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子婴:劝胡亥,杀赵高,他是秦始皇唯一血脉,却惨死项羽之手

秦始皇生前饶恕了两个不该饶恕的人,其一为李斯,当年秦始皇下逐客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其列,靠《谏逐客书》说动了秦始皇,成功留在秦国。

其二为赵高,赵高做中车府令的时候曾犯下重罪,按律当斩,蒙毅准备按律办事,赵高却说动了秦始皇,官复原职。

不想,这两个人在秦始皇死后矫诏立胡亥而催促扶苏自杀。

当然,赵高就是那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之人。他说动李斯发动沙丘政变,之后成为秦二世最信任的人,实行重刑苛税,斩杀众公子,除掉蒙恬兄弟,后又设计除掉李斯成为丞相,孤立秦二世,指鹿为马,暗通刘邦,最后发动望夷宫政变,杀死胡亥,扶立子婴。

公元前207年,赵高也被砍死在秦宫大殿,让他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动手杀他的,居然是他的宦官同僚。

这个砍死赵高的人,名字叫做韩谈。

韩谈原本是秦皇宫里的一名宦官,在此之前,他属于那种默默无闻的“小透明”。

但是因为诛杀了赵高,韩谈得以青史留名,他之所以能成功,还有赖于秦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也就是秦三世公子子婴。

那么,子婴与韩谈,是如何杀死赵高呢?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50岁时,第五次巡游途中生了重病。他自知时日不多,于是写下立扶苏为太子的遗诏后,就撒手人寰。

但是随行的宦官赵高,与秦始皇的十八子胡亥,以及丞相李斯经过密谋,封锁了秦始皇已死的消息。

三人篡改了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伪造了另一封诏书,借“不忠不孝”的罪名逼迫贤良的公子扶苏自杀,史称“沙丘政变”。

秦始皇嬴政共有33位子女,其中,最看重的是长子扶苏,未来的皇室接班人。而胡亥则是秦始皇的第18个儿子,少年时期开始在中车府令向赵高学习法律。

赵高本是秦国宗室远亲,为人勤奋精明,善于观言察色、献媚讨好,很快就博得了胡亥的好感。在私底下,胡亥很喜欢且很信任赵高。

与此同时,靠着三寸不乱之舌,赵高也在秦始皇的身边混得风声四起。

有一次,赵高犯下重罪,按律应该处以死刑,赵高巧言令色为自己辩解,最终使秦始皇赦免了他,并官复原职。

当然,秦始皇在位期间,赵高只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危害秦王朝的行为。

后来,赵高导演了“沙丘政变”,篡改遗诏扶秦二世胡亥登上皇位。而赵高也因为拥立之功,被封郎中令,成为了胡亥最亲信的决策者。

成功上位之后,赵高在胡亥的纵容下,干了不少人神共愤的事情。

首先,为了巩固权力,赵高开始疯狂地铲除忠良。

蒙恬、蒙毅二人,成为了赵高第一个开刀的对象,其中,蒙毅被冠以“阻太子继位”之罪,在狱中被迫自尽,而蒙恬不久后,同样也是吞药死在了狱中。

除掉蒙恬、蒙毅后,赵高转而开始对付起秦王室,当时,至少有20多位秦始皇的子女,被赵高处死在咸阳街头。

这些人,均是胡亥的兄弟姐妹,但对于他们的死,胡亥置若罔闻,任凭赵高肆意诛杀。

至于那些正直的官员,要么被调离,要么被驱逐,最终,赵高的权势越来越大,而他的最后一个目标,就是当初共同参与“夺嗣之变”的丞相李斯。

李斯在胡亥登基之后,似乎像变了一个人,他很少出现在朝堂上,即使出现,也大多是沉默不语,对于赵高的胡作非为,李斯则是充耳不闻,仿佛一切和他无关。

直到公元前208年,右丞相冯去疾,大将军冯劫和李斯三人联合向秦二世进谏,请求暂停修建阿房宫。

赵高利用这件事在秦二世面前挑起了秦二世对二冯的不满。二冯是父子,同朝为官。他们深知自己逃不出魔掌,在被逮捕前商量说"将相不受辱",而后父子俩一起自杀。

可能是心中有愧,也可能是想独善其身,李斯事后摆出了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

但他想事不关己,赵高却不会放过他,毕竟李斯是当初参与篡改诏书的人之一,如果李斯把这件事抖出来,那么赵高将会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李斯必须死。

为了置李斯于死地,赵高捏造李斯之子李由,与大泽乡起义的陈胜吴广等人有暗中勾连的嫌疑,以此让胡亥下令对李斯展开调查。

同时,想方设法地堵住了李斯想要向胡亥申辩的机会。最终,不明就里的胡亥在赵高的蒙骗下,下令将李斯腰斩。

李斯被杀后,赵高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秦朝的丞相。此时朝中无论大小事情,均由赵高一人说了算,大权在握的他,就逐渐开始对胡亥轻视起来。

某次,赵高命人牵来一匹鹿,当着胡亥的面说这是献给胡亥的“马”,胡亥很疑惑,这明明是鹿,怎么会是马呢?但赵高坚持称这是马,并且,朝臣们迫于赵高的威慑,也纷纷说这就是一匹好马。

