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升新型旅游智库建设水平
原标题:努力提升新型旅游智库建设水平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国家立足民族复兴伟业和国家发展大局作出的重要部署。旅游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支撑旅游决策、创新旅游理论、引领行业发展、培育旅游人才等职责,是建设旅游强国进程的关键力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立足省情、顺应时势,2022年提出建设文化和旅游“双强省”,自去年省委书记王宁首推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以来,现已成为全省推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的重要举措,将极大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脚步。云南持续激发旅游新质生产力,并培育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诞生了丰富的实践案例,为新型旅游智库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旅游强省建设需要旅游智库的智力支持。云南旅游从支柱产业建设,到“二次创业”,再到旅游强省建设,离不开旅游智库的全力支持。经过多年探索,云南已经初步形成由政府机构、各类高校、研究院所、咨询机构、旅游企业等构成的旅游智库支撑体系。在未来的发展中,围绕如何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三创一优”、打造区域性国际旅游和消费中心等问题,依然要依托云南新型旅游智库的对策建议来破题。加强新型旅游智库建设,对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云南旅游创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对助力“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打造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智库发展现状和问题。根据中国智库索引提供的智库名录,截至目前,云南省仅有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一家被收录进文化和旅游政策研究领域之中。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作为国家级旅游智库——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昆明分院,旅游智库建设是其重要的职能职责。在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的积极推动下,2010年云南省旅游研究学术委员会成立,至今已有39位文旅领域专家担任顾问委员;2012年云南省旅游智库联合体成立,目前已吸纳省内外科研机构、旅游企业、协会等20余家成员单位。从专家任职单位及智库成员单位性质来看,高校智库依然是云南旅游智库的主力军。尽管云南旅游智库体系逐步壮大、成果丰硕,但是距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和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存在决策话语权不强、组织机构不健全、成果转化率不高、特色化专业化不足、协同合作机制缺乏等系列问题。
智助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新型旅游智库提升建议。云南应围绕“三个定位”,对标“3815”战略发展目标,积极发挥优势,构建云南特色新型旅游智库。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云南新型旅游智库发展规划纲要。按照《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总要求,制定适合云南实际的新型旅游智库发展规划纲要。鼓励、引导更多具有理论研究基础和实践经验的高校、研究机构等向云南新型旅游智库转变。二是聚焦专业领域,打造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旅游智库共同体。智库成员单位一方面要发挥自身研究专长,深耕某一领域或方向,专注某一细分市场或特定问题,集中力量开展长期研究,形成区域比较优势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及时洞察云南旅游发展趋势热点和困难瓶颈,积极回应社会和行业关切。三是拓宽研究视野,形成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关键性和应用性的研究成果和咨政报告。开拓国际视野,立足云南建设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定位,开展沿边跨境文化旅游带建设研究、区域性国际消费和旅游中心研究等;支撑国家战略需求,通过研究创新智慧旅游、乡村旅游、社区旅游、文化旅游等业态模式,提出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发展旅游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模式和实施对策;彰显本土优势,将生物多样性、文化多元性等融入旅游研究,着重提出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国家公园建设等的政策建议。四是注重“两库”建设,强化自主创新研发和经验模式推广能力。成果共享是智库迅速成长的关键,总结行业成功经验、识别旅游发展规律、归纳旅游创新特点,构建具有指导意义、参考价值的云南旅游案例库。五是营造良好环境,打通理论与实践的螺旋式上升通道。通过智库建设,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强化与省内外、国际智库间的交流合作;设置由不同类型智库单位共同参与的实践中心和孵化中心,形成高水平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等。
(明庆忠 张文娟,作者分别系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