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心理专家:留学的人生不止有学业 父母要给足安全感

心理专家:留学的人生不止有学业 父母要给足安全感(来源:本站教育频道综合)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培训部主任李同归、清华大学-伯克利心理学高级研究中心特聘教授陈绍建接受本站采访

2018年3月24日,“平安留学伴你行”公益宣传活动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行。本次活动展示了平安留学案例及《中国留学人员守则》等,并举办了《平安留学大讲堂》,展示了平安留学行前培训工作10年来的成果。本站教育在活动中专访了清华大学陈绍建教授、北京大学李同归主任。在采访中,我们就留学生在海外时的心理压力等话题进行了详细沟通,以下是本次访谈的精彩内容:

本站教育:陈教授、李主任你们好,我来自本站教育,很荣幸今天你们接受我们的采访,请先跟我们的网友打声招呼。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培训部主任李同归

李同归主任:各位网友好,我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培训部主任,我叫李同归,主要从事心理学方面的教学研究的。

清华大学-伯克利心理学高级研究中心特聘教授陈绍建

陈绍建教授:各位网友好,我是清华大学-伯克利心理学高级研究中心特聘教授陈绍建,很高兴来到本站跟大家见面。

本站教育:留学生在留学过程中造成人身安全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刑侦专家李昌钰曾概括为三点:情感因素、学业压力、不良诱惑,情感因素导致的恶性案件越来越多,对于出国时多数尚处青春期的留学生来说,在情感发生变故或遇人不淑时,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李同归主任:留学过程中真的很容易碰到这个问题,因为我自己就有留学经历,所以我对这个感同身受,所有有过留学经历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在国外是好山好水好寂寞,国内是好脏好乱好开心。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国内国外的差异,主要反映的就是心理上的差异。我们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在2013年时,北京大学心理系和清华大学心理系的领导联合起来,和教育部呼吁成立出国留学人员心理方面的支持项目,后来在教育部当时的负责人郝平先生的批示下,以及在教育部国际司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项目组,一直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一起做留学生行前心理健康、心理调适方面的工作。这几年,我们做了差不多近百场的行前培训,针对这些问题做了相关的行前教育,让孩子们出国之前大概有一个心理准备,具体内容我们先听听陈教授怎么说。

陈绍建教授:谢谢李主任介绍背景情况,关于国外留学中出现的“好山好水好寂寞”的现象,其实是因为我们离开了熟悉的国内环境到了国外有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适应过程中出现情感危机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很多人会担心,尤其最近一两年出现很多因为情感困扰、情感危机导致的严重事件,媒体一报道就放大了整个社会对事件的关注程度,实际上媒体报道的只是个别情况,针对更大的留学群体来说比例还是蛮低的,所以我建议本站在线观看的观众不要慌张,不要觉得问题大得不得了,其实并没有。

但是,对个人、对家庭来讲那就是百分之百,孩子出了问题,失踪了,最后找到了尸体,那对家庭就是致命打击。所以问题还是要重视的,不能说问题不严重我们就不关注,但不要想象得太严重,这样大家都不敢出去留学了。所以要客观理性地看待情感危机出现的严重后果,比如失去生命,这个我们的确要关心。针对这个问题从我们心理学的角度给大家三条建议:

1、在留学出去之前做好充分的案头准备工作,对留学国的历史、地理、人文,尤其是生活方式、价值观、人际交往方式要有足够的了解,先在理论知识上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实地留学之后再去留心观察,去印证对照是不是存在这些问题。有了较好较全面的了解和心理准备后,出现你心目中喜欢的对象和想要结交的朋友时才可能有自信地投入交往。

2、我建议对刚出去留学不久的人不要马上进入情感需求的填补状态中,看中了心仪的异性,先做一段简单的交往,不要一起生活,了解对方的宗教信仰、价值观,搞清楚之后再决定是否要和他交往。

