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TVBS女记者眼中的杨日松 他总是能够洞悉人性

文/安亚

看到杨日松博士的照片,联想到我那已经八十二岁的年迈父亲。他们两人都是一看到人就满脸笑容,亲切和善。曾在建中与大学任教的父亲,和杨博士两人相同之处,就是不厌其烦的教育新进和提问者。尤其在当年社会新闻界仍是阳盛阴衰时,杨博士必定一视同仁,无分性别,对我们提供甚至分析能够报导的内容。

卫星与有线电视刚发展阶段,电视媒体记者对于跑社会新闻这件极辛苦差事是惟恐避之而不及。但我很幸运的有机会加入TVBS,共同打拼草创时期,随后被分派去采访警政消防新闻,经历风吹雨打太阳晒,半夜起床跑新闻,甚至深夜刚回到家,接到电话连衣服都没换就立即再出门,还有因为必须夜宿新闻现场,就只好把摄影设备的包包往地上一放着地就睡的经验。当时家人总觉得这女儿出门像丢掉,回来像捡到,要知道我在哪里看电视就知道。

走进杨博士的办公室,那知名的瓶中头颅比他的招牌笑容还先进入视觉范围。小时候第一次听到杨日松法医之名,是电视新闻报导江子翠分尸命案,播出头颅画面,以求民众提供死者身分,我母亲说,小小的我大概被那人头吓到,夜里起来梦游,站起来梦呓:「人头飞来了,人头飞来了!」

但是我那见到知名大人物杨日松法医的兴奋,超越了黑发黑胡头颅毛骨耸然的感觉。一群求新闻若渴的记者恭敬的站在一旁,杨博士好像看到我特别开心,就说:『妳好像我的孙女。』于是有人起哄,『杨博士偏心女生。』自此,我就成为了杨日松博士的小孙女。每次去法医室报到,他开心到眼睛会笑:『小孙女来啦。』我也会挽着他的手臂回道:『杨爷爷今天好不好?』固定记者聚餐时,杨爷爷若是有参加,都会过来跟我这酒力有限的孙女喝个两杯。不过,杨爷爷并不会因此给我独家,他绝对公平对待媒体。在当时优秀记者众多情况下,每个人的独家全是凭个人的能力。

台湾的刑事鉴识发展与环境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非常辛苦,法医在现场相验尸体哪有像是『CSI犯罪现场:迈阿密』里的法医还戴Channel 太阳眼镜(我很怀疑这哪能看的清楚尸体),足登Jimmy Chou高跟鞋,很性感的蹲在尸体旁相验,十足的CSI + Sex & The City。在设备没有那么神奇先进的情况下,杨爷爷夏天必定是短袖白衬衫,秋冬几乎都是黑灰色的西装,他一出现在刑案现场时,就像是摩西分开了红海一般,大家主动地往两边站,眼睛都掉在杨博士专注的脸庞上,看他会不会出现特别的表情

在CSI当中,为了表达戏剧效果,法医和鉴识人员都会对当事人和案件产生情绪反应,这是在台湾警界在刑案现场与验尸过程中相当避讳的。

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白晓燕遗体中港大排被发现,当时我做SNG 现场报导,TVBS是距离警方和现场最近的媒体。杨法医每有跟任何媒体打招呼,神情沈重的在白晓燕的遗体旁边…他沈痛不语的表情,和当时的刑事局局长杨子敬先生,都还是有礼貌一言不发地转往殡仪馆。我看着仅咫尺之遥,中港大排边地上遗体的水迹,这是少数几次杨法医不和大家打招呼就离开现场……

『CSI纽约』中带着会分开眼镜的法医Dr. Hammerback具有幽默感,这一部分和杨博士非常像。不过,杨博士从尸体的状况进行分析时不带批判,详细陈述但不具情绪,直接却不急促,慬言但不冷漠,投入热诚却不矫情,这些是成为优秀法医与鉴识专家须具备的条件,杨博士不仅为后进做了非常好的示范,也让他独树一格,地位屹立不摇。他的幽默感和乐于分享,更让杨博士赢得尊重与支持。

杨爷爷会在办公室里聊到到过去刑案,他如何从尸体上的证据进行研判,例如可能使用工具,角度,产生的伤痕,体内水份,加上重建现场判断可能发生经过等。从杨博士这边学到,至今仍然极为受用的,就是『观察』,『动机』与『经过』,这些基本逻辑的建立,帮助我具有更锐利的敏感度与判断的本能,同时可以应用在任何事情工作上面。

在离开媒体后,从事咨询顾问管理方面的工作,每每在感观察与会者反应,肢体语言和眼神,与脸部细微表情转变,进而在平面文字的用语分析,甚至是电话中的语气,和前后用语的连贯性,去判断对方的真正想法,以随时调整沟通策略。进而在经营和项目管理上,程序流程与追踪,最根本的—洞悉人性与理解动机,以及由结果研判过程,是执行任何事情的基础。虽然,常常被朋友说我凡事过于分析。但这已经长久养成的习惯,却对我在工作执行顺利上有绝大的助益

杨日松博士过去工作的环境,并没有炫耀先进的科技与充足的预算从旁协助,他成为传奇,一切都是靠着绝对扎实的基础,广纳百川,不间断地追求知识和深厚经验的累积。他的工作与环境不是好莱坞化的电影和电视情节,但有限的资源却让他独一无二,我真的很庆幸自己是在卫星与有线电视媒体初萌芽的革命阶段进入业界,参与到产业的转变。虽然老友王尚智到现在还认为我的娱乐新闻料好实在至今无人能比(这是他说的),但杨日松博士给我不同角度看刑案与人性的关系纠葛,社会新闻给我的洗炼,让我此生永远感恩。

杨爷爷,您好好安息

▲安亚娴(中)与中视记者合照,左一为周守训。(图/池熙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