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教授护眼科技结合「台湾达利」跨界演绎好光艺术

清大教授周卓𪸩(右)开发不热不烫、无蓝害的OLED烛光,结合有「台湾达利」之称的艺术家庄志辉(左)创作的「好光艺术」,2日在清大教育馆展出。(王惠慧摄)

清华大学教育馆2日展出跨界「好光艺术」作品展,由清大材料工程学系教授周卓𪸩开发不热不烫、无蓝害的烛光OLED,结合有「台湾达利」之称的艺术家庄志辉创作,让人们认识OLED好光,部分作品预计9月底将在庄志辉澎湖个展展出,提前在清大抢先亮相。

周卓𪸩发明的烛光OLED,多次获国内外大奖,不仅对人眼友善,也友善生态及文物保存。周卓𪸩说,艺术作品日夜观赏时感受不同,好的光源结合艺术,也提升了心灵层次,他认为「光不只是光」,台湾除了半导体外也有好光艺术,盼作品从清大、澎湖一路拓展到全世界。

「我选择和好的理念绑在一起,」庄志辉说,艺术创作的选择很多,与周卓𪸩合作多年,从第1代光源现已发展至第5代,十分认同科技结合艺术表现,他指科技带来文明使生活多元,却也使生命复杂带来伤害。

庄志辉也介绍这次展出的作品《梦中天际》,是与第4代光源结合,上方蝴蝶状构造,下方则是模拟人体构造,当观者靠近作品时,光源会有不同频率的闪动,更近听有紧凑频率类似心脏的鼓动声。

这次好光艺术展作品的题材,包含人生道路的迷茫,作为父母对儿女的呵护,甚至也有对台湾这片土地的关怀,使用到不同艺术材质,立体与平面的结合,在木雕、画作、烛光等相互衬托下呈现。

清大艺术学院副院长萧铭芚说,「科技应为艺术所用」,他对这次展出的作品《方向》感触最深,盼作品也鼓励学生能跟随内心、展现自我。清大艺设系副教授梁莉苓指出,艺设系团队预计在今年底进行第2场「好光特展」,届时将以玻璃艺术结合复合媒材装置的形式,再次阐述「无蓝害」烛光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