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陆学界因循守旧 「菲尔兹奖」陆数学家:水准不及美国40年代
国际级数学奖项「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直指大陆现今数学还没有达到美国20世纪40年代的水准。(本报资料照片)
国际级数学奖项「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著名数学家丘成桐近日做客大陆华中科技大学,直指大陆现今数学还没有达到美国20世纪40年代的水准。他批评,中国大陆诱导学者做学问的方法太过注重于物质的奖励,因循守旧,年轻人不敢去做最前沿的学问。
香港星岛网7日报导,现年75岁的丘成桐4月30日发表「中国数学的现状和将来」演讲,称中国要在科技上成为强国就须掌握基础科学,而数学是物理学和一切工程理论的基础,但目前中国大陆数学界对中国数学水准处在世界前沿什么位置并没有搞清楚。
在香港成长的丘成桐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近年任职于北京清华大学并担任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他说,近年筹办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同时设立「最佳论文奖」,邀请全球100多位顶尖学者担任评委,挑选了85篇最佳论文,「评审的结果令我十分惊讶!在85篇论文中,只有6篇是大陆大学教授的作品,而由美国大学教授作为作者的论文却有70多篇!」
他指出,中国大陆评估奖项和晋升大部分意见由国内同行决定,而学科大部分重要学者年纪偏大,往往因循守旧。在此背景下,年轻学者会继续因循守旧,逐渐和世界前沿发展脱轨。
他批评,中国诱导学者做学问的方法太过注重于物质的奖励,没有照顾到学问本身内容的成就。中国有大量优青(优秀青年)、青千(青年千人)、杰青等奖励方式,很多高校规定只给这些有「帽子」的学者提供丰厚薪水及住房津贴,因此所有年轻学者为了「帽子」而拚命!
丘成桐表示,年轻人不敢去做最前沿的学问,因为部分评委不懂这些前沿学问,也怀抱私心,他们恐怕前沿学问在中国流行以后,自己没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