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参与国际暗能量光谱仪计划 绘制宇宙3D地图

清大参与国际暗能量光谱仪计划,绘制宇宙3D地图。(DESI Legacy Imaging Survey D. Lang (Perimeter Institute)提供)

图为这次发布数据中的一小部分,每个红圈都代表一颗恒星,点进去可看到大量天文讯息。(DESI Legacy Imaging Survey D. Lang (Perimeter Institute)提供)

清华大学天文所助理教授安德鲁.古柏(Andrew Cooper)参与DESI(Dark Energy Spectroscopic Instrument)暗能量光谱仪计划,集结全球超过70个研究机构、数百位科学家及工程师,14日与国际同步公布自2021年观测至今的第1批共200万笔天体光谱,免费提供全球天文学家使用。

古柏说,过去30年来,天文学家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却无法用已知的物理学来解释现象,只好将这股神秘力量称为「暗能量」(Dark Energy),为了更加了解暗能量,跨国研究团队耗时10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打造「暗能量光谱仪」,并从2021年起展开观测。

古柏说明,暗能量光谱仪的前端是由5千个独立的光纤「眼睛」所组成,每个光纤各由一个小型机器人所控制,能同时透过望远镜观测、捕捉光波;尾端则布满感测器,就像装置的「大脑」,能处理搜集到的光谱资讯,具强大的观测和分析能力,同时可观测数千个星系,并以极高的效率输出高品质的天体光谱。

古柏也说,掌握这些光谱能帮助天文学家推算出天体的温度、质量、表面密度、表面重力强度、金属含量、朝向或远离的速度等资讯,这些庞大且完整的资料,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宇宙的历史,并探究宇宙加速膨胀的原因。

「这就像绘制出宇宙的3D地图,」古柏比喻,而且只要点进图上的一颗恒星,就可以看到它的组成成分与移动方式,科学家们也能根据这张地图推算出恒星之间的距离。

清大指出,这项史上最大的星系光谱观测计划,由美国劳伦斯柏克莱国家实验室(LBNL)主导,并由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资助,预计2025年能观测到逾4千万个星系、1千万颗恒星,包含银河系中的恒星、遥远的星系、及超大质量黑洞,绘制出有史以来最大、最详尽的宇宙3D地图。

而古柏是其中「银河系巡天计划」(DESI Milky Way)团队的两位负责人之一,团队由30多位跨国天文学家组成,主要分析银河系的恒星光谱,这次公开了约50万颗恒星的资料,研究成果也发表在《天文物理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

除了古柏外,台湾参加国际暗能量光谱仪计划的研究团队还包括另1位玉山青年学者台大天文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蓝鼎文,他统筹数十位科学家所组成的团队,负责检验暗能量光谱仪量测出的光谱数据品质是否达标,结果显示,准确率超过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