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古謠唱響德國 舞團藝術節訴牡丹社事件歷史

蒂摩尔古薪舞集于德国威玛演出作品「bulabulay mun?」(南排湾语「你好吗?」),透过古谣与现代舞诉说牡丹社事件历史,舞蹈编创巴鲁.玛迪霖说,在全球战争与冲突不断的当代,盼透过此作向承受伤痛的人们表达温暖问候。

创立于2006年的「蒂摩尔古薪舞集」是第一个以排湾族文化为核心的当代舞团,根植屏东三地门地磨儿部落,多年来致力将原住民「乐舞」传统与现代舞相结合,创造独树一格、传承排湾文化的表演艺术风格。

「bulabulay mun?」灵感取自1871年牡丹社事件,为台湾近代史上一次重大冲突,当时由于语言与文化隔阂,琉球船民遭排湾族杀害,日本出兵台湾对牡丹社等地展开报复性攻击,原住民死伤惨重,成为排湾族记忆中集体伤痛的一部分。

为尊重与藉舞作记录这段重要历史,巴鲁.玛迪霖率舞团成员多次深入牡丹社,「我们去田野调查的时候,临近深夜,突然天空瞬间变成一片白色,原来是屏东外海正试射飞弹」。

巧遇飞弹试射的经历,让巴鲁.玛迪霖意识到冲突与战争不仅只是历史,而是现在进行式。他说:「好比疫情就是我们现代人的战争,那3年我们不再握手及拥抱,希望这部舞作能走向全世界,向人们问候一声『 你好吗?』」而作品名称即排湾语「你好吗?」之意。

他认为除呈现痛苦的过去,「bulabulay mun?」也应该传达更多力量与温暖。因此在舞台上,舞者不断透过打招呼和握手来表达问候,也象征来自不同地域与文化的人们,尝试去理解对方、甚或与敌对者和解的过程。

地磨儿部落隶属北排湾,和牡丹部落的南排湾不管在语言、音乐、舞蹈都有差异,蒂摩尔古薪舞集特地向当地耆老学习如何吟唱南排湾的古谣与舞步,却在过程中遇困难。

巴鲁.玛迪霖说,起初牡丹部落长者并不信任想学习古谣的舞团成员,因过去曾有不少学者搜集到当地珍贵文化资产后即失联,使得长者抗拒对外人传授古谣与传统舞步。

为赢取信任,巴鲁.玛迪霖与舞团成员长时间待在牡丹部落与当地社群共处,并逐步建立关系。他们邀请耆老们一同参与舞团创作过程,并向其展示古谣学习成果。

蒂摩尔古薪舞集创办人路之分享,「我们在屏东表演时请牡丹的长者来看,在舞者唱到牡丹古谣『e nelja』和『saceqalj』时,他们在台下跟着一起唱,当下我们真的非常感动」。

这样的感动也飘洋过海,传递到仍受战争与种族清洗历史影响的德国,在8月28日威玛艺术节(KunstfestWeimar)演出后,获得观众与媒体广大回响。

「图林根汇报」(Thüringer Allgemeine)评论,「那些一代代传下来的创伤,需要每个人积极与之和解,透过蒂摩尔古薪舞集,能看见和解不仅是精神上的过程,更需要全身心地去处理和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