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做学问不是为了考试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梁丹)12月3日,2023丘成桐中学科学奖总决赛在清华大学落下帷幕。这是该赛事举办的第十六个年头。当天,竞赛总主席、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站在中学生之中,笑容可掬,一如既往。当与年轻学生在一起时,他总显得那么容光焕发。谈起举办赛事的初衷,他提起两个儿子参加英特尔天才大赛的经历。他清晰地记得孩子们从中获得的成长:变得对科学更感兴趣,甚至决定选择科研作为一生的事业。

这一赛事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以善款支撑赛事的运营。他感谢泰康人寿陈东升、东润公益基金会孔东梅、新光国际创投股份有限公司林皓昱等捐赠人。

回首十六年,丘成桐认为,参赛中国学生的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第一次在中国举办数学竞赛的时候,基本上我们的中学生不怎么懂得微积分。到了今天,我们的同学不但懂得微积分,对他们来讲微积分甚至更高深的数学都变成一个很简单的工具,能够运用自如。有些文章都可以发表在相当好的杂志上,我们的进步是能够赶得上世界最先进的水平的。”

中学时代,丘成桐偶然读到陈省身先生撰写的《学算四十年》备受鼓舞,立志成为世界一流的学者。丘成桐以知名数学家欧拉为例,欧拉就是在十三四岁时受到伯努利父子的影响。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幼时虽然没有听过爱因斯坦的讲座,但阅读了大量爱因斯坦自传、演讲,于是选择物理研究。

对于丘成桐中学科学奖的评委们而言,他们参与的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评审,而是给予孩子们的热爱以回馈,为学生们初步的思考提供建议,更是以自身学识、风度潜移默化,为年轻学者描绘远大目标。

中学培养兴趣;大学打好基础,接触各个学科,得到充分发展;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做出第一流的研究——这是丘成桐对于培养优秀数学家的考虑。

在今年的赛事中,来自新加坡、泰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选手表现亮眼,展现出很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让丘成桐进一步思考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

他呼吁,尽快改变中国基础教育“刷题备考”的教学方式,转而注重保护孩子们的兴趣、好奇心,这样才能培养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下一代。 “做学问不是为了考试。我们要学习各种工具,也要增强好奇心,对学问有兴趣。”“创造性的想法与训练基本工具都要一同并重,我想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丘成桐表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这十多年来的成长,令人难以想象,优秀大学生的水平已经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但是研究生方面还不够。他希望,这项赛事能够与大学教育相结合,储备中国下一代科研人才,成为中国建设一流研究院的中坚力量。

“期望在中国本土能够做出世界第一流的学问,这是我们的期望,同时我们也有很大的信心能够完成它。”丘成桐说。

2023丘成桐中学科学奖总决赛现场,丘成桐与师生交流。学校供图

2023丘成桐中学科学奖总决赛现场,丘成桐与师生交流。学校供图

作者: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