“指鹿为马”的典故,就是这么来的,赵高此举,就是为了向朝臣们证明,自己才是大秦说了算的人。

不久后,赵高为了扩张自己的权力,又把杀戮的双手伸向了地方政权。

赵高鼓动秦二世效仿父亲秦始皇巡游天下,途中他又建议秦二世把那些不听他们话的官吏杀掉,以树立皇上的威信。

秦二世点头照办,就杀了一批,那些还留着脑袋的,整天提心吊胆,如覆薄冰。

能杀得先杀,不能杀的就搞下去。赵高利用秦二世对自己的信任,挤掉不少正直的大臣,并在朝廷上下安插了大批自己的人。

赵高的弟弟赵成,被封为中车府令。赵高的女婿阎乐,也当上了咸阳的县令。

赵高还建议秦二世应该居住深宫中只管听取汇报,少和大臣见面,避免秦二世在大臣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

就这样,赵高切断了秦二世和群臣联系,一步一步把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秦二世曾经对赵高说:做了皇帝,我想尽心享乐。从此,秦二世一心一意享受皇帝奢靡的生活,赵高一心一意代替秦二世管理天下。

大权在握的赵高继续征发大批的百姓,无偿来修造阿房宫和骊山墓地,又给咸阳调集5万士卒专门负责守卫。

这些劳命伤财的行为,最后都是农民自己买单。

到了秦二世末期,大秦已经是摇摇欲坠,各地混乱不断,包括咸阳所在的关中地区,也是盗贼横行。

另外,各地的秦军,皆被起义军击败,甚至名将章邯,也倒戈向了项羽。

这一切,让胡亥寝食难安,他找来赵高质问为何会弄成现在的样子,结果不曾想,赵高却有了弑君篡位的念头。

胡亥最终死在了赵高手里,赵高杀他的理由是“无道暴君,残害无辜”。

秦二世死后,赵高拿到了象征权力的玉玺。

可是,大殿之上,赵高准备自己宣布登基的时候,他突然发现,所有的文武百官都低着头,无声地抗议他的行为。

"天弗与,群臣弗与。"

眼见没有人支持自己,赵高也是十分无奈,他深知自己的威风是建立在秦王朝尚且存在的情况下,如果强行登基,那么眼前的大臣,极有可能会杀掉自己。

他心中谋划着先稳住朝臣,找个傀儡皇帝,再挟天子以令诸侯,从长计议。

于是,赵高不得不改变主意,将玉玺传给了子婴。

子婴在史料记载中,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当初赵高设计诛杀蒙恬、蒙毅时,子婴就冒着危险,向胡亥进谏,但胡亥并没有听自己这位兄弟的。

而今,由于子婴是秦始皇硕果仅存的血脉。因此,赵高就不得不迎立子婴。

当然,赵高迎立子婴属于无奈之举因此,他就在子婴的继位过程中玩了一个小心眼,他声称此时秦朝的领域已经被起义军占去不少。按照秦朝当前的疆域,子婴只适合称“王”,而不是称“帝”。

为此,赵高让子婴在家斋戒五日,然后再到宗庙祭拜祖先,接受传国玉玺,登基称王。

不过,子婴显然是不会再给赵高这个机会了。

按照子婴的计划,是拒绝赵高的拥立,这样赵高为了能继续控制朝堂,就不得不亲自前来请子婴,只要赵高一来,就安排提前埋伏好的勇士,当场杀死赵高。

正当子婴在谋划如何杀死赵高时,一个叫做韩谈的宦官找上门来。

韩谈也是秦宫里的宦官之一,不过,他向来对于专权的赵高十分不满,因此,他自告奋勇,表示愿意担任结束赵高生命的人。

一切筹划得当之后,子婴按照计划,推说自己身体不适,不愿前去接受王印,不知是计的赵高,只能前往子婴的斋宫,而他刚踏入斋宫,韩谈瞅准时机,上前一刀将赵高砍死。

子婴下令诛灭赵高三族,把赵高人头悬挂在咸阳城内示众,天下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至此,大秦的掘墓人,曾经为祸朝堂,逼死公子扶苏、忠良之臣蒙恬、蒙毅的赵高,就这样死在了秦王宫中,并被诛灭三族。

赵高一生杀人如麻,指鹿为马,坏事干绝,最后也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真是大快人心!

然而,一手遮天的赵高虽然死了,但是被他祸害的秦王朝已经千疮百孔、岌岌可危。赵高死后,子婴一心想重振大秦往日的风光,奈何大势已去,各路起义军已势不可当。

三个月后,刘邦率领的义军逼近咸阳城下,子婴只得向刘邦投降,并在项羽攻破咸阳后,被杀死在阿房宫中。

赵高本是一名普通的宦官,但是因为其善于钻营,别有用心地设计让昏庸的胡亥登上了皇位。赵高果然因为拥立有功,再加上他花言巧语迷惑秦二世,致使胡亥不理朝政,权力也被架空。当看到秦王朝岌岌可危时,赵高又背叛了秦二世,为窃国大计的实施逼死了胡亥。

本想夺下玉玺就可以当皇上,无奈群臣集体缄默以示反抗。赵高本想从长计议,先拥立子婴为王,但子婴并不想再重蹈二世的覆辙,先下手为强,设计杀死了赵高,为秦王朝除掉了最大的祸害。

至于杀死赵高的韩谈,在秦朝灭亡后,再无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