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之父:如果5年前有这套系统 母亲就不会骤然离世了

但,杜奕瑾今年应邀的一场演讲,让憾事促成美事。

今年8月,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院长陈瑞杰邀请杜奕瑾以AI为题至北医演讲。演讲完,陈瑞杰力邀杜奕瑾合作,3个月后,他完成AI败血症自动预测即时警示系统,令北医加护病房病患死亡率大幅下降20%。

1976年生的杜奕瑾被称为「创世神」、「PTT之父」,曾任微软人工智慧(AI)部门亚太区首席研发总监,他催生第一款AI助理微软小娜(Cortana) 被称为「Cortana之父」。顶着全球AI首席研发光环,去年返国创立非营利组织「台湾AI实验室」,只为完成以AI提升台湾的软实力雄心壮志。他的返台,振奋科技界,更获行政官员力挺。目前已有70余名顶尖AI高手加入团队。

台湾AI实验室开始行动

杜奕瑾从解决问题着手,与北医加护病房展开合作。加护病房许多病患死于败血症,「败血症是感染了细菌、病毒等引起的全身性发炎反应,」北医教学部副主任蔡龙文指出。因急重症病患本身免疫力低,病房病菌多,致许多病患最后死于败血症。台湾有11万人死于败血症,美国败血症死亡率也高达三分之一。

「北医在一年半前自行研发TED-ICU智能重症照护系统,运用病患生命征象、生理资讯背景资料,已提前至4小时预测病患败血症风险,较传统筛检至少节省9~12小时以上,」陈瑞杰指出。「但如果用AI自动诊断败血症,从4小时提前至即时预警,医师就有更多时间抢救败血症病患,」杜奕瑾认为。

如同开采石油,杜奕瑾从众多资料中看见北医丰富的石油。两方资讯团队坐在电脑前,「从输入败血症的症状开始,让AI学习,」杜奕瑾团队说,有经验的医师以撷取病患生理数据开始,于是发烧、呼吸道感染、脉搏等生理数值一一被挑出,进入AI系统,「白血球、血小板等血液数值、病患器官衰竭现象数值,也要加入,」蔡龙文说,因为它们也能判断败血症的症状。「将这些资料输入后电脑,AI团队再把相关影响参数加入演算法,找出败血症的症状,AI再以排除法让医生能加速判断病患是否患有败血症。」结果效果卓着,3个月内即时警示预测准确率达85%以上。「我相信再过几个月后到达90%~95%都不是问题,」台湾人工智慧实验室创办人杜奕瑾坚定地说。

换句话说,运用AI系统可即时判断加护病房的病患是否罹患败血症。一旦确诊,即可抢在细菌未扩大至全身前,即时施以抗生素治疗,避免危及性命。一般找出败血症细菌,需由血液培养、痰液、尿液等进行化验,需要5天的时间。

北医TED-ICU早3天找到细菌 医师及时精准治疗败血症

「我们自行研发的这套TED-ICU智能重症照护系统,可将找出败血症细菌种类的天数由5天缩短至2天,」陈瑞杰说,如同「导向飞弹精准治疗,使得加护病房的死亡率因此大幅下降20%。」

杜奕瑾认为,台湾医疗全球属一属二,资讯人才全球一流,「这是强强结合,」他说,「如果5年前有这套系统,母亲就不会骤然离世了。」

两者同具艰深专业,但杜奕瑾却能跨越资讯与医界,通沟无碍,这是他短期缔造佳迹的原因之一。事实上,杜奕瑾对医学界不陌生,2003年他曾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卫生研究院(NIH)人类基因研究所,从事基因序列与癌症自动化检测研究。同时,也曾在美成立台湾乐团并担任主唱。他兼具理工、医学与文艺特质,因此总能将工程师语言,以平易近人的方式,温和耐心地诠释给不同领域的人。

医疗AI不在研究,而是解决临床实务需求,帮助医师和病患。杜奕瑾团队锁定AI医疗,目前已与北医、北荣和台大医院合作。「在未来的世界里,当病人尚未见到医生前,AI已经知道他的数据并分析可能的症状,」杜奕瑾刻划AI在台湾医疗的愿景,「AI就像医师助理模拟照顾病人,医师是下决策,而不是做重复的事。」

北医与杜奕瑾团队签下5年合作,从加护病房开始,未来北医附设医院每一个部门都会AI化。「在资讯界3个月就是一年,5年等于15年。」杜奕瑾说。15年足以改变台湾医疗界,杜奕瑾矢志以AI翻转台湾医疗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