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商业霸主 潮州人的崛起

传统中国被视为欠缺海洋与殖民影响力,其实,中国也曾积极前进东南地区,进行经济扩张。图为明朝郑和下西洋仿古宝船。(新华社)

遥远的海岸:中国海疆上的殖民扩张(时报出版)

陈锦华一九一一年生于中国东南方的潮州区域。他的父母垦植一处十五亩的果园。这块地产并不大,当地农场的平均大小为九点四三亩,然而当地社群却认为他家是富户。这个村落由一千名左右的陈姓村民组成,但他们的海外族人在暹罗与英属海峡殖民地拥有事业。一九三二年,陈锦华决定离开家园,加入海外族人。

陈锦华航向暹罗,他姊妹的丈夫在这里拥有一处三百英亩的甘蔗园与蔗糖厂。这块土地太大了,因此他们把大部分土地租给当地泰国人。陈锦华在蔗糖处理厂工作,这里的工人都是跟他讲着同样普宁腔潮州话的潮州移民。然而,在大萧条的岁月里,生意也受到影响。他觉得自己在姻亲的乡村事业里升迁的机会很有限,因此首先搬到附近的曼谷,为堂兄弟工作,接着搭着中国人轮船的顺风车,往南去到新加坡。他哥哥在此卖鱼。新村落里多数中国移民也同样来自潮州普宁,专种蔬菜。在哥哥的鼓励下,陈锦华从社会底层做起,成为十分辛劳的「粪便」收集者,担着桶子挨家挨户收集人类粪便作为肥料。他笑着回忆,自己的薪资相对较高,因为「那种工作没有人要做」。旅居英国殖民地的初期充满这类艰辛劳动,然而一段时间后,他也为自己创造了新生活。四处兜售水果十年后,他成功建立自己的水果店,后来还有其他事业。他娶了远在中国的母亲为他选的女性。他建立自己的家庭,把钱汇回家,忍受日本占领期间的恐怖统治,以小康商人的身分退休后,参与华裔社区的诸多慈善服务。

陈锦华的故事在某些方面相当独特,却又象征着更大的潮流,刻画出十七到二十世纪初中国东南沿海与东南亚地区的社会与经济连结。到了陈锦华的时代,旅居海外已经相当常态化,然而大大小小的灾难──械斗、洪水、政府征战──导致村人与城市居民同样展开海外旅程,寻求工作与庇护。许多旅居海外者早有亲戚熟人住在海外,好让他们一开始有所依靠。若没有这类关系,他们就会转向来自中国故土的其他旅外老乡。大量来自家乡贸易阶层的移民已经赚进财富声名,或拥有海外家庭,从事商贸、开小商店或其他小型事业。

对我们来说,陈锦华生命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出生于潮州─中国最重要的沿海省广东省东岸的商业区域。潮州在东南亚又称Teochew或Teochiu,既是行政区,也是当地人共享的地方文化,潮州在海外华人水域中的崛起,是中国与东南亚相互连结的历史中,惊人的社会发展之一。本书试图诉说这个故事,并思考其历史重要性。来自这处又小又穷且难以统治的中华帝国一角的地方居民,如何摇身一变,崛起成为二十世纪的南海商业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