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金拚中小企业减碳 独门资料库攻兆元商机

开发金资深总经理张立荃(右1)与行销长Gabriel Heredia(中)率领同仁,与台大教授童庆斌(右3)团队建立碳排计算模型,是分析手中客户利器。(摄影者.骆裕隆)

当欧盟、苹果、Ikea陆续订下零碳排放的年限台湾出口业供应链也面临越来越迫切的压力。这背后,既是强烈的转型需求,也是新的商机

开发金控在4月底宣布,2030年达到全公司营运净零碳排(编按:公司本身碳排总数为零),且2045年达到旗下全资产投资对象全数净零碳排的目标。这是国内第一家订出明确时间表的金控,也比摩根士丹利汇丰银行等国际大金融业者承诺的2050年目标更早。

「Green Business(绿色商机)本身,其实就是一个机会。」开发金资深副总经理张立荃说。前身为工业银行的开发金,有上千家中小企业客户,让他们嗅到了庞大的转型需求,以及本身可透过投资与贷放款促成转型的商机。

但这群客户背后是高达数百万吨的碳排量加总,想要在2045年都归零,怎么做到?

开发金去年才首度被列入道琼永续指数排名,今年便与国泰金并列台湾金融业第一。现在,它还想在减碳议题上领先同业。去年上任的总经理庞德明,一开始甚至把原订2050年的目标提前15年,最后内部讨论才订在2045年。高层的积极,让员工也得动起来。

时间乍看很宽裕,却绝难一步到位,他们设定以每年减碳5%来推动,并有3大步骤

分析在地资料,中小企适用

第一步,是掌握数据,与台湾大学合作开发碳排放资料库

「资料要完整,才有办法做决策。」负责该计划的台大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童庆斌解释,过去,台湾产业界在计算碳排放时,多是透过国外系统资料去推算,但,缺乏台湾在地资料常导致数据不够精准

因此台大与开发金合作,根据国内官、民来源的数据,花了1年建立出比照国际标准的各产业碳排放计算模型,包括中小企业都可采用。

经该模型算出,开发金本身的碳排放量1年仅约1万6千吨,但,若纳入旗下客户与投资对象计算,整体碳排量则高达3、4百万吨。

「(高碳排名单)列出来后,我们就开始去monitor(监控)。」张立荃指出,包括钢铁、石化等高碳排的客户,虽占其投资组合比率不高,却占总碳排量约5成,集中资源优先锁定他们实施减碳计划,问题就能解决大半。

以碳排审客户,降呆帐风险

第二步,是内部沟通。

「做这个要干嘛?」「为何现在要做?」张立荃回忆,不只是第一线扛业绩的业务,连高阶主管在会议中,也担心减碳会影响营收。「一定会,」他坦承,当碳排放成为衡量客户的新判准,代表审查流程更复杂,也会限缩往来客户范围。

过去1年来,童庆斌与台大团队在开发金各子公司进行了多场工作坊,包括对董事会、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进而对内建立关键认知:「这不只是cost(成本),它是benefit(利益),是opportunity(机会)。」

「这是大势所趋,你如果不往那边(指减碳)去做,很可能到时候连生意都没有。」他解释,台湾企业若达不到品牌客户的减碳要求,被踢出供应链,连带会冲击提供他们资金营运的金融业。而金融机构若能及早辨识出此类警讯,也能大幅降低呆帐等风险。

这便是开发金兑现减碳商机的第三步:辅导客户低碳转型。

扮减碳顾问,增加客户黏度

张立荃指出,除了台积电等早已启动零碳排计划的大企业外,资源相对不足的中小企业,将成为他们现阶段的重点对象,也就是担任客户的减碳顾问,提供资金外的另一层价值,借此与同业创造出差异化,进而提高客户对自己的黏着度。

若客户经沟通仍无法改善,他直言,将透过逐步降低投资比重、甚至将该企业移出投资组合,来完成减碳目标。

福尔摩沙气候智慧服务执行长曹荣轩指出,以数据推算,要完成全台净零目标,每年须付出1兆元的处理成本。这1兆元,就是金融业者可争取的减碳商机。

「低碳转型,没钱万万不能。」安侯永续发展顾问董事总经理黄正忠提醒,开发金看到减碳的重要性,而要将气候、碳排内化金融业务,需要原有人才建立新的技能,这是过去金融业缺乏的。

开发金冲得快,但一位金控副总私下告诉商周,纵然减碳是长期趋势,实务上,台湾对此重视的企业仍相当有限。

面对同业迟疑,「这(台湾碳排数据)资料库,我一定要公开出来,大家都在用,金融业合在一起,我才能确保产业有那压力,去做改变。」张立荃说,「一定要大家共好才有办法。」

《商业周刊17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