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塔利班谜团之二》伊斯兰国家与世俗民族国家之分辨

名家观点塔利班专题之二》伊斯兰国家与世俗民族国家之分辨。图为8月16日塔利班武装人员进入喀布尔市内。 (新华社)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刘中民教授27日在大陆澎湃新闻网「中东睿评」专栏指出,阿富汗塔利班建立的「伊斯兰酋长国」,再次凸显了伊斯兰主义国家观及其实践对国际体系的冲击,内部「伊斯兰国家」与外部「民族国家」的双重身分,能否实现对接,既是塔利班的问题,也是国际社会的问题。

刘中民表示,在现行联合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下,国际体系和主权国家的世俗化、民族化,是近代以来西发里亚主权体系的基本特征。

刘中民分析,塔利班与西发里亚主权体系面临的挑战,从伊斯兰政治思潮角度看,塔利班将继续坚持其伊斯兰主义的基本意识形态底色;在此基础上实现温和化、弃绝伊斯兰极端主义,可能是塔利班在主客观因素推动下的选择,但仍面临内外压力和挑战。

对于泛伊斯兰主义而言,塔利班没有什么抱负,作为「伊斯兰酋长国」这一地方性伊斯兰政权,并无建立「哈里发国家」的政治宏愿;在教派主义方面,塔利班有望软化教派主义,但也面对「伊斯兰国」的挑战和内部分歧。

伊斯兰主义的核心思想是重建「伊斯兰国家」,基本内涵是反对以国家主权为基础的现代民族国家,主张重建政教合一、贯彻伊斯兰教法、体现「真主主权」的国家。在现行联合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下,国际体系和主权国家的世俗化、民族化是近代以来西发里亚主权的基本特征。

但是,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建立「伊斯兰共和国」,就对现行国际体系发起了挑战,而塔利班建立的「伊斯兰酋长国」再次凸显了伊斯兰主义国家观及其实践对国际体系的冲击。

「伊斯兰酋长国」的内部国家身分是伊斯兰主义主张的「伊斯兰国家」,而其外在国家身分,在联合国架构、即民族国家体系内如何确定,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文字游戏。

当前的困惑,便是国际社会如何承认塔利班?以及在塔利班改造到何种制度状况,才具备联合国成员国的国际身分。这在本质上是西方建构的民族国家为单元的国际体系,与伊斯兰体系之间张力的表现。内部伊斯兰国家与外部「民族国家」的双重身分能否实现对接既是塔利班的问题,也是国际社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