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个月百强房企拿地约2850 亿 中建华润建发位居前三

全国楼市新政频出,但暖意暂未传递到土拍市场。

近期,合肥、杭州相继完成了一场土地出让,但与楼市气氛活跃不同,两地土拍市场因地块性质等原因,热度并不算高,拿地企业也多为国企。

其中,5月14日杭州卖出4宗地,分布于星桥、下沙东部湾新城、银湖、鹿山板块,出让土地面积26.7万平米。最终,四宗地块均以底价成交,出让金共计38.9亿,成交楼面均价10924元/平米,建发和东部湾新城开发建设联合体等取地。

合肥5月10日卖出4宗地,包括滨湖区科学城2宗、新站高新区2宗,总出让面积约16万平米,总规划建面约21.9万平米,总起价27.56亿。最终,4宗地成交总价近28亿,拿地房企均为合肥国企,被当地业内人士称为“史上最冷清土拍”。

对杭州来说,这是楼市新政后首场土地拍卖,但并未引发房企争抢,业内认为出让地块本身地段偏远,与政策关联度不大。合肥也正在酝酿出台楼市新政,并将加大天鹅湖商务区核心区域、骆岗公园周边区域、“政务东”区域等稀缺优质地块供地。

热点城市近期土拍冷淡,与行业大环境息息相关。近两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土地市场也进入缩量状态,根据中指数据,2023年,全国300城住宅用地成交面积降至近十年最低水平,不足2020年高点的一半,部分地区住宅用地零成交。

今年前四个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2850 亿元,同比下降 9.5%。4月虽然部分一二线城市有土地推出,但房企拿地更加谨慎,导致数据出现下降。

市场洗牌之际,央国企成为当下市场上的主力,民营企业拿地谨慎。前四月重点城市拿地金额TOP10房企中,半数以上为央企国企,仅少数民企如滨江集团在深耕区域补充土储。

土拍榜单的座次也出现调整。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从新增货值来看,前四个月中建壹品、华润置地和建发房产位列前三。中建壹品以470 亿元新增货值位于第一,华润置地以443 亿元新增货值位列第二,建发房产新增货值规模397 亿元。

中建壹品是中建三局旗下房地产投资开发运营平台,与中建东孚、中建智地、中建玖合等“中建八子”共属于中建旗下。去年,中建地产平台共实现合约销售额1472亿元,新增土地储备750万平方米,拿地金额740亿元,在业内排名逐步攀升。

在“中建八子”中,中建壹品的存在度尤高,去年其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333.1亿元,位于中建几大局地产公司首位,全年新增土地储备的货值也达到194.4亿元。今年,中建壹品继续大手笔拿地,在北京、深圳等多地高价“落子”。

除了公开招拍挂市场,4月25日,中建壹品还表示,已收购上海新珑坊企业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及其相应债权,间接获得上海杨浦滨江定海街道154街坊地块,代价约37.5亿元。该地块位于杨浦滨江东外滩,可售货值接近60亿元。

新增货值榜中的华润置地,今年以来动作也较为积极。5月15日,华润置地公布2024年4月拿地公告,披露在三亚、东莞及大连收购了3幅地块,总楼面面积约82.61平方米,就该等土地收购应付的权益对价约为人民币26.7亿元。

建发房产今年来则在杭州频繁拿地,比如之江项目、云城项目、未来科技城低碳未来社区项目等,加上日前拿下的钱塘地块,总拿地金额达到186亿元。

土拍复苏节奏整体谨慎,背后是我国土地供应节奏正在调整,各个城市将更科学供地。

日前,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4 年住宅用地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合理控制新增商品住宅用地供应,库存量大的城市,应暂停新增住宅用地出让,未来新增土地供给量与盘活存量土地规模高度关联。

具体而言,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应暂停新增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同时下大力气盘活存量,直至去化周期降至36个月以下;去化周期在18~36个月之间的城市,要按照“盘活多少、供应多少”的原则,动态确定新出让宅地面积上限。

中指研究院表示,本次自然资源部明确政策导向,将加快市场实现新的供求平衡,而地方政府“盘清家底”至关重要,只有捋清存量规模才能科学决策,合理控制增量土地供给。

根据中指数据,截至2024年4月末,50个代表城市商品住宅可售面积3.36亿平米,按近12个月月均销售面积计算,可售库存出清周期为20.6个月,已达到上一轮“去库存”以来的出清周期高点,其中部分城市出清周期超36个月。若考虑广义库存,周期或更长。

今年以来,已有至少15城发布2024年供地计划,多数城市供应规模缩减,整体同比下降约10%。其中,北京、成都2024 年计划供应量与去年持平,合肥、广州、上海计划供应量降幅在一成左右,无锡、长春降幅超三成,苏州降幅达六成以上。

中指研究院认为,未来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落实“以人定房、以房定地”的要素联动机制,将增量土地供应与城市库存及实际住房需求挂钩,并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但政策也需避免一刀切,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土地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