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携手台厂与日本电信商 抢攻资料中心低碳商机

工研院资讯与通讯研究所所长丁邦安表示,后疫情时代下远距协作、远距商务及居家工作逐渐成为常态,再加上虚拟经济、元宇宙热潮等因素,预期将持续推升全球资料运算量,带动更多资料中心建置,而应用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也让资料中心朝向微型化、边缘化,更靠近应用端,成为市场发展趋势。此外,AIoT万物联网等多元应用也有机会带动台湾5G专网所需边缘运算供应链的成长。有鉴于市场需求,工研院投入前瞻研发,与日本电信商携手成功打造「沉浸式冷却边缘资料中心」,串联日本、美国、台湾相关供应链,如伺服器、电脑设备、伺服器系统冷却槽、冷却液、监控软体系统等,打造全套解决方案,并成功测试在亚热带气候下之营运。

为了解决资料中心伺服器散热难题,工研院携手台湾伺服器系统厂商共同与日本电信商合作打造「沉浸式冷却边缘资料中心」,是将伺服器浸泡于冷却率高的非导电液体,由于液体的散热效果优于传统的空气冷却,再加上液体透过循环冷却方式,让液体降温回流再继续吸收热能,提升能源效率,搭配特殊冷热通道设计,有效解决高密度、高效能伺服器的散热难题,并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和布署弹性。工研院更与台湾云端协会会员合作,建置系统之电力使用效率PUE值(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PUE)达到平均1.17,优于传统机房的1.6,单一机柜之耗电量减少43%、使用空间少60%,今年也将进入商用场域服务验证。

此技术有五大特色,其一,伺服器高密度配置,相对传统空气冷却需预留空间让空气对流,此技术即可节省空间,提高伺服器排列密度,提升资料中心单位空间运算力;其二,辅助自然冷却,结合通风窗、排风扇和特殊空间通道设计,有效导入外气,排出热能,强化自然环境冷却效果,取代传统气冷,达到节能目的;第三,高维修便利性,采用单相冷却技术(Single-phase Coolant),相对一般双相沉浸式冷却,单向冷却系统不必完全密封,维修时冷却资源不易损耗;第四,快速布署,以「货柜型」模组化,三个月内可快速布署或扩建;最后,监控软体系统,即是透过人性化界面管理,不只确保IT设备能在正常温度下操作,还能细部调整机房内每个可以控制的单元,以最低程度调动辅助冷却设备控制方式达到理想的温度,达到更好的能源使用效率,并可事先预测未来可能的温度走势,在第一时间就做出反应,让IT人员可远端即时掌握资料中心设备健康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