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飞”中的低空经济如何找到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陈归辞 上海报道
“低空经济”近年来热度不断高涨,但举目可见的“低空”却并未呈现热闹景象。
政策引领、资本热涌,地方政府与企业或雄心勃勃,或投身心切。然而,热情声浪之下,事实仍是事实:低空经济尚在初步发展阶段,在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空域管理、标准制定、安全保障和应用场景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而言,现阶段,一个共同的困惑尤其突出:低空经济的市场在哪里?
“现在的焦点从空域问题,转向了市场和资金这两个特别突出的问题。”在近日召开的2024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上,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郭辰阳表示。他认为,发展低空经济,市场是根本。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研究低空经济的市场在哪里。
“低空经济”的落脚点在“经济”。对企业而言,如何盈利是一个根本问题。政府招引企业,光靠补贴无法解决企业发展的这一核心问题。如何找到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中适合本地发展的好的飞行场景,围绕这些场景建设基础设施、保障和服务,成为培育低空经济的一个关键问题。
解决低空经济的市场难题,可从如下三个问题层面来思考:低空经济能创造什么价值?本地宜落地什么场景?现阶段宜以什么为重点?
一、价值何在?
通用航空在中国发展多年,“上不了天、落不了地、赢不了利、产业薄弱”的问题却依然存在。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通航飞行器(不含无人机)保有量约为5000架,而美国约为22.4万架;2023年中国传统通航飞行量(不含无人机)约为135万小时,而美国每年的通航飞行时间约为2550万小时;截至2023年底,不考虑私人机场,全国在册管理的通用机场数量为449个,仅约占美国公共通航机场数量的11%。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关键核心技术仍较薄弱、市场体系发展滞后、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中国通用航空的发展。对比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通用航空市场的总体规模较小,且主要集中在生产作业和公共服务方面,在消费端还尚未形成气候。
中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可以说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符。作为国土面积大国和人口大国,中国通用航空产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此背景下,低空经济可谓激活通用航空发展潜能的一副“药方”。
一方面,发展低空经济的一个核心要义是将通用航空引入大众消费领域——通过将低空飞行纳入综合立体交通网,构建大交通、大物流,拓展低空飞行的各类消费出行和物流运输场景,从而服务大众的生活,撬动更大的航空市场。同时,低空经济在生产作业、公共服务、警务安防、海关航空等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低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是航空的大众化和市场化。”民航华北局原副局长、一级巡视员何鸣寒在上述会议中表示。他认为,发展低空经济,最根本的在于如何丰富其应用场景,使航空器成为一种大众化和市场化的载运工具。多位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均认为,未来低空经济只有面向大众才能蓬勃发展。
另一方面,发展低空经济的另一核心要义在于发展先进生产力,并带动通用航空产业转型升级。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无人机的发明制造,到导航与通信设施、空管与监控设施等的建设等等,都需要先进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支撑。
无怪乎有观点认为低空经济有望成为下一个“新能源汽车”。国产新能源汽车通过在汽车产业中另辟赛道,成功带动了新兴产业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帮助国产汽车行业实现弯道超车。类似的发展契机与逻辑也蕴含于低空经济之中。
但更重要的是,低空飞行活动的拓展和普及,有望如汽车的普及般,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形态。人类的灵活活动空间将由地面拓展至更广阔的天空。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和想象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和未来方向在哪里,将更接近低空飞行的本质,并产生更多富有创造性的想法。
例如,可以想象,未来的某一天,人们能够搭乘空中的士上下班,再无需挤地铁或者开车“长途跋涉”到单位;在日落时分,从疲惫的工作间隙抽身,乘坐附近广场上的飞行器来到黄浦江上空,一边就餐一边观赏夕阳美景……
与其问低空经济的“市场”在哪里,不如问人们的生活需要什么、人们的愿望是什么。
二、如何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空域资源、产业和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不同,因而低空经济适宜落地的场景也不同。
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贺天星表示,在制造端,企业重视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金优势,像大湾区这样的地方就是理想的落地之处。但在场景应用端,制造业强的地区未必就一定是最有竞争力的地区。
“在我们与文成县合作之前,我对文成县的了解比较少,并不知道它有很好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但随着合作的展开,当我们共同去探讨如何打造中国县域低空经济的样板时,我们就挖出了很多好玩的事。每个县的活力都很不一样。”何天星表示。
像新疆、桂林、内蒙古、温州这样具有丰富文旅资源的地方,就很适合打造低空飞行的文旅场景。例如,乘坐航空器飞越阿尔泰山,在温州的秀丽山水间盘旋,如能很好地融入旅游场景,都将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而对于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则可考虑开发城中-城郊、城际之间的旅游航线,结合城市资源与文化打造多样的低空飞行场景,发展城市空中交通等。
如何统筹空域、市场、技术、政策和安全等低空经济的核心要素,结合地域优势、特色,思考低空经济可能落地的场景;如何挖掘人们真实的需求,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真正的价值,是寻找低空经济在本地适宜的落地场景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三、如何因时制宜?
尽管我们可以畅享如驾驶汽车满地跑般驾驶航空器满天飞,但这一天不会这么快来临。
国家空管委原副局长杜强在上述会议上强调,要避免一个误区,认为发展低空经济很简单。其实,低空经济的推进是很缓慢的,周期是很长的。“2010年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时有人说这个市场是万亿市场,但真正到2023年的时候,我们通航产业的产值才达到5000亿,没有到当初预计的一半。”
现代汽车的发展尚且经历了100多年,从地面拓展至天空的交通运输,若要到真正普及的那一天,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技术、基础设施、地空管理、安全保障、标准规范等方面的问题尚待解决,消费群体的培育也需要时间。
因此,解决低空经济的市场难题还需要因时制宜。
贺天星认为,在载人交通和物流运输方面,第一个阶段适合做文旅。此外,发展地面经济,如建设eVTOL起降场、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等,也是适合在这个阶段做的事情。它能够补足低空经济现阶段的不足,同时能够产生变现能力。
郭辰阳建议地方政府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他表示,对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说,招商引资的成本很大。与其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精力,不如将重点放在运营上。“从短期目标来看,因为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GDP增长压力,它们通过招引产业链来促进投资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从长期目标来看,重点还应放在运营上,打造符合本地特色的城市低空服务环境,大力培育各类应用场景和培育消费群体,以此吸引更多企业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