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岁时记|寒露·秋深露浓 菊有黄华
来源:环球网
10月8日,寒露节气至。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进入寒露节气,时有冷空气南下,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在南方地区,这一时节少雨干燥,秋意渐浓;而北方地区则即将开始进入冬季。
寒露时节最明显的是白天秋凉,早晚冬寒,气温下降幅度最大,降水减少幅度最大。俗话说“转眼到寒露,翻箱找衣裤”“吃了寒露饭,不见单衣汉”“吃了重阳糕,单衫打成包”,都在提醒人们及时添衣,注意保暖。
寒露三候
寒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一候鸿雁来宾。寒露时节,鸿雁在天空排成“人”字或“一”字形向南迁徙,古人称后至者为“宾”,便有了“鸿雁来宾”一说。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是说化为牡蛎,深秋时分,鸟雀不见了踪影,海边蛤蜊多了起来。由于蛤蜊的纹路与鸟雀类似,古人认为蛤蜊是鸟雀变成的,便有了“雀入大水为蛤”一说。
三候菊有黄华。元稹《寒露九月节》诗中写道: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是说寒露来临时已是晚秋,早上看到菊花次第变黄。这句便描述了寒露三候的状态,菊花在肃杀的寒风中傲然绽放。
寒露与农耕
寒露与白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在农业生产上,晴天要及时收获晚稻、甘薯、大豆等秋收作物,做好油菜直播工作;在畜牧生产上,要加强秋季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做好牧草播种工作。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为下一年的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寒露时节的相关谚语,反映了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智慧和经验的积累。“豆子寒露使镰钩,地瓜待到霜降收”,大豆在寒露时节已经成熟,可以用镰钩收割,而地瓜则需要等到霜降时节才能收获,指出了不同农作物在寒露时节的收获时机。“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秋收关键时期,男女老幼齐上阵,收割庄稼,颗粒归仓,同时抓住墒情,播种冬麦,这句谚语描绘了寒露时节农民们忙碌收获的景象。
寒露民俗
寒露不仅与农耕文化紧密相连,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和传统活动。赏菊花是寒露节气最常见的习俗之一,这个时节的菊花已经普遍开放。而菊花又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被称为“花中君子”。赏菊花不仅可以欣赏花的美丽,还可以品味花的意境。
寒露节气往往与重阳节相近,因此在饮食方面,人们普遍会在寒露时节喝长寿酒、吃花糕。菊花酒是一种将菊花浸泡在米酒或黄酒中的饮品,花糕是用糯米粉、白糖、桂花做成的糕点,形状像花,故名花糕。“高”与“糕”谐音,寓意步步高升,人们会在这一天吃花糕来祈求好运。此外,古人常在重阳节前后、寒露时节登高望远,感知天高地阔,消解心中的悲愁。(武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