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困扰恐致这病!男子日拔700根头发遭排挤

北医附医精神科主治医师蔡尚颖表示,拔毛症好发率约为1%,成因多源自于外在的情绪困扰,例如升学、求职或与家庭成员相处紧张所产生的压力。图为拔毛症患者。(北医附医提供/林周义台北传真)

一名男子国中时期爸妈离异后,身陷情绪困扰,除了想念妈妈,也常遭遇爸爸家暴,逐渐养成拔头发习惯,每天拔除的毛发量高达7、800根。医师表示,拔毛症好发率约为1%,在国高中3个班级中可能就有一人患有拔毛症,有些人拔除毛发后会吞进肚子,导致肠阻塞,也有人因着拔毛习惯改不了,造成求职、人际关系问题的恶性循环,但若积极配合治疗,就能避免不经意的拔毛习惯。

北医附医精神科主治医师蔡尚颖表示,拔毛症好发率约为1%,成因多源自于外在的情绪困扰,例如升学、求职或与家庭成员相处紧张所产生的压力等,有些情绪困扰者会借由咬指甲、抠皮肤缓解压力,拔毛症患者则透过拔毛舒缓情绪,并逐渐演变为无法控制地拔毛。一般而言,每个人每天掉的头发约有150根,若拔除的毛发超过150根,就会出现明显秃一块的情形。

曾有一名患者,爸妈在国中时期离异后,与爸爸同住,因想念妈妈,加上遭受家暴,逐渐养成拔头发习惯。另有一个女生,拔毛症出现后,头发一块一块秃,一直戴帽子,人家觉得她很奇怪,求职不顺,也没有要好的朋友,渐渐畏惧与人相处,甚至因为没有工作,只能回家当啃老族。

蔡尚颖表示,拔毛症患者所拔的部位,多为随手可及的区域例如眉毛、前额及两侧头发。若拔毛行为已到自我无法控制、影响外观且出现社会畏缩、烦躁而影响成就表现表现时,就需要专业治疗介入。

若在发病早期就发现,可借由心理治疗,找出压力源头,避免特定的情境促法拔毛习惯,例如若个案是在爸爸酗酒、父母吵架等开始拔毛,医师就会提醒爸爸少喝酒,或请父母吵架时关起门来;若为后期才治疗的患者,则以行为治疗为主,假设个案习惯洗澡时用右手拔头发,可转个方向,右手伸起就会碰到墙壁,若习惯游戏卡关时拔头发,则可在手指上黏上胶带,增加握取毛发的不便感。

新学年即将开始,蔡尚颖表示,若家长发现自家小孩出现这样的困扰,可利用暑假期间,向医师求助,只要患者愿意配合,大约几个月的时间,症状就能获得改善。经过治疗,患者才能避免后续人际关系、求职碰壁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