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突然发难

作者:老古

9月13日周三,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对中国出口到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认为中国电动汽车扭曲了欧盟市场。

此举引发业界哗然,在美上市中概新能源车股当日普跌。

同时,另一领域的贸易战也在酝酿当中,那就是光伏领域。

继美国之后,欧盟也在一些重要的领域针对中国企业,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关于贸易冲突的起因,在国内其实有着巨大的分歧。

有人认为是西方国家与中国之间价值观的分歧,有人认为是中国崛起对欧美发达国家构成了国家利益的威胁。

这些判断都是错误的,因为他忽视了这些国际贸易政策后面具体人的具体利益。

很显然,价值观分歧、国家利益这些都是比较缥缈虚幻的大词,不能说明贸易战试图保护哪些人的具体利益。

在欧洲推动对华新能源车进行贸易制裁的是谁呢?法国。

法系车在欧洲销售占了绝对大头,但在中国市场却一败涂地。因此,法国车企推动贸易战的利益动机就非常明确了,反正他在中国也卖不动,所以更需要保护他们在欧洲市场的市场份额。

法国财长勒梅尔周三在柏林游说德国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来保护欧洲工业时称,欧洲必须表明决心捍卫其经济和工业利益,开展对中国新能源车的反补贴调查“是令我欢迎的非常好的决定”。

拥有法国血统的车企巨头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称,欧盟应为那些难以跟上(竞争)步伐的本土制造商提供帮助。

在中国卖得风生水起的德系车,则站出来反对贸易战。

德系梅赛德斯的CEO则在5月表示,欧洲应促进自由贸易,抵制采取保护主义措施的冲动。

代表德系车利益的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则态度相对含糊,称此举并非为了将物美价廉的汽车排除在欧洲市场之外,如果真的证明中国为企业提供了不公平优势,“任何进一步的举措都需要讨论再决定。”

在德国国内,反对的声音非常大,并且比较激烈。

原因也是利益,德国的工业企业在中国市场混得不错,如若贸易战引发双方的管制,那么德国的工业企业必将受到冲击。

要不要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反倾销的争论中,支持者与反对者也是立场鲜明的。

德企内部对是否对光伏业中企施加贸易壁垒存在巨大的分歧。

制造商主张政府应采取措施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但安装商则持反对态度。

德国太阳能安装商Enpal高管称:“以牺牲稳定、盈利和以终端客户为中心的大型产业为代价,来保护一个小型集团及其缺乏竞争力的商业模式,这是不可取的。”

作为安装商,当然是希望他们的采购能降低成本,搞反倾销肯定不利于他们。

而制造商的支持也是基于利益。当前,欧洲太阳能电池板出现了供大于求和价格低廉的现象。欧洲太阳能制造委员会(ESMC)表示,价格已从年初峰值时的约每瓦0.24欧元降至0.15欧元左右,而欧洲制造商的定价为0.30欧元。

欧盟90%以上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硅锭和硅片来自中国。Solarworld等德国光伏产品制造商纷纷破产。德国光伏行业四年内裁减了10万个工作岗位,已经失去在全球市场的领导地位。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就是那些具体的企业基于具体的利益,在推动欧洲政府在发动贸易战,他不是基于价值观,也不是基于空泛的国家利益。

欧洲企业在新能源车和光伏领域竞争不过中国企业,才是贸易冲突的直接原因,但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有着数百年工业基础和大量的制造业人才的欧洲,会在这些新的领域节节败退呢?

大多数中国企业,发展的时间仅仅只有几十年,新能源和光伏领域的企业很多不过是企业新秀罢了,为什么他们立刻就对欧洲企业构成了冲击?是中国企业非常牛逼吗?当然不是。

欧洲市场对劳动力市场、营商环境的管制,才是欧洲企业竞争力下降的根本性原因。

大众要向新能源领域转型,受到的最大压力不是来源于竞争对手,而是来源于工会势力。因为转型会带来燃油车熟练技术工人的失业,因此,工会对大众的转型进行了强烈的杯葛,甚至将主张转型的CEO都赶下台了。

各种劳工组织不断通过非市场化手段提升工资,让欧洲企业竞争力不断衰退。

同时,还有大量的各种企业管制。企业开业需要有无数的许可,特别是环保许可。特斯拉在德国建厂过程中,为了拿到各种环保许可就花费了数年的时间。

甚至一个小企业要在车库创业,开个窗户要许可,必须要有独立厕所,还必须有要男女分厕,招聘员工女性员工的比例都有精确的要求。

影响更大的是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大量的外来移民和本地懒人,都躺在国家福利身上吃白食,企业大量的利润被征作税款用于福利支出,从而使得企业投资能力快速下降。

这个时候,如果国际贸易是开放的,会发生什么?本地企业生产的产品就会打不过外来的企业。

这些企业就只有破产一途。企业为了活下去,要么选择投资全球,比如大众这种跨国型企业,而那些大量没有能力在全球布局的企业们,则开始向政府展开游说。

他们游说的话术很简单,你们政客许下了大量的社会福利,同时从企业征走了高额的税收,现在企业的竞争力下降了,如果你不管制外来商品,我们就得破产,你也收不到税了,也发不了社会福利了。

因此,政府在这种游说下,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力,发动贸易战、管制外国商品,就是一种必然。

如果不管制外来商品,那么,本地的各种高税高福利政策也终将面临失败。

这才是贸易冲突的真正起因。欧盟贸易战如此,美国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也是同一原因。

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具备有制造业更好的营商环境,中国的白左社民主义政策更少一些,才是中国被针对的原因。

欧盟和美国针对的不是哪一个国家,而是针对外来的商品。

贸易冲突的真正成因,是欧美福利主义、白左干预主义泛滥,是高税收、多管制、工会横行的结果。

欧美国内的体制不改革,对外的贸易管制就不会消失。因此,欧美国家对中国和东亚各种制造业的贸易战不会停止。

即使看起来和欧美政府关系很好的越南,在2023年上半年,也成为贸易战的目标,仅仅美国上半年就发动了十几次针对越南出口企业的反倾销调查。

只不过越南的工业体量还不够大,不如中国那么显眼,所以没有成为社会热点。

如果从一个更长远的发展趋势来说,东亚、东南亚、南亚这些区域正在成长为世界经济中心,而欧美则将从世界经济中心滑落。

一轮接一轮的市场化改革,正在这些地区展开。继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东盟和印度也在进行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反观欧美,他们正在白左思维的侵蚀下,变得越来越不自由。

这也注定了,欧美对亚洲新兴工业国发动的贸易战是长期的。中国也将长期面临这一现实。

但是,量变会引发质变。

中国需要的是进一步的开放市场,进一步地扩大与全世界的贸易,进一步地改革国内的营商环境,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数十年后,当经济中心彻底来到亚洲时,那么欧美国家用贸易战来阻绝国际竞争的手段也将失效,因为这将带来欧美民众生活水平的急剧下降。

贸易战,只有在我强彼弱的情况下,才能禁绝。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只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贸易战不足为虑,只会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幕闹剧,成为欧美经济中心旁落的一个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