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议会:中国是欧盟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

欧洲议会13日通过《对中关系报告》,指中国是欧盟的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图为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中)7日在北京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左)、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赖恩(右)。(新华社)

欧洲议会当地时间13日通过《对中关系报告》,指中国是欧盟的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中国驻欧盟使团14日声明表示不能认同、坚决反对。此外,先前形容欧中峰会宛如「聋子对话」的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波瑞尔,13日在欧洲议会透露峰会内幕,指称欧中对「对手」「去风险」有认知差异,中方把这些辞汇都与「反中」画上等号。

欧洲议会通过《对中关系报告》,指中国是欧盟伙伴,同时日益成为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欧盟应根据新的地缘政治背景,审查更新2019年对中关系战略;同时通过《欧台贸易投资关系决议》,呼吁与台湾签署「投资协定」和「供应链韧性协定」、支持台湾参与国际论坛。

对此,中驻欧使团发布声明指出,这种说法无助于改善和发展中欧关系,中方不能认同,强调此举是妄议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政策,对涉台、涉疆、涉藏、涉港澳等问题指手画脚,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欧方政治承诺,中方表示坚决反对。

法国广播电台报导,12月7至8日参与北京欧中峰会的波瑞尔,13日在欧洲议会报告这次行程时「交心」,透出一些「聋子对话」端倪。

波瑞尔说:「我们的中国合作伙伴反对被贴上『竞争性对手』标签」;「对他们来说,『对手』可能给人『敌人』的感觉,与英语『竞争对手』含义不同。」欧方向中方解释:「我们确实是竞争对手,而不是敌人。」同时成为合作伙伴和对手并不矛盾。

法广报导,中方似乎也很难理解欧盟近年为了应对中国提出的「去风险」概念,似乎有点把「去风险」与「反中」画上等号。波瑞尔表示,欧方峰会上向中方解释,「去风险不是反中举动,而是常识和风险管理的问题。与中国脱钩不是欧盟的目标,但必须通过解决过度依赖和供应链多元化,维护经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