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旅游消费水平 变“潜力”为“动力”
要围绕提高旅游消费水平这一核心目标,抓好旅游消费前端供给丰富、中端便捷提升、后端质量保障等重要环节和关键工作,切实将旅游消费潜力转化为扩大内需的动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稳定和扩大消费。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当前,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在于“流动”,动力则在于消费。随着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普遍提高、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市场秩序日益规范,消费已经不是“能不能、敢不敢、愿不愿”的问题,而是消费什么、怎样消费的问题,需要更加关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消费频率和水平的提升。
旅游活动本质上是有消费能力的人群规模化空间流动,旅游消费又具有突出的综合关联性和广泛带动性,这就使得旅游成为扩大内需、挖掘消费潜力、推进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因素。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1年春节文化和旅游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假期七天我国国内游达2.56亿人次,同比增长15.7%,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5.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011亿元,同比增长8.2%,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8.6%。这充分说明当前城乡居民旅游意愿依然强烈,旅游消费潜力巨大。稳定和扩大旅游消费,提升旅游消费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和长期工作,要在消费对象、环境和保障上下工夫。
具体来看,就是要围绕提高旅游消费水平这一核心目标,抓好旅游消费前端供给丰富、中端便捷提升、后端质量保障等重要环节和关键工作,切实将旅游消费潜力转化为扩大内需的动力。
一是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和特色化。旅游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早已从“有没有”升级为“好不好”,从追求频次向关注质量转变。提高和扩大旅游消费,还是要在高质量供给上下工夫。特别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需要积极适应旅游消费需求的新变化,给传统和常规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注入更多文化元素、创新理念,优化旅游消费场景,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安全、优质、新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如杭州一家旅行社重新审视杭州的历史人文旅游,将文化味道和市井乐趣注入一日游中,创新推出“杭州说·匠造杭州”一日游系列产品,受到市场欢迎。
二是优化旅游消费的便捷性和智慧化。旅游目的地便捷程度、智能水平已经成为旅游消费落地的重要“门槛”。从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来看,浙江、河南、山西、云南等地推出的一系列“云游”“掌游”智慧旅游云服务平台、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智慧小程序项目等,有力提升了当地旅游消费便捷程度和智能水平。下一步,应继续运用好“互联网+”,特别是要利用“新基建”契机,推动文化和旅游与科技深入融合,进一步推进旅游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不断扩大智能导厕、刷脸入园、30秒自助入住等技术的应用场景和范围,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便捷舒心的产品和服务。
三是提升旅游消费体验的丰富性和温馨化。旅游消费是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旅游满意度的重要方面。深挖旅游消费潜力,必须把消费体验质量的保障工作做实做细,通过常态化市场监督、机制完善、制度创新,让城乡居民享受到更加丰富和温馨的旅游消费体验,留下美好回忆,激发多次消费。如云南省在近年来实施“旅游购物30天无理由退货”制度,有效消除了游客购物后可能出现的烦恼,有力提升了游客体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