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减碳 金融业商机涌现
2025碳费试申报不缴费,而2026年开始收费。(杜宜谙摄)
《台湾银行家》179期 碳有价金融业如何抓住绿色成长经济
碳有价后,各国的碳权交易所陆续成立,政府希望透过碳权交易可提供碳资产供需双方一个透明议价平台,碳权交易创造出一种市场经济诱因机制,让那些无法有效降低碳排放的企业仍可维持正常企业营业,然所需代价是企业须付出额外的财务成本,以符合监理机关或交易对手对减碳的强制要求。金融机构可思考如何帮助企业顺利减碳,更重要的是不能让交易有漂绿疑虑,透过金融的力量来健全碳权交易机制相形显得重要。
外国的银行如高盛、花旗集团、摩根大通以及巴克莱等业者都已设立碳交易与融资团队,认为碳有价后,许多业者的成本将增加,因此金融业在投、融资都有新商机,认为可提供企业相对应的融资解决方案。
而不少企业因应绿色供应链的需求,也必须购买碳权,国外著名的贝莱德(BlackRock)投资公司则推出阿拉丁(Aladdin)风险管理平台,透过累积气候相关大数据资料库,在为投资客户进行风险分析的同时,也运用AI模型提供企业或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策略咨询服务。
观察欧盟的保险业,如果发行绿债或参与长期股权专案投资来协助永续发展,即可降低其监理资本计提系数,以此鼓励保险业将资金投入永续。如果台湾可以透过政府引导永续投资的政策方向,鼓励保险业或退休基金可投资的项目,下降保险业在RBC或未来的ICS制度下的资本计提(Capital Charge)即可达成奖励措施,似乎对金融业推动减碳也有正向鼓励。
在国外有出现企业购买碳权,看似是要减碳,但究竟减了多少,还是沽名钓誉的漂绿疑虑,为了减少此问题,解决途径之一就在于如何提升碳资讯透明度及让碳资料具有可被追溯性,近年国际金融机构在设计碳权金融商品设计开发提出采用虚拟资产交易机制,将自愿性减量额度所产生的碳权数量抵换为数位代币(Tokenization),以表彰作为碳资产交易计价单位。
因区块链技术在全球各行业的运用发展已取得丰硕成果,我国保险产业也已成立《保险区块链联盟科技运用共享平台》,以加速保险资讯核阅及提供资讯交换便利性,显见区块链交易机制得以让资讯具即时性、资料加密封存、资料难以被窜改等技术特性,已让金融机构着手导入于金融交易服务模式。区块链技术采用即时交易机制,市场每一笔即时交易均加密封存于分散式帐本而难以被窜改,此可让漂绿问题得以被第三方公开监督且大幅度降低碳资料重复或误导计算问题。
碳权交易若透过区块链技术将碳资产交易量予以数位代币化,透过代币设计方式得以将碳排放量转换为可计数的碳资产交易计价单位于市场公开交易,一旦代币得在公开市场进行交易,则可大幅提高碳权资产在初级发行市场的代币发行意愿,更可提升碳交易在次级交易市场的流通性。
透过区块链的合约机制设计,可以让碳代币发行成本大幅降低,上链即时交易机制更可促成碳资产交易高流动性。碳代币经由区块链交易机制以进行交易,市场交易者可依据过去公开的交易资讯以检视碳代币发行方的碳资产品质可信度,此更可回溯碳代币发行方的背后所拥有碳资产专案的品质良劣。经由碳权代币化机制的建置,再透过虚拟资产平台业者所提供的即时交易服务辅助机制,将足以打造出具经济诱因机制的碳交易平台,让更多外部市场投资者得以投入参与碳资产交易,共同协助推动低碳永续目标达成。
对于碳代币的发行方而言,虚拟通货业者经由设计发行代币,可以吸引市场更多有意愿参与碳交易的市场潜在投资人参与碳权资产交易买卖,且创造出企业与金融机构新商机,虚拟通货业者经由与银行机构的策略联盟合作,更可以树立行业的品牌公信力,依循金融业的洗钱防制法等金融行业监管准则,以建立起更严格的金融交易规范。透过区块链的分散式帐户交易制度设计,碳权代币的发行可透过分散式帐户机制设计让碳交易资料的监督审查更具效率性,且大幅缩短营运流程所需耗用的作业时间,且区块链在公链交易将可大幅缩减传统金融交易委由中间经纪商作业所需的营运成本。(全文请见179期《台湾银行家》作者为台湾金融研训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