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精选》台电拚零碳电力 「氢」装上阵发电一小时减碳一公吨
兴达电厂做为国内首座燃气混氢示范基地,代表着台湾迈向2050年净零排放的国家目标中,在能源转型上的一个里程碑,甚至有可能改变台电是能源部门「台湾第一大排碳户」的事实。(图/ 远见提供)
因应净零碳排趋势,台电积极能源转型,以兴达电厂做为国内首座燃气混氢示范基地,第一阶段混氢5%,再逐步提高至15%,实践低碳变零碳的愿景。
「一动土,开工大吉。二动土,弘基永固。三动土,工程顺利。」2月18日,台电高雄兴达电厂,格外喜庆,在舞龙舞狮,以及声音清朗的司仪一连三个口令下,分站不同方位的台电一众高管,统一动作将土铲上基座。
这次一破土,就是4.5亿元的投入,代表着台湾迈向2050年净零排放的国家目标中,在能源转型上的一个里程碑,甚至有可能改变台电是能源部门「台湾第一大排碳户」的事实。
全台第一座天然气电厂,领军转型
去年刚满40岁的兴达电厂,是台湾最早的天然气发电厂,眼下正肩负着一项先锋任务。便是将原本用来发电的天然气,混入5%氢气后,再燃烧发电,以减少CO2及温室气体的产生。
国发会公布的「台湾2050净零排放路径蓝图」中,宣示在能源配比上,再生能源将占60~70%,氢气9~12%,火力20~27%,抽蓄水力1%,台电便须从现在开始致力于降低燃煤燃气的能源占比。
因为天然气发电虽然比烧煤发电产生的碳排较少,但还是有碳排,代表未来即便只占20~27%的火力发电依旧需要减碳,把传统的发电机转成干净能源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方式则是燃气混氢和燃煤混氨发电,加上碳捕捉与封存(CCUS),工程之巨大,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台电专业总工程师吴进忠透露,兴达混烧工程投资4.5亿元,目前正针对既有燃气三号机的第三部气涡轮发电机进行改造,同时设置氢气槽车放置区、加氢站与输送管线。台电准备快马加鞭,预计2023年12月正式迈入氢气混烧验证阶段,提前达标,成为台湾第一座燃气混氢的示范电厂。
「我们与欧洲同步,」吴进忠说,混氢发电的技术原厂,其实是源于德国西门子能源公司,与台湾首度合作,便选在工业碳排最多的高雄「打卡」,亦饶富意义。
动土典礼上冠盖云集,除了台电代理董事长曾文生、台电总经理王耀庭,还迎来了西门子能源公司台湾董事总经理许启圣(John Kilpack)、中研院院长廖俊智等贵宾。
廖俊智到场,是因为这间国家学术研究最高机关,与台电签署了减碳绿能合作备忘录,将在去碳燃氢、地热、海洋能等领域密切合作。
「借由学研单位跟台电、公民企业一起努力,我相信2050年的目标就算是很困难,但是我们会全力往前走,」廖俊智说。
多方的合作,显示台电不只着重现在,更着眼于未来,兴达发电示范计划,将会是台湾引进氢能创新作法的首例,运转一旦稳定成熟,将逐步提高掺氢混烧比例至15%,可以减的碳更多,还要进一步推展至全台湾其他机组及电厂,更靠近所谓的「电力净零」。
在2022年「303全台大停电」事故后,衔命回锅坐镇的兴达电厂厂长黄锦城,对于混氢燃烧的改造工程了若指掌。「这边要整理出20米正方的场地,给装满氢气的槽车停放,车身长达16米,容量3000立方米,我要同一小时内有八台槽车放在这边,才够充分混氢,」黄锦城说。
介绍完土建,黄锦城又继续说明:「燃烧的天然气压力大概每平方公分19~23公斤,槽车内的氢气约莫是每平方公分165公斤,两者落差很大,所以我们还要建置减压设备,再输入设备中与天然气混合,再送进去烧。」
燃气混氢的原理不难懂,同时是台电发言人的吴进忠,则对其中的安全性信心十足:「这套机组与欧洲同步,欧洲的安全标准很高,台电一定依照更严格的规范处理。」
台湾碳排最大户,转型减碳大将
「氢」装上阵,又可以减多少碳呢?
吴进忠调阅资料指出,在每年以混氢5%运转7000小时情况下,可减少7130公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每发电一小时可减碳一公吨。
兴达电厂设置有五号机总共15个发电机组,若所有机组皆成功混氢燃烧,且混氢比例提升至15%的设定下,确实有望从高碳变低碳。
「这对台电的低碳排放,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作为,」吴进忠再次强调,这也是在向国际社会传达台湾在净零转型上的努力。
兴达电厂设置有五号机总共15个发电机组,若所有机组皆成功混氢燃烧,且混氢比例提升至15%的设定下,确实有望从高碳变低碳。(图/ 远见提供)
与日常生活与工厂制造息息相关的台电,其实是台湾排碳最大户。
台电盘查火力发电温室气体排放量,发现2022年大约排放了9781万吨CO2e,但也可说是全民共同制造的结果。
从用电量及排碳量变化来看,2022年台湾总用电量虽较前一年增加约20亿度电,但透过优先调度无碳及低碳能源机组的措施,使2022年在用电增加的情况下,台电的火力发电排碳量还较2021年减少约32万吨CO2e。
由此看来,「制程」的改良便有一定的减碳成效,技术的优化,势必也是同样的道理。
氢气生产、运输及储存,将成一大挑战
面对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黄锦城认为是氢气的生产、运输及储存。
目前做为示范计划,氢气的来源是国内厂商生产,再以槽车运送至电厂来,假设2040年要调高混烧比到20多%,氢气的用量将很庞大,国内厂商目前的产能不足以支应。
此外,如此大量的氢气,若还是用槽车运送其实不符合经济效益,但改用专管输送及储存,便要考虑到氢气的特性。
「氢要运送,得冰到零下250度左右,」黄锦城指出,液态氢会侵腐蚀一般的金属管线,导致管线「氢脆」的脆化现象,所以运送氢气的管路,必须使用特殊材料制成,也是一项大工程。
无论如何,对黄锦城而言,执行燃气混氢既是职责,也带有一点使命感:「做为最大碳排的生产者,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要当好火车头,大家一同来减碳。」
因应气候变迁的总体战略,台电采取分阶段「先低碳后零碳」规划,短期在2025年前,扩大设置再生能源,提升天然气发电占比等,以及推动低碳燃气发电计划,譬如兴达混氢5%发电示范计划。再像台中电厂,亦已展开碳捕捉的示范计划。
中期的2025~2030年,则持续推动展绿、增气、减煤,并布局投入前瞻净零技术的研发。
长期的2030~2050年,便是进入净零转型阶段,原来做的绿色转型继续深化,还要大规模商业化导入氢能、氨能、碳捕捉与封存、地热能、海洋能等。
理想很远大,但净零转型这条路好走吗?
「这条路很难走,但一定要走,因为全世界都在这样走。你不做的话,我们的生活无人能逃脱,」吴进忠以肯定的语气说。
本文作者:邱莉燕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4月号442期》)
《远见杂志4月号442期》