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碳燃氫發出零碳排電力?學者打臉:中研院1件事沒說
中研院日前举行去碳燃氢混氢发电技术发布会,展示去碳燃氢混氢发电技术成果。记者叶信菉/摄影
中研院与台电日前称以「去碳燃氢」技术发出第一度「零碳排电力」,但清大工程与系统科学系特聘教授叶宗洸指出,「去碳燃氢」需维持摄氏700至900度高温环境,甲烷才能热裂解,「但到底是燃煤还是燃烧天然气来维持?中研院没有说清楚」。
中华民国核能学会今举办第3届第1次会员大会,叶宗洸出席参与,会前接受访问时表示,去碳燃氢的发电技术,甲烷不仅是原料更是燃料,透过燃烧甲烷产生高温,再以热裂解的方式,分离另一批甲烷当中的氢气与炭黑。
蔡宗洸说,以化学原理上来讲,拿甲烷当作燃料并不划算,1莫耳的甲烷,经热裂解后可产生2莫耳的氢气与1莫耳的碳黑,碳黑虽被封存或其他利用而不会排放,但是生成的2莫耳氢气,其燃烧功率必低于1莫耳甲烷,可能只剩60%。
叶宗洸直指,甲烷热裂解是一个吸热反应,若要热裂解就要维持摄氏700至900度的高温环境,期温度远高于超超临界电厂摄氏500至600度的运转温度,且需消耗大量热能;而第四代反应器的高温气冷式反应器,运转温度就是摄氏900度,认为此为维持甲烷热裂解环境的最适合选项,「这样能说政府其实是朝发展核能方向前进吗?」
叶宗洸进一步表示,分离甲烷当中的氢气与炭黑,在分类上属于「灰电」,这种氢气并不干净,因此,若要达到发出干净的电力的目标,应与核电配合,利用核反应本身产生的高温,就能取得干净的氢气。
叶宗洸表示,国际上把再生能源产生的氢气称为「绿氢」,因为它是洁净的;以核能产生的氢气同样也是洁净的,但核能遭到污名化,因此被称为「粉红氢」;至于利用甲烷当原料制作氢气,却是代表不环保的「灰氢」。
叶宗洸说,甲烷也是温室气体,就算不燃烧,光是逸散到环境也会造成温室效应,且效力是二氧化碳的24倍。
中研院日前举行去碳燃氢混氢发电技术发布会,展示去碳燃氢混氢发电技术成果。记者叶信菉/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