3、我建议到了留学国以后,先把所有可能帮助的渠道搞清楚,不要等去了以后找不到人帮忙,尤其是情感上的危机,先在使领馆、同学会、同乡会认识一些朋友,尽快建立联系,保持经常联系的习惯,这样一旦有了情感危机就能找到人帮忙。

本站教育:我们聊聊学习压力,中国留学生可能由于语言问题、教育体系的差异以及未来就业,留学生家人对留学生学业的期许等因素,导致留学生承担巨大的学习压力,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很好的疏解,日积月累很容易导致一些心理问题和不幸事件的发生。而且我发现,此类事件往往集中在非常优秀的学子身上,“优秀”仿佛成了这些学子的魔咒,当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时,留学生应该怎样有效应对?

李同归主任:确实,在所有留学生里,学业压力恐怕是最大的压力之一。每个人留学生出去总想有所收获,压力会不可避免地存在,我们老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有压力并不是坏事,压力到一定程度时能激发你的学习积极性,使你的学习效率更高,适度压力是正常的,而且也是必须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压力过大,怎样疏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刚才陈教授提到我们留学生需要有比较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一定要知道你去留学国以后遇到困难可以向谁求助。在国外比较优质、排名靠前的大学里都有这种制度,一个本地学生带你去适应学校环境,告诉你怎样选课,办哪些手续,这些学校都会有这样的角色来帮助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所以,你一定要和留学所在国的同学友善交往,要有能帮得上你的朋友。

另外,原来的社会关系网不要断掉,当有一些压力需要疏解时,一定要随时跟国内的好朋友、闺蜜联系,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属于外部求助。实在感到困扰时,我们使领馆也都有教育组,会给大家提供相关帮助,学校里也有学生联席会,中国留学生联谊会等,应该也会给你推荐有用的信息,这些对你来说就是一个途径,能够获得外部资源的重要方法。

但除了外部资源,更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调节,最简单、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去运动!举个简单例子,跑步时你就不会想七想八,而是会集中注意力,这样能把你的精力从胡思乱想中抽离出来,学会了这些放松方法之后很容易就能回到正常状态。良好的锻炼习惯、运动习惯是一种非常好的行为方式,而且对每个留学生来讲是很容易做到的。你可以强迫自己按时起床、按时锻炼,到外面走一走,这是你自己内在动机的调试,这些做法对于留学生来讲是相当重要而且有效的。

陈绍建教授:缓解压力,抵抗心理上的困扰其实有两个方向:一是由外到内,刚才李主任讲的就是由外到内,我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为去改变内心的认知,因为心理上的问题都是从内心出来的,但外在行为、构成的各种活动(比如有规律地锻炼健身)就是很好的缓解压力、释放压力的方法,比如每个月都约熟悉的朋友去爬山,这是外在的做法。内在做法其实是根本,但内在做法需要提前做准备,比如说,如何看待留学这件事情,留学出去是否意味着我就会功成名就?(主持人:这是个好问题!)

很多人认为,尤其是80年代开始外派留学的时候,基本都是从优秀人才中选了又选才可能出去,所以这些人在心目中对自己就有很高的定位,这种自我定位和期望的提高就会给自己内心增加很大的压力。以前认为海外留学回来都是不得了的,他自己也有这种认知,所以这种压力是没有必要的,只是换了一个学习环境,换了一种教育方式,可能让你学到了跟国内不一样的东西,也不见得就一定是先进的东西。当然,我们去欧美发达国家可能会学到我们国家没有的先进经验,先进经验也没有多了不起,但我们好多人会以偏概全,觉得留学的就很牛,觉得一定会成功,这方面一定要有认知改变。其实,学业的成功只是人生中很小的一部分,这是好多人没有想到的。刚才李主任讲定期出去活动,参加社交,人生真的不只是学好,学好之后还得生活,还得工作,一辈子在学校里拿第一可能吗?不可能!所以人生的幸福来源是生活,生活一定是全面的,是多姿多彩的,要更多地考虑学业和人生的关系、学业和工作的关系,这样学业压力可能会有缓解,这是由内到外的认知。

