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比较不会醉、睡一觉就好?医示警「喝酒迷思」:会有隔夜醉

▲医师指出,喝完酒不是「睡一觉」起来就能代谢完全。(图/示意图/达志影像)

文/食力编辑部

出门参加各种聚会,与亲朋好友庆祝佳节的机会越来越多,随着三五好友聚会的增加,饮酒助兴的机会也大幅提升。

学会计算酒精量 才能真正避免饮酒过量

普遍人认为在喝酒时只要有所节制,饮酒完后可多喝些糖水或蜂蜜水,或是运动就能帮助新陈代谢,但事实上「酒精摄取量」才是饮酒量多寡的关键。酒精在进到人体内后20%会由胃吸收,80%由小肠吸收,后续酒精进入肝脏后,会被代谢成乙醛,再接续代谢成乙酸,最后则是代谢成二氧化碳跟水,二氧化碳的排出透过肺,水则是从肾脏排出。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消化内科专任主治医师方冠杰指出:「有患者喝酒后出现肠胃不适来求诊,皆表示自己并没有喝很多或是很烈的酒,但很多民众不知道的是酒精摄取量才是会不会喝醉的关键。虽说代谢时间会因性别、基因等因素影响,但平均而言,人体一般状况一小时只能代谢1个单位(10公克)的酒精,所以学会计算酒精量才是真正避免饮酒过量的不二法门!」

酒精摄取量计算方式: 喝下的c.c数或ml数 × (酒精度数/100) × 0.8(酒精比重) = 酒精摄取量(酒精重量)

混得越多种越容易醉?酒精量摄取多寡才是关键

坊间常听到「喝啤酒比烈酒不容易醉」、「喝调酒则会醉很快」等说法,但影响喝醉与否的最大原因是酒精摄取量的多寡,方冠杰强调,不管喝的是啤酒、烈酒、葡萄酒,最终影响醉酒的原因还是酒精摄取总量。

根据卫福部国健署在国民饮食指标原则中,也明确指出满18岁以上的成年男性每日建议酒精摄取量不超过2个酒精单位(20公克),成年女性则是不超过1个酒精单位(10公克)。

若喝酒前感到身体不适,则不建议当天饮酒,饮酒时也可同时交替多喝水,防止脱水;未成年及孕妇也须谨记不可饮酒,以免对身体健康以及腹中胎儿健康造成负担,没有节制的饮酒行为会对肝脏、胰脏等器官造成莫大的伤害。

方冠杰表示:「酒精进入到人体后,就会对肠胃产生刺激,尤其酒精在一接触到胃黏膜即会被吸收至血液中,血液中酒精浓度高就会有酒醉感。想要避免酒醉不适,切记不要空腹喝酒,饮酒前建议吃点蔬果、淀粉、蛋白质和肉,这样有助于缓解酒精对人体的影响。」

饮酒后反射神经变得迟钝 绝对不能开车

台湾外伤医学会前理事长、现任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灾难医学科主任医师简立建指出:「酒后驾车时,人对周遭的追踪力与注意力均减弱,反应力也变慢,容易会做出错误的举动,遇到突发情况更是雪上加霜,造成不可逆的悲剧!」提醒民众,「微醺酒驾」是最危险的,许多悲剧往往就在那反应变慢的0.1秒时发生。

简立建进一步提到:「根据台湾外伤医学会所搜集登录的外伤资料显示,从酒测值数据中更观察到,微醺状态酒驾最危险,因为酒是中枢神经抑制剂,此时酒精对身体的影响则是在情绪亢奋、自信心增强等心理状态上变化的阶段,许多人会高估自己判断能力,因此反而造成的外伤情形最严重。

不是「睡一觉」起来就能代谢完全 头不晕也不等于没事

许多人则认为饮酒后只要「睡一觉」起来,就能把酒精代谢干净,头不晕就等于没事,马上开车上班,但其实多数人并不清楚酒精是否已完全代谢完毕, 也容易触犯酒驾的法律责任。

方冠杰指出:「饮酒后隔天一大早开车,会有『隔夜醉』的情形,那是由于身体累积了过多的乙醛,导致第二天较容易宿醉,大多数人对隔夜醉的不适抱持轻忽的态度,这也是容易造成危险的关键!」。

根据2019年内政部警政署的相关资料显示,一整年全国累积取缔的酒驾违规依然超过9万件,平均每天取缔高达250件酒驾违规!民众一定要谨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原则,在聚会结束后,事先安排规划好返家路线,搭乘计程车、大众运输亦或是选择指定驾驶都是正确的决定。

你应该要知道的食事坊间常听到「喝啤酒比烈酒不容易醉」、「喝调酒则会醉很快」等说法,但影响喝醉与否的最大原因是酒精摄取量的多寡。民众应掌握正确酒精知识,学会计算酒精量,才能真正避免饮酒过量。

本文由食力food NEXT【混酒容易喝醉?酒精量摄取多寡才是关键!】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