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与古龙有关的日子
文|馍头
出品|夹馍星人
一个时代的结束,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2022年7月3日,倪匡走了,享年87岁。刷屏的文章里,无数人在怀念那个故去的年代,那些散着酒香的故事。
但,没有人能穿越时代,也没有人能超越时势,名人之所以成名,就在于他们曾站到风口上,将天赋变成财富,创下高光时刻。
属于倪匡的时代,是上世纪1960-1970年代,连载小说和武侠电影是港台大众娱乐的主流形式,给了写字的人一个巨大的舞台。
他们以笔下注,文值千金,大口喝酒,纵情声色,书写了江湖传奇,也演绎着自己的传奇。
等到进入1980年代后,随着邵氏电影衰落,电视剧兴起,娱乐形式变得多元化,他们的光芒就逐渐淡去。
而第一个告别时代的人,是古龙。去世于1985年9月21日,年仅48岁。
他是倪匡最好的朋友,性情相投,兴趣相同,两人的结交与合作,影响了从文坛到影坛的格局,留下诸多让人回味的经典。
在那之后的岁月,只是余晖晚照。
时光闪回到1957年,遥远的内蒙古草原一个农场,22岁的青年倪匡因为搞恶作剧,犯了事。
他把一头公狼和两只母狗关在一起,生下6只小狼狗。领导下来检查,倪匡害怕被看到,把狼狗关在了工具间,锁上门。但是领导偏偏发现了,扭开了锁,结果被扑上来的狼狗给咬了。
倪匡闯了祸,被关在一间屋子里隔离审查。一个朋友向他通风报信说,上面准备好好治他,让他赶快跑。这一走,他就到了香港。
来到异乡,要找生存的门路,他一开始在工地搬砖,闲暇时间看到工友们聚在一起读报,心想香港人这么爱学习呀。凑进去一看,原来是在看连载的武侠小说。
他扫了几行,觉得这玩意自己也能写。花了一个下午时间,他写了篇万字长小说,投给报纸,不久后竟然被发表出来。
他拿到了90块港币稿费,而他在工地的工资是一天两毛七。倪匡找到了致富密码,从此进入了写作这一行。
那是香港报业的黄金时代,众多名号的报纸逐鹿江湖,抢夺市场,需要大量的供稿人。倪匡的天赋是才思广、下笔快、耐力好,非常适应这个行业。
年轻的倪匡,也是个小鲜肉
他同时为12家报纸写长篇连载,一天能写2万字,且不拖稿。1959年,金庸创办《明报》,也邀请倪匡为撰稿人,两人认识,成为好友。
第二年,金庸又创办了一本杂志《武侠与历史》,倪匡在上面发表武侠小说。几年后,他出任主编,负责向各路写手约稿。
这时候他看上了一位台湾作家——古龙。
古龙比倪匡小三岁,是个文艺青年,上中学时就在报纸上发表过小文章。在倪匡离开内蒙古的那一年,19岁的古龙考上淡江英语专科学校(今台湾淡江大学)。
那是一段浪漫的时光,他爱好交友,常和一帮朋友带着买的食物,坐在淡水海边的堤坝上,吹着风,看着景,喝着酒。还比赛放屁,谁放不出来就要罚酒。
但古龙在淡江英专只读了一学期,就肄业了。因为他的原生家庭发生变故,父亲抛弃家庭,带着别的女人走了。古龙要打工挣钱,旷课太多,只好离校。
此时,台湾武侠小说也跟着香港兴起热潮,古龙为生活所迫,放弃纯文学,投身这个风口。一开始没有名气,只能给卧龙生、诸葛青云等前辈代笔,逐渐学会了套路,后面就顺了。
当时的武侠小说比较薄,笔快的人,三四天就可以写一本。每本稿费从500元到3000元不等,古龙很有天赋,稿费很快到了3000元。
用他的话说,“赚钱真是赚得愉快极了。”
古龙(中)的长相,的确适合幕后
《武侠与历史》杂志在曾1965年登载过一部小说《神剑娇花》 ,作者“龙鸣”。但还没登完就停了,原来编辑发现,这位作者抄袭了古龙的《浣花洗剑录》。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契机,倪匡发现了古龙,向其约稿。古龙为杂志写的小说是《绝代双骄》,1966年开始连载。
古龙的写作态度没有倪匡那么敬业。他生活放纵,花钱大手大脚,即便赚了很多钱,也不够花,所以常向杂志社预支稿费。拿了钱后,又不能准时交稿,很让人无奈。
《绝代双骄》写到小鱼儿被打落山谷后,古龙没时间写了,就让倪匡代笔。倪匡替他写了10万多字,结果古龙回来后,不知道故事进行到哪里,就说是小鱼儿做了一个梦。
这10万字白写了。
尽管如此,《绝代双骄》是古龙的里程碑之作,他重视写人,渲染性情和友情,不在乎历史背景。书中小鱼儿和花无缺的故事,将读者带入到另一重江湖情境中。
如果说金庸追求的是“侠之大者,为家为国”,那么古龙追求的便是“侠之风流,重情好色”。
倪匡这样评价:“突破传统,别具风格,浪漫激情——他自己也是这样的人。”
通过这次约稿,倪匡和古龙成了朋友。1967年,倪匡到台湾,两人初次见面,发现性情相投,爱才、爱酒、爱玩,遂成为一生挚友。