本站教育:陈教授讲得非常好,留学生在外应该考虑学业与人生、学业与工作的关系,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学业上。但有时,家长对留学生的学业会更敏感、更焦虑。

陈绍建教授:这方面我真的可以说一说,我自己的孩子就在美国留学,我跟孩子的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就不一样。爸爸会怎么想呢?孩子会长大的,你给他足够的空间,让他自己体悟、自己去受挫折他才能长大。妈妈不这么想,妈妈觉得当有问题时,马上帮他解决。母子俩天天打电话,天天在微信上联系。这个结果是什么呢?我的儿子有时候对妈妈的关心表示会烦,所以做父母最重要的不是时时刻刻关心他,而是留出足够的空间,围一个框,给他设一个边界,比如不能吸毒,不能参与打架,不能偷窃,不能欺骗别人等等,基本的框架给他定好,剩下的让他自己去干。

本站教育:我想知道陈教授你们对孩子在学业方面有没有特别大的期许,希望他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陈绍建教授:我接着就要讲这个问题,现在的中国家长,我不是说全部,至少很大一部分对“成功的人生”有一个错误的定义。我们现在容易简单地物化成功和幸福,做父母最大的愿望是孩子过得幸福,我们每个人都想追求幸福,那要幸福怎么办?要幸福就要成功,那成功又是什么,成功就是考第一,至少考前十名吧?所以家长,尤其妈妈会特别关心“你这回考得怎么样?排名第几?”在欧美留学,人家不排名,所以孩子说“我不知道啊!”,家长就会接着抱怨“你这都不知道?!”所以,我要建议父母,尤其是妈妈,千万不要把国内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用到已经正在留学的孩子身上,这样孩子会倍感压力!成功不是分数决定的,成功也不是拿几个奖项决定的,也不是发表几篇论文决定的,我们会逐渐发现智商只是学习的一个门槛,真正人生的成功、事业的成功,情商起到决定作用,但并非要绝对物化,但你可以问问孩子交了多少朋友,认识了几位教授,这倒是可以。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精神、物质兼具,要以孩子自己的感受为主。如果孩子不适应外面的学习环境,父母可以征询孩子的建议,比如需不需要我们的帮忙,或是找别人给你指导指导,这是有必要的,而非每次都追着分数问,给孩子徒增压力,即便这在国内已经习以为常了。

李同归主任:刚才陈教授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父母最主要还是得给孩子安全感,这种安全感相当重要。对于在国外留学的孩子来讲,国内的这些社会知识体系在那边不一定适用,父母是孩子永远可以依靠的地方,安全感非常重要。刚才陈教授提到了一种类型的父母,我们接触到另一种类型的父母:把孩子送出国,感觉自己辛辛苦苦供他留学,花那么多钱,终于出国了,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心事了了。每次跟人家说起孩子出国时,会觉得孩子给自己长了脸,但孩子在国外究竟怎么样,仿佛一点都不重要也不操心,实际上这种状态下的孩子也容易出问题。

陈绍建教授:对,完全放手也不行。

李同归主任:完全放手,孩子会觉得父母感觉自己像个“麻烦”,想把自己推开,这样的孩子特别缺乏安全感。这种情况下,情感方面的小问题,学业上的压力,很可能就会被放大。所以作为家长,核心还是要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良好的安全感,能提升留学生在海外生活的适应能力和幸福感,这是我们接触很多留学生后,父母回过头来给我们提供的真实案例。习总书记在留学工作会议上也提到过,留学是一段很宝贵的经历,留学生是国家能堪大任的栋梁之材,我相信这样一段宝贵经历,只要抓住抓好,调节好自己,一定会平安留学、健康留学、文明留学,最后成功留学,因为这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人才储备资源。相信本站的各位网友们,只要你有这个经历,大部分同学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本站教育:谢谢李主任、谢谢陈教授,感谢你们今天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