和矛盾进一步激化,更是对中菲关系、南海形势、中美关系及中国与部分南海区域外国家的双边关系产生吞噬效应。

陈相秒直言,效应后果已显现。首先,以「南海争议」定义中菲关系已成为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再来,仁爱礁和黄岩岛是2024年及未来较长时期内,影响南海情势发展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菲律宾以「技术故障」「坐滩」为理由,南海仲裁案裁决为掩护,试图逐步固化对仁爱礁的实际占领,并将黄岩岛收入囊中,这显然已触碰中国的红线。

陈相秒再说,美国把南海视为事关其第一岛链战略安全及西太平洋区域霸权得以延续的「关键地理要素」,自2023年以来逐步成形的南海「黑洞」使得美国对于中美南海竞争内容进一步聚焦,这也是得中美南海较量可转圜的空间受到极大挤压。

中国大陆海警船(右)5日对菲律宾运补船「Unaizah May四」发射水砲,双方发生碰撞,南海情势再度升高。(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