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不知道的!青岛八大关的前世今生
八大关一直以来都是海内外游客到青岛旅游的必到之处。(图/金津提供)
很久以来,不论是青岛人还是外地人,对于八大关的好奇与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不仅仅是因为这里一年四季的悦人景色,更是因为其不同寻常的历史、别具一格的「万国建筑」和众多名家对这里情有独钟。
目前八大关的地理范围内,大致可自然划分为三个区域:南区、北区和太平角区域。正阳关路以南为南区,涉海临湾,是八大关的核心区域,景色清幽,名楼别墅鳞次栉比,人潮最为密集。
正阳关路以北为北区,平时游客稀少,本地市民亦不多踏足观光。老青岛人每年仅有三个时段,会在此区域流连赏景。春季,来韶关路,赏姹紫嫣红的碧桃;春末夏初,来宁武关路,赏粉嫩娇艳的西府海棠;秋末,来嘉峪关路,赏五彩斑斓的枫叶。
百年太平角
八大关和太平角沿海的部分,同属太平湾。地理概念上,太平角虽归于后来的八大关范畴,却又相对保持独立。同时,在居住休闲建筑的开发上,时间也更靠前。1922年中国北洋政府收回青岛主权以后,将德国人为纪念一艘沉没在黄海海域的战舰「伊尔蒂斯号」而命名的山、岬角、海湾,以祈求太平之意,分别改称太平山、太平角和太平湾。而太平角一带的别墅星罗棋布。现太平角公园一带,即是早年的教会墓区。
「万国建筑」与「名人往事」
八大关的别墅群中,知名度最高的建筑,无疑当属花石楼和公主楼。花石楼,建于1931年,业主是俄国报业大亨涞比池。世间的女孩子们天生都有一个公主梦,而坐落在八大关居庸关路10号的公主楼,无疑即是一个圆梦的绝佳去处。太平角的别墅群中,太平角一路1号,是德国建筑师哈林斯设计的欧式田园别墅,一层全部用崂山花岗岩砌成,四个券门形成宽大敞廊,其上为露天凉台,不对称的多角屋顶和石砌烟囱,以及楼前的一对欧洲卧狮雕塑,其无疑是一处建筑精品之作。
湛山二路与太平角一路的交叉路口,在高大的法国梧桐浓阴中,有一座崂山花岗岩石砌洋楼,与不远处黄海路上著名的公爵别墅(花石楼),颇有几分相像。此是建于1931年的太平角一路16号楼,由俄国建筑师尤里甫和中国建筑师唐蔼如共同设计,曾是民国时期上海电力公司总裁贺清的私人别墅。
太平角一路23号,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是一处美国人的别墅,位于太平角海滨的一处岩崖之上。小楼居高临下,庭院盈阔,岬角美景,尽收眼底。此处推开窗子,便是太平湾的万顷碧波。1954年7月,文坛巨匠郭沫若曾下榻于此。在青期间,他乘兴游览了海上名山崂山东线。称赞华严胜景「负山函海」,为崂山景色之冠。
八大关秋天满地的枫叶美景,吸引着往来人群驻足停留。(图/金津提供)
太平角一路21号,紧邻郭沫若所居的23号。此栋别墅建于1931年,曾为比利时领事馆所在地。2017年以来,太平角一路19号别墅经过重新修葺后,正式对外开放。先后迎来了书法家张海,作家、文化学者王蒙,以及欧阳江河、苏童、李佩甫、金宇澄、张炜、陈应松、石一枫等当代名家。作家阎作晶明以「诗意栖居」来表达对太平角美景的钟爱。王蒙先生凭窗远眺太平湾沿岸的绿树红瓦、碧海蓝天,心情大悦,称赞此处是作家创作的宝地。他饱蘸墨汁,信笔题词:海阔天空。评论家、作家、书法家王干,则为莫奈花园题写了牌匾。
近些年,太平角区域陆续开放的诸多民国老别墅,使得这片沉寂时久的区域,再次焕发出时尚魅力。其中,以「久藏深闺未人识」的「宋公馆」浮出水面,引人注目。
从太平角到八大关,故人们已经远去,背影模糊。但是却给青岛这座城市留下厚重历史与记忆,更有独特文化与传承。在这许许多多的传承里面,至今存活着的街道、建筑、树木,仿佛都带着某种记忆和灵性,唯有深入其中,匍匐在那些曾经的真实呼吸中间,才会感受到每一个生命体的历史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