古龙在随笔《不是朋友》中写道:“倪匡根本不是我的朋友,也不是我的兄弟。倪匡只不过是我一生中最亲近最亲密而且对我最好的一个人而已。”
1967年,两人在台北逛街,偶然兴起,走进一家小照相馆,拍照留念。
两人第一次合影,像一对说相声的
那时的倪匡还很瘦,而古龙已发福,挺着肚子,他在相片背面题字:“兄瘦如竹”。
多年后,倪匡也变成了古龙的样子,圆脸胖身。
原来,终有一天,我们都会活成自己喜欢的人的样子。
从写手到主编,倪匡写的多了,看的也多了,觉得自己写武侠小说比不上金庸古龙,有名的也就一部《六指琴魔》。
一路不通,那就换一条路。金庸建议他写科幻,这个类型写的人少,是一片蓝海。
倪匡的优点是随时而变,不固执,听了金庸之言,觉得有道理,便开始构思科幻小说。
一天路过香港大坑道,他看到街边卫斯理村的名字,有股科幻的味道,便将其作为小说主人公名字,开启了“卫斯理”系列,成为几代少年的陪伴。
但真正让倪匡成大名、赚大钱的,是电影编剧。
当时,他也在报刊发表影评,不去看电影,只看个故事梗概,就能编造出千字的影评文章。这事被邵氏公司一个无名导演张彻发现,便写影评来批评他的影评。
两人掀起骂战。后来一个朋友居中调停,约两人出来喝茶,竟一见如故,成了好友。
张彻知道倪匡能写,约他给自己写个剧本。倪匡说没写过,连格式都不知道。张彻说,没事,你把故事写出来就行,剩下的我来。
倪匡从金庸《神雕侠侣》中杨过断臂的情节中得到灵感,编写了一个故事,名叫《独臂刀》。张彻修改后,只剩下六个字是原创的:片名和倪匡的名字。
这部电影请来硬汉小生王羽主演,上映后大卖,票房突破100万元,创下纪录。张彻一举成名,获得“百万导演”称号。
《独臂刀》的台词,品品
张彻拍戏高产,仅1971年就有他的10部电影上映,标准的大制片厂流水线式生产。而倪匡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参与了他诸多名作的编剧。
据闻,在邵氏期间,倪匡一共撰写并拍摄完成的剧本有261个,还不算200部未完成的影片,自称“世界上写汉字最多的人”。
因为他写稿速度太快了,一般答应一周交的稿,三天就能写好。但他会等几天才交,免得别人说他应付差事。
1972年,倪匡还曾参与嘉禾影片《精武门》的编剧工作,虚构了“陈真”这一人物,经过李小龙的演艺,成为武侠片史上的经典角色。
1977年,他编剧的《俏探女娇娃》,获得年度香港电影票房冠军。
古龙对这位朋友很推崇:“写小说,写杂文,写剧本,倪匡一个人就可以比得上古龙三万个。”
而在古龙和武侠电影联姻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也是倪匡。
1975年的一天,香港的一家餐馆里,邵氏公司老板邵逸夫和员工进餐,在座的有倪匡和公司的导演楚原。
楚原因为香艳片《爱奴》成名,之后《七十二家房客》(周星驰《功夫》原作)的票房打败了李小龙《猛龙过江》。但接下来,他导演的几部片票房都不好,9个月没戏拍了,正处在焦虑中。
席间,倪匡向他推荐了古龙小说《流星•蝴蝶•剑》,说是模仿《教父》写的,适合改编成电影。
邵逸夫问楚原看过没。楚原并没有看过,但硬着头皮说看了。邵逸夫信任倪匡,便让他写个剧本,交给楚原拍。
倪匡剧本的是以权力斗争为主线。楚原看过后,觉得有些单薄,自己又加上了爱情和悬疑元素。倪匡也是大度,并没因此生气,还夸楚原改得好。
当时,观众对张彻式的残暴武侠已有些审美疲劳,《流星•蝴蝶•剑》的潇洒飘逸,让人耳目一新,1976年上映后,收获了159万元票房,在当年排名第七。
《流星蝴蝶剑》中的老伯就是教父柯里昂
之后,楚原又相继拍摄了古龙小说《天涯•明月•刀》《楚留香》《多情剑客无情剑》等,加起来有18部。这些片大都由狄龙主演,形成了“楚原—古龙—狄龙”的铁三角。
虽质量参差不齐,但几乎部部卖座,掀起了“新武侠”的第二波浪潮。因为楚原曾有一年的票房总和超过千万元,便有了个“楚千万”的称号,风头盖过张彻。
随着电影的走红,古龙也名利双收。出版社把他的书精装出版,就连以前看不起武侠小说的书局,也开始销售。街边的书摊,处处能见古龙的名字。
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金钱。古龙买了一辆新上市的加长型VOLVO,当时台北只有两辆。车的后备箱里常年备着酒,到哪里吃饭就拿上一箱上楼。
古龙跟倪匡等朋友,一顿能干掉五瓶XO,之后又去夜总会继续喝。第二天呢,去医院吊盐水。
丁情在《我的师父古龙大侠》一书中说:“让古龙红遍半边天的,电影当然是功臣,但最大的推手,却是古龙的莫逆之交倪匡!”
