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年平均浓度12.5效益最大 环境部:标准值将加严
为了解空气品质和健康的影响,国家卫生研究院和环境部自2015年执行为期8年计划,今天分享多项研究成果。(王家瑜摄)
空气品质对健康的影响是全球关注议题,国家卫生研究院和环境部2015年起执行2期共8年的研究计划,不仅建立了专属台湾的空气品质健康指标,更分析出若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12.5,减量成本和健康成本可达到最大效益。环境部也依据这项实证研究结果预告修正「空气品质标准」草案,将PM2.5年平均标准值由现行的15 μg/m3加严为12 μg/m3。
国卫院国家环境医学研究所研究员陈裕政说明,近十年空气污染有逐渐改善,逐步降低对国人的健康冲击。从2007年到2017年,PM2.5浓度从31.7降到21.47 μg/m3,降幅约1成;全台各县市可归因于PM2.5的慢性疾病死亡比率也下降,包括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脏病、中风。
国卫院研究也发现,糖尿病患者长期暴露于较高浓度的PM2.5,会降低肾脏过滤功能,且过去本土研究发现,PM2.5会增加糖尿病患者罹患视网膜病变、蛋白尿风险,因此建议将糖尿病患纳入PM2.5长期反应的易感族群。
另外,国卫院透过环境部的空气品质监测资料,结合健保资料库、美兆健康资料及内政部死亡统计资料等本土数据,以2006至2014年国内72乡镇6大污染物每日平均浓度,与65岁以上长者每日自然死亡数据,建立了专属台湾的空气品质指标(AQHI)。陈裕政说,AQHI较现行的空气品质指标(AQI)更能反映空气污染物对健康的风险。
国卫院提出的实证成果,也作为政策修正和拟定的重要参考。陈裕政指出,在权衡健康成本和减量成本之下,PM2.5浓度调降到年平均12.5 μg/m3时,将具有最大效益。若进一步调降到12.1 μg/m3时,将可达到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DG)目标三的green程度。
环境部今年4月29日预告修正「空气品质标准」草案,将PM2.5年平均标准值由现行的15 μg/m3加严为12 μg/m3,并同步下修O3、NO2、SO2及CO标准。
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张根穆表示,美国花了15年从15 μg/m3加严到12 μg/m3,我们则是花了12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空气品质指南》,相当于从第3期(15 μg/m3)迈向第4期(10 μ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