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地气温越低体型越大?恐龙化石新发现推翻动物学法则
美国华盛顿自然史博物馆展出的暴龙。(图/路透社)
美国一项最新的化石研究显示,恐龙的体型变化趋势打破动物学传统的「伯格曼法则」,这项法则长期被认为适用于鸟类和哺乳动物。
该法则由德国生物学家伯格曼(Carl Bergmann)于1847年提出,指同一种恒温动物的体形会随生活地区纬度或海拔的增高而变大。例如,生活在南极洲的企鹅体型最大,生活在南美洲沿海的麦哲伦企鹅体型次之,唯一分布于热带的加拉巴哥企鹅则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企鹅。类似趋势也出现在人类身上,斯堪地那维亚半岛和北欧等高纬度地区的人种往往身高较高。
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University of Alaska Fairbanks)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的论文却显示,分析数百组不同地区的数据后,恐龙的体型与栖地纬度高低没有显著相关。
研究第一作者、研究生威尔森(Lauren Wilson)表示:「研究显示,恐龙与哺乳动物的体型,无法简单归纳成一组纬度或温度的函数」。
他指出,伯格曼法则仅适用于恒温动物,而且只考虑温度对动物体型的影响,忽略了所有其他气候变量——伯格曼法则仅能被称为一种「例外」而非一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