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缺工治本 配套开放外劳

台湾少子化问题严重,从农人口大多是45岁以上。图为农民采收红姜黄。(浅草堂自然生态农场提供/陈人齐台北传真)

受到少子化影响,近年来农村缺工频传,但根据农委会107年统计资料显示,国内拥有农保身分者高达113万人,但主业以农牧为主的人数仅61万,若再进一步排除45岁以上中高龄农民,青壮从农人口仅约11万,难怪每当产季一到,或是天然灾害发生时,各地都会出现找不到工人采收的消息。

台大农经系教授雷立芬指出,国内农会的入会条件很宽,有些农会甚至只要有一分农地,获得其他会员推荐就可成为农会会员,就因为农会审查机制不严格,才会造成农保人数与实际从农者人数不同的巨大落差。

因为青壮从农人口仅约11万,农委会今年开放引进农业外劳补足人力缺口,但相较于其他产业,农业外劳的限制重重,包含2400人的天花板、本劳外劳比不得低于4:1等,都让许多实际有需求的农牧工作者难以通过审核。

雷立芬指出,经济部辖管的产业都已开放大量外劳进入,本劳外劳比例甚至比农业还低,却没有大幅影响本劳工作权,所以要解决少子化带来的缺工问题,就必须要全面开放引进农业外劳。

她也分析,政府可能担心普遍开放农业外劳,我国农业技术可能会有外流风险,但农业技术所需的时间与知识含氧量高,并非短时间可上手取得,只要在配套措施备妥的情况下,普遍开放农业外劳应该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不过,屏东科技大学校长戴昌贤却有不同看法,认为现在台湾的农业过度花费人力,朝向大型农企发展才是国际主流趋势,以养猪产业来说,丹麦只需3人就可管理上万头猪只,台湾却至少要有10人,如何进一步降低单位面积的生产人力,值得我国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