眼看别人用自己的作品和名字赚了钱,古龙也在1979年成立了电影公司——宝龙影业,专门拍摄自己的作品,少了中间商赚差价。
公司创业之作是《楚留香传奇》,古龙编剧,刘德凯主演,票房不错。接着开始拍《剑神一笑》,同时也在筹备《再世英雄》,准备由倪匡来编剧。
1980年10月22日,《剑神一笑》拍摄收工,古龙带着剧组成员,去台北北投区“吟松阁”玩乐(当年日军留下来的风月场所),并讨论《再世英雄》的剧情。
隔壁房间,影星柯俊雄和朋友也在此喝酒,其中有几个帮会人物。期间,对方过来向古龙敬酒,并邀他过去一道喝酒,古龙没有答应,对方认为是不给面子,双方起了冲突。
古龙的手腕被一把扁钻刺伤,血流如注。送去医院,伤口缝了很多针。
受伤的手,正是他写作的右手,肌腱被割断,落下残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没法执笔,只能口述,由弟子代笔。对一名作家来说,这显然是很致命的事。
古龙和倪匡合作的《再世英雄》,勉强拍完,1981年上映,没有激起任何水花,失败了。
豆瓣无人打分的《再世英雄》
“吟松阁事件”后不久,古龙的妻子因为他私生活混乱,带着小孩离家。连续受到打击,他终日沉醉饮酒,健康逐渐恶化,患上了肝病。
这本不是大病,可不能喝烈酒,古龙却不在意:如果没有酒,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1985年9月21日,因为肝硬化引起的静脉出血,古龙去世。长空静默,江湖再无龙吟。
家人处理治丧事宜时,特意要等到倪匡来了之后才确定。倪匡写了讣告,他说这是他一生中写得最好的文章。
其中有一句,道出了伟大作家的真谛:
“他是他笔下所有多姿多彩的英雄人物的综合。”
丧礼那天,倪匡、王羽等朋友,买了48瓶XO,放在了古龙在棺材里。但又怕别人知道了,挖墓偷酒,于是把每瓶都打开,喝上几口,算是最后一次陪古龙喝酒。
结果,躺着的古龙的嘴里突然喷出几口献血。大家以为古龙没死,赶快拿纸巾擦血,但医生来证明,确实死亡了。
倪匡带着血纸,回到了香港。
此时,武侠片的命运已经走向黄昏,市场上流行的是许氏喜剧片和成龙的诙谐动作片。新艺城等新公司崛起,邵氏电影大量减产,之后干脆停掉电影业务,专心经营TVB的电视剧。
浪潮来了,再大的石头也会动摇。
楚原从导演位子上退休了,之后他当起了演员,偶尔在电视剧中露个脸。狄龙与邵氏解约,事业一度陷入低谷,直到《英雄本色》才迎来事业第二春。
倪匡也告别了他的电影剧本高产年代。1983年,还有他的5部编剧作品上映,到了1985年只有1部,从1986到1989年更是空白。
曾经叱咤风云的一代才子,不得不让位给涌起的后浪们。
1989年,倪匡和蔡澜、黄霑三人,创办了聊天节目《今夜不设防》,以随性真实著称,上节目的都是当时的大咖,张国荣、周润发、成龙、林青霞等。
以笔为武器的人,变成了用嘴。
好在有几十年的积蓄,不差钱。1992年,倪匡移居美国三藩市,买了个大房子,收藏他喜欢的贝壳和成人录像带。每天烧茶煮饭,摆花弄鱼。
在美国的倪匡
就连写作,也懒得动了。1995年,他授权作家沈西城续写《原振侠》和《亚洲之鹰》两个系列小说。儿子倪震不知道,还以为有人侵权,直到沈西城拿出授权书。
沈西城多年研究倪匡,以倪匡干弟自称,出过书《妙人倪匡》。这一次,倪匡去世的消息,就是他发布的。
2004年,倪匡感到写字困顿,灵感枯竭,觉得上帝给他的写作配额用完了,随自此封笔。算起来,他的写作生涯持续了47年。
次年,在国外呆的厌烦了,倪匡又回到香港。作为曾经黄金时代的“吉祥物”,他常接受媒体采访,谈起往事,荒诞与传奇杂糅,真真假假,但确实动人。
当年古龙去世时,倪匡写了文章《念古龙》:
“古龙去了。感觉上,像是少了一半,真正一种实实在在的感觉,少了一半,自此之后,和谁喝酒有那么痛快,和谁纵笑有那么尽兴,和谁谈心有那么多情?”
如今,两位老友在另一个世界相会,当介绍起这近40年的时光,不知要喝多少瓶酒?
他们结识于《绝代双骄》,而他们自己也是“绝代双骄”,参与创造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往事并不如烟,因为里面有火的味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