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企业导入科学减碳 需要更完整的国家级碳资料库
面对来势汹汹的CBAM,我国金管会在今年3月正式启动「上市柜公司永续发展路径图」,要求全体上市柜公司在2027年前完成碳盘查,2029年前则要完成碳查证。由于碳盘查的范围包含了企业的供应链,这也促使国内19万家中小企业主纷纷投入资源进行相关业务。
目前在碳盘查的实务上,主要会遇到两大问题:一是企业主并不清楚自己公司的商业行为中,会有哪些行为产生温室气体排放,另一个则是目前的碳资料库建置并不完整,进而导致盘查出来的数据并不一定准确。针对前者,我国经济部工业局或是环保署,都有提出一套给企业依循的指引,尽管内容并不是非常浅显易懂,但只要花点时间研究,还是可以厘清组织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但第二个问题,却可能是导致我国企业被欧盟课以高额碳关税的重大因素。
过去在《温室气体减量管理法》的规范下,全台仅有200多家排碳大户需要进行详细的碳盘查,盘查范围也只有涵盖范畴一的「直接产出」和范畴二的「使用能源间接产出」的温室气体而已,但 CBAM 要求的盘查范围,还包含范畴三,也就是所有间接产生温室气体的行为都在内。然而当我们翻阅环保署出版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盘查作业指引》,又或者是《中华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册报告》,都只能看到针对范畴一和范畴二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范畴三的内容可以说是相当缺乏,导致企业只能仰赖国外资料、同业资料又或者是协助进行碳盘查的顾问公司来计算范畴三的排放总量,这也导致产出的数据品质恐怕无法符合各国所规范的标准,进一步可能导致我国产业被欧盟课碳关税。
就算不论CBAM,当全球已经对于气候变迁有相当共识,将净零碳排视为本世纪最重大的工程时,各国为避免「碳泄漏」导致国力衰退,类似于CBAM 的机制就会在各国政府的主导下开始建立,我国其他重要的贸易伙伴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也已经着手讨论碳关税的可行性,这意味着,若我们的碳数据无法与全球接轨,那企业未来在国际贸易上遇到的阻碍,势必层出不穷。
因此,净零碳排已经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更是这个世纪人类必须面对的最大危机与转机。
要实现净零目标,科学减碳是重要手段,其所仰赖的就是一个完整且正确的资料库;除了能有足够数据检视国内减碳的成果,更能让企业拟订属于自己的减碳策略,同时,资料跨境交流更有助于进行产业投资风险评估、国际碳税公平性、形塑绿色供应链,进而接轨国际碳市场,让整个国家的减碳工程往正确的方向前进。
我们希冀,企业碳盘查工作是台湾面对全新脱碳时代的起点,因应 CBAM新版变革,政府机关除了利用各种政策工具来引导国内减碳工程的进行,更宜重新展开估算影响范围,同时导入数位工具,建立并落实碳盘查机制,进而形塑全面、完善的碳资料库,协助产业因应、降低社经冲击,让整个国家的减碳工程往正确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