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农废料不浪费! 农业部力拚循环再利用 创造新商机
农业部今(10)日举办「全循环零废弃 永续农业新价值」循环农业成果发表会,展现如何将农业废弃物重新回归到农业产业链中使用。(黄敬文摄)
农业部今(10)日举办「全循环零废弃 永续农业新价值」循环农业成果发表会,展现如何将农业废弃物重新回归到农业产业链中使用,甚至研发成工业原料及多样化民生产品;资源永续司长庄老达表示,农业部最主要是透过技术开方,辅导形成商品化,不仅减少环境负担,也可达到固碳的效果,目标将年产千万农废料全部循环再利用。
农业部表示,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产出的农业剩余资源以畜禽粪及稻秆为大宗,因此推动技术落地应用如,另外畜牧粪尿沼气发电、制肥技术、沼液回田浇灌农作物,提供再生能源并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同时研发稻草分解菌制剂,解决露天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均可见为推动农业永续发展之成效。
农业部指出,近10年来农业部试验改良场所及协力的学研单位完成开发,并授权民间使用的农业剩余资源处理与再利用技术已超过200余案,累计授权金额达6150万元,显见开发的技术及商品,符合各界需求与期待。
农业部解释,在经济效益方面,可减少对国外进口资源的依赖,其中透过废弃菇包再制成栽培介质,可取代进口泥炭土与椰纤,而凤梨不仅可以抽取纤维做为纺织业原料,还可与柠檬皮渣开发为青贮料,替代进口刍料,稻草浆制成环保包材,取代塑胶制品的使用。
农业部说明,竹林疏伐、破碎与冲压生质燃料颗粒的作业流程与系列机具的开发,让更新竹材转化为燃料,另外牡蛎壳自发热源包的制造技术,用于复热食品,可开发成户外活动用品,牡蛎壳粉也可用作开发复育礁,可成为水下生态复育的友善材料。
庄老达表示,我国1年的农业剩余资源初估约有1000万吨,农业部的目标是全都可以投入循环农业再利用,最主要透过开发相关技术,再辅导农民、业者再利用以及商品化,不仅可以减轻环境负担,维护永续营农环境,也可跨领域供应永续材料,替代石化原料以达减碳、固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